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甘肃的刀郎——安万小传·张耀宇·撰文

内地明星 3 0

新观察

甘肃的刀郎——安万小传

张耀宇·撰文

【编者按】岁末年初,在中国的文艺圈里最火爆的人物当属人民的艺术家——刀郎先生,沉寂多年的刀郎带领他的演出团队在首都北京,连续好几场“山歌响起的地方”专场演出会,震惊的不光是歌坛,还点燃了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心中的激情,每一场演出开始前,一票难求,万人空巷。主流媒体纷纷发声,自媒体平台的网络大咖们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赞颂这位来自西域的平民歌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正当刀郎火遍神州大地的风口浪尖,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大明宫,一个叫安万的甘肃人在快手平台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也带领他私人创办的“安万剧团”,在秦腔的发源地进行了八天的义务巡演 。一时间,西安城里也是万人空巷,一辈子爱好秦腔的陕西戏迷们,从县市蜂拥西安为的是看安万唱大戏,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西安首场演出《大升官》,开演20分钟观众超过两万,戏还没有开演为了群众生命安全,当地政府不得在演出前做出了紧急叫停的决定,并迅速组织相关安保部门来维持秩序,才得以让演出顺利进行,极大地满足了陕西戏迷对秦腔的痴迷和热爱之情,一度登上了热搜排行榜。

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民间吼秦腔,一朝成名天下知。跨入新年后,安万结束西安的演出回到了家乡甘肃兰州白银市会宁县,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官方到民间,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看望慰问安万和他带领的 158 人的演出团队成员,鲜花和掌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从甘肃最大的官方新媒体《新甘肃》发布的消息称: 2024年,从甘肃、宁夏,再到陕西,安万剧团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十里八乡戏迷齐聚戏台,一起吼出原始质朴的秦地之声,安万的秦腔演唱会引发了巨大轰动,也为古老的秦腔艺术带来了新的热度。安万天生“花脸”,却在秦腔的世界里找到了方向,他以戏为生,以戏为荣,在困境中不变热爱,唱腔中饱含多年杂陈的感怀际遇,构成了最真实动容的表演元素,无不直抵人心,荡气回肠。安万走红的背后,还有安万“做好人,演好戏”的心中大爱。成立剧团,直播讲戏,乡村义演,回馈戏迷。坚守传统,也创新求变,以心相交,则知音毕至,“安万热”就是最好的写照。安万和他的剧团唤醒了西北人骨子里对秦腔的炽热火爆,也唱响了戏曲文化的时代音符。让我们期待更多文化因子的多彩交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发扬,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小编作为安万的家乡人,在看到了这位从小就患有血管瘤的同龄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每天都关注着安万和他的团队最新的动态,动笔撰写此文的时候,安万和他的剧团正在甘肃平凉演出,场场人气爆棚,热情好客的平凉人,用他们最真诚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希望此文能让广大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安万的成长历程,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请评论区留言。

安万火了后,大多数关注他的粉丝认为,安万者,姓安名万也,那个戏曲界的大腕。但昨天我从庆阳籍知名作家孙鸿岐的一篇文章里了解到,广大粉丝朋友只说对了一半。孙先生说安万名字没错,但他姓王不姓安,准确地说,他叫王安万,并不是什么戏曲界大腕,他只有小学文化,自幼酷爱秦腔,凭着一腔痴情,带出一支很牛的草根团队,名曰“安万文化传媒”。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秦腔剧团。他从甘肃的一个小县城,一路唱进了陕西的大都市。不但唱红了西安城,还通过互联网唱红了大江南北,形成独特的“安万现象”。

“潼关以内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边,顿地捶胸把天怨,老天爷呀!你杀我吴汉为哪般?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 ”这些天来,打开手机不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推送都是安万创新的万人唱“潼关”的唱段,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不仅唱出了家国情怀和人间悲苦,也吼出了西北人的豪迈和奔放。甘肃安万秦腔剧团成立于 2024 年,时至今日还不满一年,属于民间私营剧团,担任团长的王安万是甘肃会宁老君人,国家二级演员,主攻须生、花脸。这个剧团的成立离不开“快手”官方的大力支持,在西安的八场义演,背后也是由“快手”出资鼎力支持。

