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们是选择结婚、单身,还是丁克。
房子都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安全感的来源。
在香港,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房事大过天”。
这种对房子的执念,已经深深融入香港人的血脉,无论楼市涨跌,都阻挡不了他们买楼的热情。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
“买砖头,更靠谱”这句生活哲学,代代相传,成为许多香港人奋斗的目标。
80年代:明星会过气,砖头永不变
1978年,徐小凤凭借《风雨同路》成名,随后迎来事业高峰。赚到大笔收入后,她最初选择炒股,却因不熟悉而亏损惨重。
从此,她听从母亲的建议,转向买楼,最终在高峰期拥有20多套房产。
这些房产不仅帮助她积累财富,也让她得以在1995年高调宣布暂别歌坛十年。
现在,徐小凤名下的16处房产升值近6倍,每月租金高达36万港币。
买房之外,与徐小凤同时代的明星有人选择创业、有人选择炒股,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甚至因为投资失败变得潦倒、窘迫。
正因如此,80年代的港星形成了一个共识:趁年轻有收入时,把钱换成砖头,为未来养老做准备。
“走到哪里买到哪里”派:买砖头最靠谱
可能许多朋友想不到,外表浪荡不羁黄宗泽,还有另一个身份——买楼小天王。
他不仅在香港和内地置业,还将目光投向马来西亚,投资四层新楼用于出租。
与徐小凤一样,黄宗泽热衷买楼亦是因为母亲的教导这:“买成砖头,靠谱点。”
但在艺人买楼圈,黄宗泽自认只是后起之秀,真正的大师是“影坛楼王”任达华。
圈内人戏称:“华哥是兼职的影帝,专职的买楼王。”
任达华的投资哲学是:不买股票,只买楼,而且全身家投入,没钱了再去拼命赚钱。
他曾坦言,工作17年后才买下第一套房,随后通过高抛低吸的方式,不断扩大房产规模。他在纽约、巴黎、北京、上海等地拥有近30处房产。
任达华的“买楼经”非常系统:只买市中心或机场附近的房产,不炒短线,专注长期升值。
更夸张的是,他拍戏时会随身带地图,利用间隙看房,誓将“买楼”进行到底。
靠炒楼赚数亿
刘嘉玲和梁朝伟同样热衷于投资房产。
刘嘉玲曾坦言,“我其实不太懂投资,我这个人从小对数字没概念的,所以我一般投资的话,只会投资一些房产之类的东西。”
据媒体报道,二人名下拥有至少10间香港豪宅,总市值约9.2亿港元。
除了香港外,刘嘉玲在内地有多处房产,豪宅遍布北京、苏州、上海。
今年四月,“不会投资”的刘嘉玲卖出香港黄竹坑楼盘深湾9号一处房产,售价7380万港元。
此处房产是刘嘉玲2011年以5272.8万港元买入,持有13年,升值约40%。仅此处房产,刘嘉玲即赚了2000多万港元。
买楼不仅让许多港星在年长时,能够生活安稳。不至于因为演艺事业滑落,而颠沛流离。
不只刘嘉玲在房产买卖上收益颇丰。
星爷,在2004年以3.2亿元购入普乐道10号地皮,同年再次购入位于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的3层商铺,后来价值超过3亿。之后星爷又斥资5000多万元收购湾仔皇后大道东的钜芝楼。
1990至2006年间,仅靠炒房,星爷就赚了20多亿。
被刘德华称赞为最美女明星的关之琳,曾直言“我好钟意买楼,一有钱就会买楼”。
关之琳不仅年轻时相貌绝伦,在楼市投资上,亦是把好手。
2007年,关之琳豪掷1.1亿元买下浅水湾南湾道独立屋,七年后,以2.45亿元转手,帐面获利超过1.3亿元,同年又以4.3亿元买入位于山顶的豪宅。
写在最后:
了解香港演艺圈的朋友们可能知道,相比于内地明星的日薪“200万”,港星赚的确实是辛苦钱。很长一段时间,香港演艺圈都被黑帮控制。
所以在该如何管理这些钱时,港星非常谨慎。相比于股市悄无声息的“一泻千里”,投资房产显然更让人有安全感。
随着香港楼市企稳,租金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内地高净值人群盯上了香港房产。
房子,在个体没钱的时候,是一种捆绑。
但在个体有钱的时候,则是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