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张韶涵的新专辑《与世之争》上半篇章时,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张韶涵的音乐?”
或者,“你认为值得喜欢的,张韶涵的音乐,是什么?”
无数人记忆的阀门当然是从二十年前惊艳的《Over the rainbow》开启,那首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寓言》,其实也是一个“预言”吧——「我才发现,梦想与现实间的差别,逆着风让自己体验每一个感觉」。
第一张专辑就亮出“小天后”气势,无数鲜花掌声潮水般涌来,一首接一首代表作,还有一部接一部凝聚了我们青春回忆的偶像剧,然后,就是普通人实在是难以想象的纷扰和变故,亦如惊涛骇浪般席卷而来,几乎就要吞没娇小如精灵的女孩……直到一声“阿刁,你是自由的鸟”,划破天空,当我们再睁开眼注视面前的“张韶涵”,过往美好回忆还闪闪发光,并且因为现实的重压和不堪而让人越发念旧,可是啊,二十年时光就这样厚重又弹指般地过去了,我们自身都已如此不同,而现在的张韶涵,就是要勇于呈现这样的,“不同”!
这便是在我看来,《与世之争》这张专辑的灵魂核心,也是张韶涵在音乐上所做出的具备极大勇气,带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突破——她绝不吃老本,她就要用音乐去输出想表达的种种真实感受,来自个人的亲身经历,也是对他人,对群体,对世界,诸多不同角度的观察与碰撞之下,在痛苦错愕悲伤愤怒困惑仇恨失望……太多负面情绪的黑暗之中,最终开出一朵纯白的花儿来,而绽放的过程,就像我们在聆听这些歌曲时,始终带着抽丝剥茧般的层层疼痛,当张韶涵揭开了我们曾以为麻木了的,却又必须正视的那些浓烈的情绪伤口。
这真是一个不讨好的决定,可是,明明,我们和她一路走过来,知道她在甜美外表下所遭遇的伤痛,我更是从2019年的专辑《?》,再到之后几季《天赐的声音》节目里,亲眼看着她在一系列打破常规听觉视觉审美,往人们内心深处逼问和审视的舞台里,不断地拼命地去进化,去成长,也就愈发地理解也佩服,她会在这张新专辑里以一字之差,就是要和这庞大而光怪陆离之【世】,平等对话,无情戳穿,自省反省!
强硬到仿佛不留一丝余地,也全然没有讨好任何“市场”的意思,可是,这不就是我们在这华丽却空洞的人世间,所苦苦呼吁着想看到的“活人”吗?
看到岁月和现实,把一个曾经精致如洋娃娃般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仿佛模糊性别意识,以音乐为镜子,为利刃,浑身长出刺骨的“女战士”,我的内心一定有心疼闪过,可是,更多的是震撼!她已经不再留恋所谓“美”或“完美”,她就像揭穿了皇帝新衣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也决不随波逐流,终究,成为勇士。
所以在《十分钟》的直白对抗以后,《麻瓜》进一步探讨人性与人心的愚昧麻痹,不是居高临下说教,而是一步步剖析着“丢掉真心,就能催眠自己一下”的原因与恶果,最后一句“轮到我就尽快接受它”更是听得人毛骨悚然。其后的《幽作》在曲序上衔接巧妙,如同“我”堕入黑暗之后,彻底沉沦之前,所无力发出的一声叹息,如此阴郁而无解,却是人性深处始终存在的自愿自甘,张韶涵竟然敢用这首歌告诉我们,何必自欺欺人。
《一秒回神》是从声音和演唱状态上我最喜欢的作品,和张韶涵在《因“我”而起》里有惊艳合作的赵泳鑫,这次联手张敬豪又带来酣畅淋漓的文字表达——“从失望到绝望,到底怎么原谅,该怎么恨,我还在等,一秒回神”,这首歌讲述的,可以是人类集体对于“战争”所带来巨大伤痛的反思、警醒与庞大叙事,也可以是我们作为微小个体,对个人内心世界另一种“战争”的拉锯与对决,直至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拥有选择仇恨,也可以选择不原谅的自由,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完美兼得的虚假体面啊,正视人性的不堪,才会更意识到“珍贵”的存在是什么,在不断轰鸣的鼓点和电子节奏里,我们的意识随Angela的歌声而同频共振,把那些苍白虚伪的假面一点点撕到粉碎,所谓回神,即是觉醒。
吴青峰作词的《玩具》,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在张韶涵的演绎下如此剜心刻骨,“说着都不要的人,其实骨子里想要一切,让人瞧不起的不是贪恋,是你不敢真的面对”,从纯真的玩具本身,到变成虚伪至极的傀儡,张韶涵的演绎越是克制、冷静而上帝视角,传递出的寒意越是冰冷,直到结尾不断呐喊着的“我不会爱你,除非你爱你自己”,是灵魂被触动后,开始轰然坍塌的巨大沉默之声,震耳欲聋。
《与世之争》上半场是强硬的,决绝的,怀抱一颗朴素而滚烫的赤子之心,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笨拙,是张韶涵毫无保留的展示与分享,散发着粗粝的刺痛感,大量古典弦乐加入让歌曲有一种彼此呼应的传统审美意识,优雅而恢宏,却在贯穿的主题里显得那么幽深和脆弱……我想这张专辑,会是这二十年来张韶涵最自我的一张作品吧,是她的自传她的血肉她的曾经粉碎又一点点拼贴回来的真心,如钻石般闪烁而坚硬地划破了这人世间更加密不透风的层层叠叠虚假,之后,会发现:
原来,我们原本柔软而伤痕累累的那一颗真心,还在渴望着被另一颗真心,缓缓而坚定地,拥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