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恍枕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陕西省会西安拥有易俗社、三意社和陕西省戏剧研究院等专业院团,被是业界公认恶秦腔最高殿堂。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更是秦腔名角云集的地方,能在西安城里搭台唱戏,非一般人能为之。小编认为,从苦甲天下的会宁县走出来的民间艺人王安万,能够在甲辰龙年岁末来到西安义演,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天时有“快手”平台官方的运作,地利有陕西人骨子里里豪爽爱看戏的喜好,人和有刀郎全国巡演大环境的熏陶。当然最主要的一句话还是:机会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的,这也是本文要交代重点。

王安万的出生地会宁县,距离小编居住的景泰县有两百多公里,同属白银市管辖,会宁县因是三军大会师革命圣地而闻名全国。千百年来,这个地方长年干旱少雨,人们的生活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这里的人民勤劳淳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吃苦,家家户户重视文化传承,新中国成立后会宁县被称之为甘肃的“状元县”,进入新时代以来不断发展“红色旅游”,会师楼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间回到 1978年6月30 日,在会宁县老君乡一王姓贫苦人家里,降生了一位天生花脸,患有血管瘤,半张脸长满红色疙瘩的男孩,取名叫安万,当时得大西北农村缺医少药,根本就无力医治这样的怪病,决定了安万的幼年和童年是苦涩的。在安万的“快手”平台个人账号里,曾听他说村里人称他是“老天爷打下记号的人”。从安万记事起他就是一个不受人待见的“怪人”,小时候没有玩伴,家里饲养的不会说话的羊、狗、猫、驴是他最忠实的玩伴。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为了善良父母为了安万的未来,把他送进了村里的学校,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没有人和他坐同桌,只好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

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出身,更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书上说说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要为春天作序。因脸部长有血管瘤,王安万自小很自卑,唯一欣慰的是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一直陪伴着他,那个年代科学技术落后,收音机里每天都定时播放秦腔折子戏,《张良卖布》、《铡美案》、《大升官》等大众喜欢的戏曲,让他百听不厌,沉浸于秦腔的喜怒哀乐之中,让他忘记了世态炎凉和身边人的白眼。安万曾给快手粉丝们陈述说“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八九岁的时候,村里唱戏缺人,我就到台上顶替。舞台上,脸上涂了油彩,我用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无数掌声……”

在戏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后,安万就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唱戏!1990年小学毕业后,12岁的安万翻山越岭只身来到静宁县大寨子戏校学戏。王永强先生在《安万:秦腔界的“刀郎”》一文追述,这个戏校创办于1985年11月,校址在大寨大队村部,有11间土坯宿舍。学校由大寨子村村民刘建安创办并任校长,聘请陕西人徐培任教,戏校总共开办了7年,先后培养学生160多名,学员出师后大都很有成就。在戏校学艺两年后,安万开始辗转陇东多个剧团,先后在静宁、庄浪、永登、临潼等多个剧团实习演出。

王安万在兰州深造期间,承蒙多位著名秦腔老艺人任复兴、蔡治、张兰秦、王镇江等指点,颇有长进。2008年6月拜张兰秦为师,2010年到庆阳市声韵剧团工作。主攻须生、花脸,以艺谋生。安万唱戏嗓音宽厚,激情饱满,昂扬激越,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秦腔乱弹,表演功底扎实,精准到位,很能精细塑造戏曲人物,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好评。代表剧目主要有《金沙滩》《兴汉图》《斩李广》《下河东》《铡美案》等六十余部戏,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安万都能信手拈来。刀剑铮铮闪耀,演绎古代文武人物是他人生最大的向往。

回顾王安万的成名之路,不难发现与刀郎有着相似之处。两人都出生在普通家庭,从少年时代开始,怀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上苍赐予的天赋,刻苦练习基本功,都曾四处流浪拜师学艺,当生活少有气色后,婚姻发生了变故。异曲同工的是安万的妻子给他留下了三岁的儿子,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时间回到 2010年,甘肃庆阳的西峰市,彼时的安万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地方戏剧演员,1978年出生的他,因加入声韵剧团而多了一层艺术的光环。然而,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不是舞台的喝彩,而是一次偶然的邂逅。根据安万的第二任妻子胡静讲述说,1995年出生的她当时不过15岁,还未完全褪去少女的青涩。她与安万的初次相识并未充满戏剧张力,反倒是在戏班的日常接触中,逐渐熟悉。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外地演出前,心细的安万发现胡静情绪低落,便劝她请假随他同行。这一提议看似随性,涉世未深的她竟破天荒地答应了。这一句“出去几天散散心”,最终延续成了长达数年的陪伴,而这份陪伴,也在彼此间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安万,胡静与安万前妻所生小胡静四岁的儿子同框

