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音乐的璀璨星河中,雷振邦宛如一颗极为耀眼的恒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无尽的创造力,为无数经典影视作品注入了灵魂。尽管他已离开我们 27 年,但他所创作的那些动人心弦的旋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田,成为了永恒的音乐宝藏。
音乐之路的起点
1916 年,雷振邦诞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这个家庭优渥的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他幼小的心灵,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自 8 岁起,雷振邦便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那独特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他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父母的开明之举更是为他的音乐梦想插上了翅膀,送给他一把京胡,还请来了音乐老师悉心指导。此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多种乐器,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音乐世界。
1939 年,怀揣着对音乐更高的追求,23 岁的雷振邦毅然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轮船,开启了在异国他乡学习音乐作曲与指挥的征程。4 年后学成归国的他,满怀着激情与热血,渴望用音乐激发国人的斗志,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的曙光。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的墙,无情地阻挡了他前行的道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音乐才华难以找到施展的舞台,作品也无法广泛传播,无奈只能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沉淀。
电影音乐的辉煌篇章
1949 年,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33 岁的雷振邦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经人举荐,他踏入了中国电影乐团,担任作曲一职,从此开启了他与电影音乐紧密相连的辉煌篇章。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完美地融入到电影的情节与情感之中。从 1949 年末至 1955 年初,他先后为《抗美援朝》《成渝铁路》等作品精心作曲,其才华初露锋芒,逐渐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
1955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雷振邦的音乐事业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为众多电影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他为电影《董存瑞》精心谱写的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英雄的壮丽事迹和崇高精神,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了英雄的伟大力量。在《马兰花开》中,他创作的歌曲《快快走上幸福路》,以欢快的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歌词,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劳动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芦笙恋歌》里,《怀念》《思念》与《婚誓》这三首歌曲,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以浓郁的云南拉祜族音乐特色,深情地讲述了男女主角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当演员们用真挚的情感演唱这些歌曲时,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被那深深的思念和坚定的爱情所打动。《花好月圆》中的《三里湾》,以山西民间音乐为蓝本,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地方特色,深受山西人民的喜爱。《五朵金花》中的《太阳一出云雾散》和《蝴蝶泉边》,更是将云南的美丽风光和浪漫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蝴蝶泉边》,那悠扬的旋律和清新的歌词,让人仿佛置身于蝴蝶泉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爱情的甜蜜。
20 世纪 60 年代,雷振邦的音乐事业达到了巅峰。他为电影《刘三姐》创作的 35 首山歌,无疑是其音乐生涯中的一座巍峨丰碑。为了能让这些歌曲完美呈现壮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他不辞辛劳地深入广西采风。他漫步于漓江之畔,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他走进壮族村寨,与当地百姓亲切交流,感受他们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在那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采茶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等歌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曲调,生动地展现了壮族民歌善用比喻、以小见大、幽默讽刺又纯真质朴的特点。电影《刘三姐》上映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黄婉秋饰演的美丽善良的刘三姐,以其动人的歌声和精彩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付锦华那充满 “野性” 的唱腔,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而雷振邦创作的歌曲,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心间,让这部电影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而且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被人们喜爱和传唱。
在《冰山上的来客》中,雷振邦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华。他深入新疆帕米尔高原,在艰苦的环境中搜集素材。他与塔吉克族战士促膝长谈,倾听他们讲述唯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从中汲取灵感。他以塔吉克族的舞曲为素材,创作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原之歌》《怀念战友》等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将爱情的美好与纯洁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原之歌》则以雄浑的气势,展现了高原的壮丽景色和人民的豪迈情怀;而《怀念战友》更是以其悲壮的情感,表达了对牺牲战友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当电影中响起这些歌曲时,观众们无不为之动容,仿佛置身于那冰天雪地的高原之上,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真挚情感。
逆境中的坚守
然而,命运的轨迹并非一帆风顺。1965 年,与王家乙导演合作完电影《景颇姑娘》后,雷振邦的艺术生命突然遭遇了一场猛烈的风暴。1966 年至 1976 年的那场浩劫,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无情地吞噬了他的音乐梦想。他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遭受了种种不公和迫害。嫉妒他才华的人如黑暗中的阴影,对他肆意打压;他被剥夺了作曲的权利,被迫离开心爱的音乐岗位,在街角市口遭受着 “教化”,尊严被无情践踏。他被拉到公社参加繁重的劳动,身心俱疲。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雷振邦也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无数个漫长而黑暗的夜晚,当世界都已沉睡,他独自在心中默默谱写着旋律,将那些浮上心头的音符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如同守护着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1972 年,曙光终于穿透了黑暗的云层。各大电影厂逐渐恢复生机,雷振邦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机。长影厂迅速将 56 岁的他从改造地接回,重新赋予他作曲的笔。那一刻,他仿佛获得了新生,满心的喜悦和激情如火山喷发般不可抑制。他先后为《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等电影作曲,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在《战洪图》中,他创作的《辛勤夺得丰收年》《一定要根治海河》《让洪水缴械投降》等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吉鸿昌》中,《恨不抗日死》《大别山上杜鹃开》等歌曲,以豪迈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英雄的壮烈情怀;在《小字辈》中,《青春多美好》以轻松欢快的节奏,描绘了年轻人的纯真和活力,深受观众喜爱。
音乐传承的延续
1984 年,雷振邦迎来了他音乐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导演林汝为邀请他为电视剧《四世同堂》策划音乐,他欣然应允,并邀请了温中甲协助,还将自己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三女儿雷蕾带在身边。他们精心选择了京韵大鼓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主题曲初稿由雷蕾完成。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演唱者,雷振邦可谓煞费苦心。他深知这首歌曲需要一位既能唱出京韵大鼓韵味,又能准确把握歌曲情感的艺术家。
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德高望重的骆玉笙先生。雷蕾带着雷振邦饱含深情的千字长信前往天津曲艺团,诚恳地邀请骆玉笙先生。骆玉笙先生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欣然答应。她带上两位琴师来到北京,深情演绎了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一经播出,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那激昂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成为了经典之作。而《四世同堂》也成为了雷振邦音乐生涯的一个完美收官之作,同时也是他对女儿雷蕾的一次重要指引。
雷蕾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她继承了父亲的音乐才华和创作精神,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她为《便衣警察》《编辑部的故事》《渴望》《上海一家人》《大宅门》等众多优秀影视作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以其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警察的英勇形象;《投入地爱一次》《渴望》《每一次》《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些歌曲至今仍在人们的口中传唱,成为了时代的经典。
雷振邦的一生,是为音乐奉献的一生。他共为 40 多部影片配出经典音乐,创作了 100 余首电影歌曲。他的作品如同一座座音乐丰碑,见证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他用音乐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他的音乐风格多样,融合了民族音乐与电影情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深入生活采风的创作方式,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仅是一位高产且优秀的作曲家,更是广大影迷心中永恒的音乐传奇。他用音乐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领略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他的音乐将永远在时光的长河中流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不断追求卓越,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