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岩森
演员王星去泰国拍戏,结果一脚踏进了电信诈骗的“黑洞”。他的失联像一块巨石投进湖面,引发了一连串的舆论涟漪。关键人物颜文磊——一个频繁换马甲的“十六”,直接站上了风口浪尖。
一边是王星家人四处奔走求助,一边是“十六”颜文磊的反咬,他说微信被盗号了。可问题是,这盗号咋就能正好安排拍戏,还搞到泰国去呢?他2018年那首藏头诗“我要回去”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这到底是在喊冤,还是在暗示?
深扒后发现,颜文磊的身份很有“故事感”。他通过微信群发布去泰国拍戏的招聘信息,这不就像摆了个“糖衣陷阱”吗?这糖果好吃不好咽,王星吃了苦头,大概率不是第一个。
更离谱的是,有人发现他的历史微博居然用两种手机发的,还是在同一天。这种“神操作”,倒是让人联想到诈骗园区那些“一人多机”的操作手法。四部手机打底的套路,真是让人看得牙痒痒。
可颜文磊是彻底“黑”了,还是半黑半白的受害者呢?红星新闻爆料,他一两个月前还回过老家,和家乡的村干部有过接触。这一点,似乎又让他被强迫诈骗的说法站不住脚。
有网友不信邪,说颜文磊是跑去缅北后洗白回国,才做了这几次“最后的挣扎”。可这样的猜测,又显得有些没边没沿。到底是骗子伪装成演员,还是演员沦为了骗子,这里头的戏码,比宫斗剧还精彩。
这件事让人不由得对骗子的“艺术细胞”刮目相看。利用“拍戏”的名义骗人,骗术披上了文化的外衣,显得格外高明。更可怕的是,这种套路看似新鲜,实际上是“披着羊皮的狼”。
诈骗手法升级背后,是灰色地带的罪恶链条。缅北这种诈骗园区的毒瘤早已让人痛恨,却依然顽固地盘踞在暗处。一层又一层的外包装,不但骗人,更能迷惑外界的视线。
但这事儿也暴露了另一个现象:基层防骗教育的空白。王星一个公众人物尚且被蒙蔽,那些普通人更是防不胜防。说到底,这不是单纯的“拍戏骗局”,而是一场“社会漏洞大考验”。
而这场风波里的“关键先生”颜文磊,怎么看都有一股“戏味”。村干部联系不上他,微博和微信又是漏洞百出,整个人像是隐匿在一团迷雾中。你说他是无辜的,那他到底为啥解释得前言不搭后语?
还有那首“我要回去”的藏头诗,简直让人背后发凉。是发自内心的求助,还是自导自演的剧本,这可能永远是个未解之谜。毕竟,骗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给真相戴上了一层滤镜。
这件事也敲响了警钟:拍戏也好,招聘也罢,骗局早就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的每一个机会,都可能是带着蜜糖的陷阱。想要避免悲剧重演,防骗教育和平台监管都得双管齐下。
当下,我们能做的,除了等待真相,就是提高警惕。不管颜文磊是演员还是演员中的骗子,这都给社会敲了一个警钟。你说,这样的事情,我们还能看着它一出出地上演吗?
假如这事儿没有解决,会不会更多的“王星”被卷进深渊?会不会更多的“颜文磊”被忽视?这些问题,谁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