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活了一条鱼,演神了林黛玉,“宗师”的称呼不是白叫的

内地明星 2 0

如果要了解,古典仕女应该有什么样的举止、身段,就去看王文娟;如果要了解王文娟,一定要看“鲤鱼精”。

1960年2月上映的越剧电影《追鱼》,我把它看作王文娟大师的个人秀。

因为林黛玉,爱上王文娟,然后才去接近她饰演过的其他角色,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

但是深入之后就会发现,《追鱼》,才是更适合越剧启蒙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演出本,移植于湘剧高腔《追鱼记》,成为上海越剧团多年的保留剧目。1959年8月,天马厂把它拍成了电影。

它的诞生日,比大师们的《红楼梦》早了两年多。

那时的王文娟大师更年轻些,那时的徐玉兰大师还没有生第二胎,她们的状态,都远比拍《红楼梦》时更好。

文娟大师其实是演了三个角色啊,相府千金金牡丹、假扮牡丹的鲤鱼精、鲤鱼精本精。

金牡丹嫌贫爱富、傲慢矜持;假牡丹身姿婀娜、顾盼神飞;鲤鱼精俏皮灵动、刚强坚定。

这三个形象长着同一张脸,却各各不同。

鲤鱼精在碧波潭中现身时,如一朵娇艳的芙蓉,轻挪莲步踩水而来,波光水影映着红彤彤、闪金光的鳞片,黑沉的夜色为之陡然鲜明。

金牡丹端正齐整,冷冰冰板着脸。

而假扮牡丹的鲤鱼精娇羞俏柔,热情灵动,浑身都是戏。

我太爱“观灯”这一节了。

元宵佳节,假牡丹与张珍离开相府、重归于好,“小妖”兴奋得每一个细胞都在笑,口眼手脚一刻不停。

“手抱琵琶是那王昭君”,长长的一个拖腔,面带得意,简直就是心花怒放。

张珍的节奏跟不上,干脆就把他的胳膊夹在腋下拖着走。

“双审”也十分精彩。

真假牡丹都是文娟大师一个人扮演的,她俩打架,同时出现在镜头里,这不仅对演员是个挑战,在那时的拍摄条件下,也是特别花费功夫的。

细看截图,中间有一道明显的竖线,就是技术处理留下的痕迹。

拍摄时需要先遮住胶片的一半,拍好一个牡丹的镜头之后,机位不变,再遮住另外一半,拍摄另外一位牡丹的镜头。

对文娟大师的要求,是她必须时刻注意,动作幅度不能够超出拍摄范围,不然镜头就接不起来了。

为了不浪费胶片,要事先排练多次,确认万无一失才会实拍。

这部电影,虽然道具置景没有两年后的《红楼梦》那么精致,但是一潭静水、万点银光,寂寞月色、斑斓诗意,正是中式美学的古雅韵致。

文娟大师的才华,在这部电影里也展示得更为充分。

鲤鱼精为了与张珍一生相守,甘愿放弃千年修行,拔鳞为人,“鹞子翻身”、“抢背”、“乌龙绞柱”这样的武戏,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驰神迷。

宗师学小生出身,后改花旦,她能够在文戏和武戏之间自如切换,连头发梢都是戏。

这是一部热闹好看的戏,嗓音洪亮的潇洒书生,真假牡丹,真假包公,真情假义。

可惜拍成电影时,武戏删掉了很多。

戏里的假牡丹问自己,“他要知道我是鲤鱼精,他还能爱我吗?”

戏外的我们回答,无论你演鲤鱼精,还是林黛玉,我们都无法不爱你。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