一段不被亲友祝福的婚姻,挑战着年龄与世俗阻碍。 安万回忆说, 2013年刚满18岁的庆阳姑娘胡静,正式嫁给了比她大17岁的安万。这段婚姻不仅引发了外界的质疑,也遭遇了家庭的强烈反对。安万的前一段婚姻留下的儿子已经 14 岁,这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胡静再度陷入困境。在当地风俗中,父亲再婚后,孩子需要称呼继母为“妈妈”。然而,胡静果断拒绝了这种传统做法,她提出:“14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不该让他接受如此矛盾的身份认同。”于是,胡静与安万的儿子建立了平等的关系,让他称呼自己为“姨姨”。胡静的做法既突破了传统,也为现代家庭关系的处理提供了启发。她尊重孩子的感受,没有强迫接受"母子"的标签,而是以一种更贴近心理舒适的方式融入这个家庭。如今这段婚姻已经过去 10 年,胡静和安万也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漂亮又可爱的女儿,不得不承认胡静长着一副旺夫相,这是后话。

美丽的庆阳姑娘胡静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冲击了传统的戏剧舞台表演。安万再婚后,唱戏生涯刚出现一点转机,厄运又一次降临。他左脸的血管瘤开始了滋生,一粒粒开始长得如豌豆大,慢慢长成大豆大小,逐渐连成一大片。安万在“快手”平台讲述说,当时迫于生计嫌医院看病费钱,自己用剪刀给自己动手术,嘴里衔根棍子,“咔嚓”剪一个,就用烟灰糊上创口。这些年前前后后一共剪过六十多个瘤子。可越剪长得越大,实在剪不过来,脸上的瘤子大到连花脸的妆容都盖不住,根本没法唱戏,安万又改去敲鼓。

2014年,有位戏迷被安万对秦腔的执着打动,借给他五万块让他去把手术做了,好能继续登台。结果安万转手就把这五万块给他带的剧团演员发了欠薪。但剧团的顶梁柱演员不能登台,剧团也因缺少收益解散,安万再次陷入低谷。

2016年,安万听人说,在快手上直播可以赚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播了。刚开播时,直播间只有妻子一个粉丝。为了吸引粉丝,安万尝试了各种方法,除了在直播间清唱,他还讲解秦腔知识和戏本中的人物故事。由于怕自己的脸吓到粉丝,一开始,他只敢在镜头中露出半张脸。慢慢地,随着来直播间“听戏”的粉丝越来越多,安万把镜头从台前也转向了幕后,将秦腔演员们台下的排练日常也呈现在观众们面前,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让安万没想到的是,秦腔再次给他的生命带来转机。一位粉丝告诉他,西安的西京医院或许可以祛除他左脸的肉瘤,这让他再次看到登台的希望。

2017年,安万第一次到西安,怀揣着快手粉丝给他筹的善款,满怀希望:血管瘤能手术去掉,还能重返舞台。安万的手术足足做了24个小时,由于植皮的原因,还不能打麻药,安万躺在手术台上,不仅绑着束缚带,还得另有六个人牢牢摁住他。手术过程中,安万因为剧痛,休克过三次。安万回忆说,那是真疼啊,你现在看那些如果能喊出来的疼,那都不叫疼。术后一称,割下来的血管瘤足足一斤多。医生让安万静养三到五年,可刚三个月,安万就要化妆登台。画完妆后,感觉镜子里的自己实在太漂亮了,安万哭得稀里哗啦。那一场演出是在甘肃会宁,安万使出全身解数,朝天凳、劈叉、虎跳飞,功夫还在!满堂彩!终于又能回到舞台了。

2018年,安万到西京医院求医,但高昂的手术费用让他犯了难。在得知他的窘境之后,粉丝们自发为他凑手术费,还有很多粉丝和同行到医院探望他,刚做完手术的安万说不了话,只能躺在病床上默默流泪。他列了个单子,把每一笔捐款都记录下来,之后谁家有孩子结婚之类的喜事,他就通过随份子钱的方式,将这份情意还回去。医生嘱咐他,术后至少要休养两年,但没过几个月,安万就等不及要上台表演,只有站在秦腔的舞台上,他才觉得踏实。他用快手直播记录下了自己复出的这场演出,和“老铁们”分享着重返舞台的快乐。慢慢地,他在快手上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在圈子里开始流传起这样一句顺口溜:“秦腔有三大害,安万、羊倌,商芳会。”这句话意思是说,这三人在秦腔方面不得了,唱得(太好)让别人都没法唱了。

