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六小龄童:赌上一生成就西游记,却为何背上“西霸”之名?

内地明星 3 0

说起孙悟空,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想必是86版《西游记》里的美猴王。

六小龄童扮演的猴子,至今无人超越,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

《西游记》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而六小龄童的悟空,更是深入人心。

灵动的眼神、敏捷的动作,齐天大圣仿佛从书中跃然而出。

六小龄童也成了几代人的英雄,奠定了演艺界的崇高地位。

然而,随着翻拍不断,舆论却把将他卷入争议的漩涡。

“灵堂卖片”被误解,对其他扮演者的评价被断章取义,他被贴上“西霸”等负面标签。

可,六小龄童真的舍得亵渎,他花了半辈子塑造的角色吗?

答案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01 猴戏世家出身,逐梦“西游”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1959年出生于上海。

他的祖籍在浙江绍兴,生在一个赫赫有名的“猴王世家”。

家族四代人都与猴戏紧密相连,演绎着独特的“猴戏传奇”。

曾祖父章廷椿,因扮猴惟妙惟肖,被乡亲们赞誉为 “活猴章”。

祖父章益生,更在上海滩创立同春舞台,有“赛活猴”的美名。

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是一代绍剧宗师,6岁学艺、12岁登台,把猴戏演得出神入化。

毛爷爷都曾为他主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点赞,挥笔写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豪迈诗句。

在这样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成长,六小龄童自幼便与猴戏结缘。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耍时,他就跟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练功、表演,眼中满是崇拜。

小时候,他和哥哥们常常在父亲的戏里扮演小猴子,一点点积累舞台经验。

1976 年,六小龄童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

在艺校期间,他刻苦学习,每天早起晚睡,练习基本功。

翻跟头、练拳脚,哪怕摔得浑身青紫,也从不喊累。

他还用心钻研猴戏技艺,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模仿它们的习性。

期间,他主演了多部昆剧,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闹龙宫》等。

初露锋芒,颇受观众好评,渐渐在戏曲界崭露头角。

02 结缘《西游记》,成就经典 “猴王”

1982 年,一个改变六小龄童命运的机会悄然降临。

央视决定拍摄电视剧《西游记》,这个消息如同春雷在演艺界炸开。

得知消息的六小龄童,内心激动不已。

他深知,这是传承家族猴戏、展现自我的绝佳契机,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导演杨洁一心想找到最合适的“美猴王”,她最初看中的几位戏曲名角,有的因档期冲突,有的因对角色理解不同,最终都未能牵手。

就在杨洁导演四处寻觅时,六小龄童吸引了她的目光。

活灵活现的猴戏、抓耳挠腮的动作,像极了人们心中的孙悟空。

杨洁导演当即决定,让六小龄童试试。

然而,当时六小龄童视力不好,近视高达400多度,散光200度。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六小龄童开启了“疯狂”的训练模式。

他每天对着镜子,眼球上下左右转动,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晚上,他就点一炷香,眼睛紧紧盯着香头,随着香头的移动而转动目光,锻炼聚焦能力。

这才有了《西游记》里,用三昧真火练就火眼金睛的高光时刻。

拍摄过程中,困难更是如影随形。

由于技术条件有限,许多惊险的动作场面,都得靠演员亲自上阵。

六小龄童不仅要完成高难度的武打动作,在夏日还得穿着厚重的戏服。

汗水湿透衣衫,蚊虫肆意叮咬,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

有一次拍摄“孙悟空大战天兵天将”的场景,他要从四五米高的地方,吊着威亚飞身而下,与“天兵”们激烈打斗。

威亚突然断裂,他整个人重重摔下,当场昏了过去......

