现在的晚会,说真的,越来越没劲了。尤其是春晚,这不就是咱中国人一年到头最盼着的一场全家总动员吗?可如今一看阵容名单,我只想问一句:这是给观众看的,还是专门为流量明星打造的大型社交场合啊?
今年这阵仗,怎么说呢,一股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那些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新晋流量们,比如丁禹兮、白鹿、许凯这些名字,看上去确实很火,但你真心觉得他们能撑起这个舞台吗?就拿丁禹兮来说吧,他最近因为电视剧《永夜星河》又蹿红了一把。他和虞书欣这对CP组合,也算成功霸屏。但问题是,大伙儿想在春晚上看到的是过硬的才艺和惊喜,而不是热搜榜上的熟脸,对吧?再看看白鹿,她靠《白月梵星》积攒了不少人气,可这么快就走上央视舞台,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当然啦,你要说这些新生代演员完全没有实力,那也未必公平。但是,让这样的人占据C位,把一些真正有底蕴、有作品沉淀的艺术家挤到边角甚至直接排除在外,这事听起来多少让人膈应。更别提还闹出唐嫣站位争议这种破事。一场全民欢聚的大节目,居然还能整出个谁站前谁靠后的话题,这不就是典型的小圈子思维跑偏了吗?
不过,不止演员阵营的问题,今年歌手板块同样充满槽点。这两年网红转型成专业歌手已经司空见惯了,比如刘宇宁、汪苏泷,还有毛不易,他们都经常刷脸。而且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嗓音条件不错,加上市场定位精准,自带粉丝效应。所以,被请上春晚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每次打开电视都看到那么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就像吃饭时天天碰见隔壁桌老王似的,再好吃也容易腻味。
还有0713男团那几个哥们儿,又来了。我知道不少观众挺期待他们再次重聚唱歌跳舞搞点怀旧情怀,可问题是,这种小范围情绪波动到底够不够撑起全国人民一起举杯庆祝的大氛围呢?我跟你讲,有时候回忆杀用多了也是杀招变平招,感动的阀值早被拉低。
讲真,要不是还有凤凰传奇压轴救场,我可能连电视遥控器都懒得摸一下。他们两个是真正属于从年轻娃娃到广场大妈通吃的人物。不管你喜欢还是嫌弃,《荷塘月色》和《自由飞翔》的旋律一响,全民DNA立刻共振。另外像李宇春这样的实力派,总算还能找到些存在感。不管她近几年是否活跃,她作为国内音乐界标杆人物之一的位置是不需要质疑的,更重要的是,她不会让人失望至少表演质量始终在线。
至于沈腾和马丽嘛,那简直不用多说了。他俩绝对是一剂强力笑药,每次登台基本稳如泰山。从当年的小品CP,一路发展成影视圈炙手可热的大咖,他们不仅继承传统喜剧精神,还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看着就讨喜,比那些端着架子的所谓大腕亲切太多。
但除此之外呢?剩下什么值得我们抱有期待的吗?难道只是单纯等着吐槽某些流量明星念词结巴或者动作僵硬,然后第二天微博话题区打卡造梗完事儿?
其实仔细琢磨,现在大型综艺活动,包括春晚,在逐渐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它开始变得功利化,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过去大家图啥呀,无非图个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其乐融融地笑谈人生。而现在更多是为了迎合数据,为资本服务,好像只要点赞数高转发率爆棚,就说明节目成功一样。这逻辑有没有病?反正我是没看懂。
有人可能会辩解,说时代不同需求自然不同,现在年轻群体主导审美趋势嘛。但我想问的是,我们是不是太随便放弃传统文化里的精髓部分,只顾拼命追赶眼前潮流,却忘记慢下来,用心做内容的重要性?
比如,当年的赵本山,一个小品能逗乐三代人;宋祖英,一首经典歌曲传唱几十年;冯巩每句我想死你们啦,都是无比真实温暖的小瞬间,而这些东西远比任何五彩斑斓灯光秀或豪华服装造型更令人珍惜。如果少数保留住品质与诚意的人(比如刚提到那些实力派嘉宾)仍然能够激发大众兴趣,那么为什么其他团队却选择走捷径,只想着找几个网红博噱头凑人数完成任务呢?
最后扪心自问一句:这种速食娱乐+营销模式的路子,到底能走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