靠着直播和带货,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实现了从前的梦想——创办了一家三十多人的小剧团。剧团每年会接到四五百场线下演出,演出旺季时,一天就要唱三场。为了方便“老铁们”“追更”,他总在直播间更新演出行程。

还有一批特殊的“粉丝”,安万剧团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卖麻辣烫、烧烤等吃食。摊主们说,有安万的地方有人气,跟着他,一天能赚好几百块。随着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安万开始免费帮助家乡做助农直播。去静宁县演出的前几天,安万提前在快手发了预热视频,他提到,希望大家能喜欢静宁苹果、烧鸡,“想通过快手这个平台,把西北的特产推向全国。”他说,自己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不容易。“西瓜、土豆,卖不出去留在地里只能烂掉,这是农民们一年的生计。”一位老乡自家产的土蜂蜜,之前一年也卖不出几瓶,安万在确认蜂蜜质量不错后,在直播间帮忙宣传,几年下来,累计销量突破了六十万单。

“降燕破赵威名重,兴汗灭霸十大功。将军战马今何在,好似逍遥盼古松……”快手直播间里,安万一句一字地讲解着秦腔的经典剧目《斩韩信》。这是一部主角有着一千多句的传统唱本,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之一——这出戏对演员的嗓子和戏剧功底考验极大,安万,是西北地区唯一能完完整整唱下来的秦腔演员。

2024 年 10月19日晚,安万和剧团的演员们,带着他们的行头和剧目,从苍凉西北来到迷蒙水乡。打杭州机场到乌镇的路上,他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那都是“老铁们”打来催促他直播的。每天在快手等待安万开播,是“老铁们”雷打不动的习惯,开播八年来,他积累了六十万粉丝,观看人数最多时超过二十万,这一次,镜头转到了乌镇戏剧节快手非遗国风秀的现场,粉丝们更是翘首以盼,等着那秦腔一声吼,如何在乌镇的小桥流水中唱响。

“好!”“好!”

一曲《斩经堂》唱罢,秦腔演员安万凭借浑厚饱满的嗓音,赢得台下阵阵喝彩。这场戏的末尾,安万饰演的东汉名将吴汉,目睹妻子拔剑自刎后,从台上跃起,又直挺挺倒下,观众席爆发出掌声。安万介绍,这个动作叫“冲天壳子”,秦腔演员没有十几年的基本功,做不来这动作。

演出结束,几名粉丝上台,给安万送上鲜花和横幅。让他惊讶的是,有几位粉丝是当天专程从杭州赶来看他演出的。“我也是西北人,来支持一下。”一位观众说。

2024年12月31号,安万在西安演出圆满收官,在舞台上谢幕答谢粉丝时,安万说,第一次,他把血管瘤留在西安了;第二次,他要把安万这两个字留在西安。

2025 年元月 3 号到 7 号,火爆全国的安万带领他的剧团,踏入了与陕西交界的平凉市,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以及群众的热烈欢迎,原计划演三场的戏不得不加演一场,热情好客的平凉人民用真诚和纯朴,深深打动了安万和剧团 158 名演员,不顾身心疲劳,一鼓作气,放弃了元月 7 号的休整时间,登上了舞台倾力为戏迷们演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

本文的最后,小编想用在部队时的老首长,退役后客居天府之国成都的天水秦安籍知名军旅作家段金泉,看了安万的秦腔表演后,连夜撰写的《回响在大明宫上空的旋律》一文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安万坚守“戏比天大”的信条,始终以“做好人,唱好戏”为宗旨,竭尽全力是为老百姓唱戏,这正是“安万现象”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文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艺;只有接地气的文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艺。

衷心地祝愿,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省城兰州的演出,圆满成功。

(备注:此文中引用借鉴了前期发表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有关安万的文章,以及快手平台中安万及其家人的口述并进行了文字处理,如有不妥,请联系小编修改删除)

标签: 刀郎 安万 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