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从被误解的华裔女星到硬币上的传奇》
咱得说呀,这世上有些人的一生,那真是比电影还曲折,黄柳霜就是这样。她这一辈子,那是吃了老多苦,受了老多委屈了,可到最后,却以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又被大家记起来,肖像都印到美国的25美分硬币上了,多神奇呀!今天咱就好好唠唠她这满是故事的一生。
黄柳霜1905年1月3日出生,家里情况挺难的。她祖父早在1855年就从广东到美国了,父亲在美国出生,一家人就靠着洛杉矶唐人街那一间洗衣铺过活。家里有八个孩子呢,负担太重了,就算一家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小时候她在白人学校读书,本来校园时光该挺快乐的,可就因为她是华人,肤色不一样,那些白人学生老欺负她,扯辫子、用针刺,还嘲笑她,甚至觉得她没痛觉,想咋欺负就咋欺负。没办法,父亲只能把她转到唐人街的中国学校去了。
她的演艺生涯开头就挺戏剧性的。9岁时,黄柳霜看了一场电影就迷上了,打那起,对电影的爱就在心里扎了根。1919年,《红灯笼》剧组招亚裔演员,她得到机会了,可父亲守着“好女不从艺”的老观念,坚决不同意她演。不过后来看到她能挣钱帮家里减轻负担,父亲也就不拦着了。到了1921年,16岁的她在《人生》里凭着对底层华人生活的切身感受,演技又好,一下子就走红了。但父亲挺忧心的,那时候美国好多电影都侮辱华人呀,父亲觉得她演戏是在给华人丢脸呢。
在好莱坞影视圈,黄柳霜受的歧视可太多了。她演技好是好,可因为是华裔,常常只能演些女奴、情妇之类的低下角色,这都超出艺术范畴了,对她来说就是人格侮辱呀。她勇敢地抨击美国影视剧里的辱华现象,结果西方电影媒体还拿《黄祸——中国人杀入演艺圈》这么恶毒的标题讽刺她。后来她想自己开制片公司,给华裔在影视圈争个地儿,可惜最后因为财务困境倒闭了。1928年,她干脆跑到英国去了,就是想抗争那到处都有的华人歧视。
到了欧洲,情况就不一样了。欧洲人挺欢迎她,也尊重她。为了融入当地,她学德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靠着精湛演技,演了《歌》《唐人街繁华梦》等电影,在欧洲大红大紫,还收到英国王室宴会邀请呢。她那东方韵味十足的形象,浓密黑发、厚齐刘海、弯细眉和红唇,成了欧洲少女模仿的时尚,就连伊丽莎白·泰勒演《埃及艳后》都借鉴她的发式。
1936年,黄柳霜怀着对祖国的向往和寻根的心回中国了。她去了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好多城市,本想着能感受家乡温暖,可之前演过有损华人形象的电影,大家对她质疑挺多的,她咋解释大家也不认,最后只能无奈回美国了。
好在她的爱国心一直没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在美国积极给中国抗日募款,还去澳大利亚巡回演出搞募捐,演了《缅甸上空的炸弹》《重庆来的夫人》等反日电影,把片酬都捐给中国联合救济会,用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在个人感情上,黄柳霜也挺坎坷的。她和白人男子谈恋爱,可当时美国法律不让华裔女子和白人通婚,这段感情就黄了。她想找个华裔学者当伴侣,也一直没碰到合适的,好多华裔还因为她的职业看不起她,不愿和她相处,她就这么孤孤单单过了好些年。1960年,她好不容易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有了自己的星,第二年却因为心脏病去世了,终年56岁,墓碑上就留了母亲的名字,墓志铭讲着她奉献给影视事业的一生。
黄柳霜这辈子演了60多部影视作品,一直想打破白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可长时间不被美国社会和中国人认可,被误解好多年。但她从没抱怨过,一直为了热爱的电影事业和祖国,默默付出着。后来美国铸币局认可了她在文娱产业的努力,把她肖像印在硬币上,让这个曾经被遗忘、被误解的华裔女性又被大家记住了。她的故事就像一部有起有落的电影,虽然遗憾不少,可她为梦想和家国抗争的那股劲儿,永远闪亮,值得咱一直记在心里呀,咱可不能忘了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