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作为造血者,脑力的艰辛程度自不必说。
她像一台永不枯竭的机器,每天精准地坐在书桌前,源源不断地吐出银子。
可是,即便是天才张爱玲,也有灵感枯竭生不如死彻底放弃的时候。
01。
“平鑫涛每天在可园喝着咖啡,跟4个女编辑嘻嘻哈哈,满足的像个国王一样”,琼瑶在自传里讲述平鑫涛,言语中充满对他幸福生活的羡慕。
但转念一想,又非常能理解琼瑶想传达的丝丝情绪。
写作像孕育生命。这么说吧,平鑫涛就像个“接生婆”,或者连这个也根本算不上。
接生婆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指挥能力。他不需要,他只负责给琼瑶喊“加油”,然后将产出的作品过目转交给编辑,让别人看看有没有错字断句。
平鑫涛负责把“孩子”递交给“保姆”中间这个环节。
琼瑶写出的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会生财的“孩子”,帮平鑫涛建造了皇冠大楼,换回了子女后半生的衣食无忧。为他赢得了每年国外度假,并跻身到光鲜体面的上流社会中。
02。
平鑫涛需要付出什么呢?情绪价值。
失意时为其重振旗鼓而呐喊,成功时伴其享受胜利的喜悦。
给琼瑶提供情绪价值的平鑫涛,原来也需要别人给他提供情绪价值。儿女亲情上场了,4个女编辑上场了。
青春活力爱幻想、擅长做嫁衣的女孩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平鑫涛让多少男人羡慕嫉妒啊。
真的很像一个国王。埋下种子,只用安心等待收获。
播种期间,他东瞧瞧西看看,不高兴了对编辑指挥一下、训斥几声,以彰显自己的威严。开心了和编辑一起说说笑笑,在花团锦簇中喜不自禁。
左手是毫不费力的事业,右手是热热闹闹的亲情友情爱情。
每天满足的像个国王一样。琼瑶枯坐书桌前,用略带调侃的意味感知他人的幸福。
03。
事实也是如此,杂志社的氛围是什么样呢?
闲云野鹤般随性又舒适。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催促写手或作家(当然主要是琼瑶),然后装模作样修修改改。
像琼瑶这样的大作家,也轮不上编辑来修改语言文字。主要是最后过过目,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最后再检查排版没有问题就OK。
相比较于琼瑶一个人孤独艰苦的创作,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曾在杂志社做过6年编辑,用几个字来形容吧:开心散漫的以为在度假。
后来纸媒成夕阳行业,杂志社解体。我试着一个人挣扎于电脑屏幕前。最后无奈地失败收场,主要是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
前一阵我写过一篇琼瑶的谈殉情可笑,说爱情牵强的文章,有过56万的阅读量,才慢慢有点自信。而一旦每天面对大量输出,又会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松懈中。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超强的自律,没有成功的铺垫,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一张纸一支笔就是在上刑。
而琼瑶一个人,就活成了一支队伍。
创作的艰辛和灵感濒临枯竭的压力,对作家也是无法避免。
琼瑶最后一部著作80万字的《梅花英雄梦》耗时七年,对于一个患腰椎病的老人来说,终日枯坐在桌前,身体无疑是痛苦的。
她把生命活成了花火,在燃烧和奉献中也成全了他人,也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