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圈这个群星闪耀的舞台上,鲍国安无疑是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巨星。
2024 年 2 月,鲍国安在央视《“经典之夜” 年度盛典》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他身着典雅的中式服饰,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儒雅气质。晚会上,他朗诵《观沧海》时,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央视一套一经播出,就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
其中,鲍国安凭借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曹操”,还曾获得过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第1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提起这名老戏骨,除了《三国演义》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水浒传》《鸦片战争》《少林寺传奇系列》《赵氏孤儿》《东方卡萨布兰卡》等。
而他的演艺之路,一如他演过的角色一般,精妙绝伦,蜿蜒曲折。
1946 年 6 月 4 日,鲍国安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母皆是舞台剧演员,他们对表演事业的热爱与专注,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鲍国安。
小时候,他经常穿梭于剧院后台。渐渐地鲍国安就被那舞台上绚丽的灯光、精美的布景和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无形中也开启了他对表演世界的向往之门。
鲍国安对表演近乎痴迷,他最热衷的游戏就是模仿电影角色,他还会用彩笔给自己画上奇特的妆容。无论是气宇轩昂的古装英雄,还是足智多谋的谋士,他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些童趣经历,不仅给鲍国安自己带去了欢乐,还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表现力,并为日后他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对13岁的鲍国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凭借灵动的表演能力和对表演的热爱,成功入选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儿童艺术剧团。
入团后,他全身心投入基本功学习。在刻苦努力下,鲍国安的表演才华迅速展现。无论是纯真孩童还是正义小英雄,他都能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同事们的认可,鲍国安一跃成为了剧团的新星。
1962 年,鲍国安被调入天津人艺二团。当时排练资源匮乏,剧本严重不足,为寻找经典剧作的手抄本,他和同事不辞辛劳多次拜访前辈。当他们得到了难得一见的经典剧作时,就如同获得珍宝般,赶紧带回抄录。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书籍,每当排练时,他和同事们只能凭记忆去模仿老演员。鲍国安尤为勤奋,他把每次排练都当做一次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仔细琢磨动作和台词处理的细节,不放过提升的可能。
在艰苦条件下,鲍国安的热情更浓烈。他每天早起揣摩角色表情,夜晚又在空旷场地练习肢体动作,表演技艺不断提升,成为了剧团的小明星。
有一次演古装戏,他们没有合适的服装,就在鲍国安的提议下,用废旧蚊帐改造成古装纱衣,用锅底灰和水自制染料。虽染料刺鼻且掉色严重,大家仍全身心投入演出。
1964 年,18岁的鲍国安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里条件艰苦,简陋的地窝子、粗糙的粗粮和繁重的农活都没有磨灭掉他对表演的热爱。
在兵团,他利用在宣传科和图书馆工作的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中外古典名著,丰富了知识储备,加深了对文学人物的理解。
同时他还深入基层采访战士,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表演事业提供了无数宝贵的素材。这个过程还磨炼了鲍国安坚韧的性格。同时劳动间隙,他还抓紧时间研读话剧书籍,苦练发声和背诵台词。
这段时期里,他与同样热爱表演的朱兵相识相知并结为夫妻,虽然婚后他们的生活是拮据的,但夫妻俩仍然彼此相爱,相互扶持。
1978 年,高考制度恢复,这对于渴望提升自我、追逐梦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当时 32 岁的鲍国安,已经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生活虽安稳,但在表演领域,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存在诸多不足,渴望能接受更专业、系统的表演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演技水平。
怀揣着对艺术的炽热梦想,鲍国安决定参加中央戏剧学院招生考试。
做出这个决定,也就意味着他要暂时放下家中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离开温暖的家,勇敢地迈向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校园生活,只为能在表演之路上更进一步。
幸运的是,他顺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品学兼优的鲍国安留校任教,同时也没有放弃演艺事业,经常参与一些影视作品的拍摄。
1983 年,鲍国安接到参演电影《山下是故乡》的邀请。为更好诠释角色,他提前一个月前往湖南深山体验生活,吃尽苦头。电影拍摄持续半年多,回家时儿子都差点认不出他。这次经历虽艰苦,但让他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表演得到了剧组的认可。