历经六年的艰苦拍摄,《西游记》终于在1986年与观众见面。

这部剧一经播出,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

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更是成了观众心中独一无二的“齐天大圣”。

他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从一个普通的戏曲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03 盛名之下,角色固化的困境

正所谓“成也孙悟空,败也孙悟空”。

孙悟空一角的大获成功,让六小龄童收获了无上荣耀,却也给他带来了困境。

在观众心中,六小龄童仿佛与孙悟空画上了等号。

人们一看到他,脑海中就自动浮现出抓耳挠腮的“齐天大圣”,尝试出演其他角色,观众总是不自觉地将其与孙悟空作比较。

在电视剧《连城诀》中,他饰演的大反派花铁干,演技不可谓不精湛。

然而,许多观众还是跳不出孙悟空的“框架”,纷纷表示“看着花铁干,总觉得下一秒他就要变出金箍棒”。

使得这个原本很出彩的角色,关注度远不及他的“猴哥”。

同样,在《北平战与和》里,他扮演的胡适,举手投足间虽尽显文人气质,努力贴合角色形象,但依旧难以摆脱孙悟空的影子。

这种角色固化,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六小龄童的演艺事业。

六小龄童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突破,开启跨界之旅。

他勇敢涉足综艺,在《王牌对王牌》中,与华晨宇跨界合作《敢问路在何方》。

将经典的西游旋律,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震撼。

此外,他还投身舞台剧创作,将猴戏艺术搬上更大的舞台。

在舞台剧《西游记》全国巡演中,他凭借深厚的猴戏功底,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立体、震撼的孙悟空形象。

每一场演出,他都全力以赴,力求给观众带来最完美的观赏体验。

04 陷入舆论多年,终于“沉冤得雪”

原本备受尊崇的六小龄童,却在2018年开始陷入舆论泥沼。

尤其是“灵堂卖片”事件,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在杨洁导演的追悼会上,他提及新片的行为,被网友斥责为“忘恩负义”。

对其他版本孙悟空的批判,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六小龄童的批评,被认为是对多元创作的否定,“西霸”之名也不胫而走,仿佛他要将孙悟空形象“据为己有”。

还有网友指责他过度消费“孙悟空”,频繁出席各类商业活动,曾经的“美猴王” 一下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事实真如网络上流传的那样吗?

所谓“灵堂卖片”,实则是被剪辑误导的一场误会。

当时六小龄童身处酒店,录制缅怀杨洁导演的视频,提及新片,意在完成导言生前将《西游记》搬上大荧幕的遗愿。

却未曾想遭人恶意剪辑,让不明就里的观众对他唾弃指责。

批判其他版本孙悟空,也并非出于“霸占”心态。

出身猴戏世家,六小龄童自小受传统猴戏熏陶,对《西游记》原著有着深刻钻研。

在他看来,孙悟空的形象,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一些过度改编、恶搞的版本,无疑是对经典的亵渎。

他所期望的,只是孙悟空的“魂”不被歪曲,让年轻一代能领略到原著中齐天大圣的风采。

而频繁出席商业活动,也是他为传播西游文化另辟蹊径。

娱乐至上的时代,经典若不主动发声,便极易被遗忘。

他四处奔走,无论是校园讲座,还是商业演出,都紧紧围绕《西游记》展开。

以亲身经历讲述创作艰辛,试图让这一古老名著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只是在商业化包装下,这份初心难免被掩盖,遭人误解。

05 艺术传承者,始终执着于初心

六小龄童家族四代投身猴戏,先辈们在简陋的戏台下,依旧执着于演绎猴王风采。

这份精神,自幼便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为了演好孙悟空,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成名后的六小龄童,并未被娱乐圈的繁华与诱惑迷失方向。

当其他演员忙着追逐名利,他却坚守在弘扬西游文化与猴戏艺术的道路上。

在他心中,传承猴戏、守护《西游记》的文化内核,已然成为毕生使命。

这份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与坚守,不容置疑与诋毁。

随着时间推移,观众开始以更加理性、全面的视角,重新审视六小龄童。

大家意识到,过往诸多争议,实则是断章取义的结果。

当完整视频、原始资料被一一翻出,人们看到了一个被误读的艺术家。

在那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年代,他为塑造完美孙悟空,多次以身犯险。

这种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与执着,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愈发显得珍贵。

如今,那个曾被舆论压得喘不过气的“美猴王”,正一步步重新赢回观众的心。

也让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经典,尊重每一位为艺术付出的耕耘者。

如今,“美猴王”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都是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