之后,他参演 了1983 版的《水浒传》,饰演宋江一角。鲍国安在剧中将宋江的复杂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 “浔阳楼题反诗” 这一经典情节中,鲍国安通过细腻的表情变化,从起初借酒消愁、感怀身世的落寞,到诗兴大发时的意气风发,再到酒后吐真言时的真情流露,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皆恰到好处,将宋江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对命运不公的愤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一一生动地展现出来。
他在剧中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山东当地观众,赢得了他们的广泛赞誉。但在全国范围内,鲍国安尚未被广为人知。
1994年,鲍国安出演了演艺生涯里一个重要的角色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当时剧组为曹操选角困难重重,几乎将演艺圈寻了个遍。鲍国安却在一众候选人中崭露头角。试镜时,他仿若曹操附身,其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代枭雄的风范与气度。
他的眼神时而犀利深邃,似能洞察人心;时而霸气威严,仿若能令三军震颤。
仅仅几句台词,经他之口说出,便有了千钧之力,更将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复杂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般出神入化的演技表现,使得剧组毫不犹豫地认定,他就是曹操的最佳扮演者。
为演好曹操这个复杂的角色,鲍国安深入钻研《三国演义》原著和相关史料,精心揣摩曹操心理活动。
他与学者、历史学家交流,不放过任何细节,从不同角度理解曹操的思想和行为,整理出厚厚一沓人物研究手记,并自信地表示,要想把曹操演好,就要忠于原著。
在表演时,鲍国安的眼神最是使角色出神入化。
在 “误杀吕伯奢全家” 情节中,鲍国安饰演的曹操眼神中满是狐疑与猜忌,杀完人后他眼神游移不定,四处打量,身体紧绷,细微的颤抖透露出内心的不安。
在拍摄曹操横槊赋诗的经典场景时,鲍国安身披战甲傲立船头,眼神中满溢壮志豪情,他高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瞬间将曹操的豪迈气概与宏大抱负展露无遗,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三国风云之中,更能真切感受到曹操彼时的意气风发与王者风范。
而当诠释其性格多变时,他时而昂首阔步,将曹操的自信霸气展露无遗,时而微微佝偻身躯,尽显曹操的沉思或焦虑之态,眼神也在明亮与阴郁间自如切换,叫人难以捉摸。
在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那场戏,双方眼神交汇、酒杯拿捏、微笑弧度都经过他的精心设计,每个眼神都传达出了曹操这个人物的复杂心理,每个动作展现出了微妙的态度,成为了整部戏的经典。
在日常生活中,他常会不自觉地进入曹操的角色状态,可见入戏之深。
《三国演义》播出后立刻引发了全国热潮,鲍国安饰演的曹操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他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演员,为影视行业树立了新的表演标杆。在剧中对曹操的精彩演绎也为他赢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等多项大奖。
1997 年,鲍国安在电影《鸦片战争》中饰演林则徐。为了能精准诠释这一民族英雄,鲍国安一边大量研读林则徐的生平著作等文献资料,一边从文字中去感受林则徐的思想境界、和他的忧国忧民的抱负情怀。
他还前往林则徐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体会当年林则徐所处的环境与心境的关联,以此构建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与共情。
在拍摄过程中,鲍国安凭借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在每一场戏里都全情投入,无论是展现林则徐面对英国侵略者时那坚毅无畏的眼神,还是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号时的慷慨激昂,都演绎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他对角色的精彩演绎助力该影片荣获了第 17 届中国电影 “金鸡奖”。
2006 年,在古装传奇剧《越王勾践》中,鲍国安饰演伍子胥。伍子胥性格复杂,有忠诚刚烈与固执己见两面。
在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的场景里,鲍国安表情严肃而恳切,眼神中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又有因吴王不听忠言的焦急与无奈,言辞铿锵有力,每一个动作和神态都将伍子胥的忠诚刚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与越王勾践的对手戏中,面对勾践的隐忍伪装,他目光中透露出怀疑与审视,微微皱眉、语气冷硬,又精准地诠释出伍子胥固执己见、坚守己见的性格特点,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一角色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2013 年,在近代传奇电视剧《雷霆悍将之石牌大战》中,鲍国安塑造英勇无畏的中国军人形象。他在剧中生动展现了军人在战争中与战友相处时的深厚兄弟情谊。
从日常的相互扶持、并肩作战时的默契配合,到危难时刻的舍命相救,都演绎得极为真切,让观众看到了军人之间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
此外,鲍国安在《闯关东中篇》塑造的坚韧不拔的长辈形象和在《大唐名相》饰演魏征时展现的刚正不阿、睿智贤良,都是经典,彰显了他卓越的表演能力。
期间,他还积极参与话剧演出。在话剧《茶馆》演出中,他饰演的角色生动鲜活,老北京韵味和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精准的台词节奏和细腻表情动作,让观众仿若置身茶馆,感受时代的喜怒哀乐。同时,他还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表演项目,将中国优秀的表演艺术传播到国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鲍国安凭借精湛演技获得众多荣誉。不仅在 1998 年获首届全国百家德艺双馨工作者荣誉称号,于 2002 年荣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十佳演员称号。
更是凭借多年来在演艺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厚艺术造诣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而在成功的背后,妻子的存在更显得功不可没。
他与妻子朱兵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期间相识相知。
一次鲍国安在准备演出时遇到了表演的瓶颈,朱兵得知后,陪他在简陋的排练室逐字逐句分析剧本。从女性细腻情感出发,为他提供新视角,剖析角色情感脉络,助他突破了困境。
一次繁重的农活中,朱兵摔倒,腿部被利器划伤,鲜血直流。鲍国安心急如焚,扔下农具背起她狂奔至医院。治疗期间,鲍国安对她精心照料,打水送饭、寸步不离,眼中只有对她伤势的牵挂。
朱兵养伤时,鲍国安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陪伴,讲团里趣事。
1969 年,鲍国安和朱兵在战友祝福下于简陋却温馨的营地礼堂结为夫妻。婚后虽生活艰苦,但爱情无惧风雨、坚定不移。
婚后,两人共同孕育两个儿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虽鲍国安因拍戏工作,时常缺席,但他仍尽量抽时间陪伴家人。每次结束拍摄回家,他和儿子们围坐分享拍戏趣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眼中满是对父亲职业的好奇和向往。
日常生活中,鲍国安细心记住儿子们的生日和喜好。有一次为了给儿子买限量版模型玩具,四处打听、托朋友帮忙,在儿子生日那天送上礼物。
鲍国安上中戏后,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小,妻子朱兵收入有限,却始终承担着家中的重担。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朱兵几乎没有为自己买过衣物,连鞋子也常常是穿旧了再修补。
而对于两个孩子,朱兵从不舍得花钱,甚至亲自给儿子理发,以此节省开支。这些年,朱兵过得艰难,却从未一句怨言。
1982年,鲍国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朱兵也调到学校工作,家里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可那时,他们依旧住在中央戏剧学院附近简陋的小屋里,日子清贫却充满希望。
转折点出现在1991年,《三国演义》剧组在山里拍摄时,突如其来的暴雪让气温骤降,鲍国安没有适应过来,染上了重感冒。即便如此,他依旧在病重时坚持拍戏,直到感到无法忍耐才匆忙回城治疗。
医生检查后告诉他,他的肺部有一个小结节,医生怀疑是肿瘤。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朱兵心里如刀割般痛苦。鲍国安没有沉溺在恐惧中,而是安慰妻子,叮嘱她如果自己不幸有个三长两短,要坚强照顾孩子们,继续走下去。
然而,命运似乎没有那么残酷。专家会诊后确认,鲍国安的情况并非肿瘤,而是血管粗化所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鲍国安带着药物再次回到剧组,继续投入到拍摄工作中。出院时,朱兵再次叮嘱他戒烟,鲍国安终于下定决心,戒掉了吸了30多年的香烟。他明白,这是给妻子最好的安全感。
鲍国安一直视家庭为最重要的支柱,从未将自己的工作和私人生活置于前。尽管他与许多女演员有过合作,但从未有过任何绯闻。在一些必去的社交场合上,他总会带着妻子朱兵,介绍她是他的爱人,并自豪地分享他们相识、相恋的故事。那份陪伴与信任,仿佛是他们生命中最坚韧的纽带。
到了2016年,鲍国安已经年满七十,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和朱兵的感情愈加深厚。虽然两人曾经因工作分隔两地,但从未有过争吵,彼此的默契和支持,成了他们最珍贵的财富。
作为父亲,鲍国安从未强迫儿子进入娱乐圈。始终鼓励他们追随自己的梦想。
如今,儿子们在商业领域有所成就,果断决策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深受父亲影响。即便两人已经成年成家,鲍国安依然关心他们的成长,尽力给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节假日期间,一家人团员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2016 年,已至古稀之年的鲍国安,因身体因素告别了演艺舞台,正式息影。
而即便是在息影后,他也将精力倾注于教学岗位。
早年,鲍国安在中央戏剧学院留校任教,凭借自身丰富的演绎经历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年轻一代答疑解惑、传授表演技艺,并助力他们在演艺之路上不断成长。
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依然怀抱壮志,斗志昂扬,通过震撼心灵的朗诵作品,为英雄人物塑造永恒的传世之作。
他的《观沧海》《满江红》《青春中国》《国家记忆》等朗诵作品,声如洪钟,气吞万里,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堪称经典,永载人心。
回看鲍国安的一生,从早期艰难磨砺,到塑造无数经典角色,再到后期成为教授传承艺术精神,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对儿子慈爱尽责,家庭幸福美满。他用真心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生,为中国演艺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辈楷模。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保持对梦想的热爱、坚持和真诚,就能创造辉煌。
如今,鲍国安虽不再活跃于台前,也还在幕后为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他对表演艺术全方位的热爱与担当。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老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