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陈柏坚:三十余年传承醒狮魂

内地明星 4 0

12月的珠海,气温微凉。

新堂小学的操场上,鼓点如雷,震耳欲聋。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几只小狮子腾空而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记住,步法一定要熟练,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狮子跳跃、扑食的动作。”陈柏坚反复叮嘱着。

63岁的陈柏坚站在操场中央,身着红白相间的体育服,精神矍铄。作为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项目传承人,陈柏坚致力于让武术和醒狮这两项优秀传统文化在珠海生根发芽。

三十多年来,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爱上了醒狮,成为了武术好手。每周三次,陈柏坚会在井岸镇新堂小学的操场上,耐心地指导着一群小狮子们练习;到了晚上,中坚龙狮武术馆和斗门罗梁分会更是灯火通明,充满了年轻人学习醒狮的热情。

“咚咚咚……”鼓点再次响起。虽然已年逾花甲,每次听到醒狮的鼓点,陈柏坚那颗少年的心,仍在怦然跳动。

陈柏坚。

懂武术的“狮子”

“以前我们练武,可比现在辛苦多了。”陈柏坚望着眼前孩子们的身影,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陈柏坚想起了自己在广州体育学院的日子。那时,每天凌晨五点,天还未亮,他就已经起床开始晨练。“老师还没到场,我们就自己先练起来。”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直到完美无缺。

1986年,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的陈柏坚被分配到斗门工作。“斗门经常有醒狮表演,听到锣鼓声响,我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出去观看。”

中国醒狮分为南北两派,斗门醒狮属于南狮,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本就热爱传统文化的陈柏坚,萌生了学习醒狮的想法。1988年,他开始跟随梁发成师傅学习传统醒狮。

斗门舞狮表演。

“醒狮的马步、弓步,都是武术的基本功。”陈柏坚站起身来,摆出架势。“比如醒狮的跳跃需要强大的腿部力量,而这正是武术中马步训练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999年,广东省举办第一届龙狮大赛,那是一场汇聚了各地顶尖高手的比赛,也是陈柏坚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比赛中,陈柏坚的团队获得了第六名。“虽然不是第一名,但对我而言,这是莫大的鼓励。”从那时起,陈柏坚更加坚定了要在醒狮领域有所作为的决心。

三十多年来,他不仅在斗门县体校教授醒狮,还在1997年组建了武术健身馆,传授传统醒狮和高桩舞狮。2000年,中坚龙狮武术馆成立,陈柏坚担任馆长至今。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爱上了醒狮,成为了武术好手。

在校园中“醒”来

下午四点,新堂小学的学生们准时出现在操场。从四点到六点,这段时间成为了他们与醒狮亲密接触的时光。

“有时候,我们还会加练,特别是有重要活动的时候。”陈柏坚说。目前,团队中有三位教练负责不同的项目,包括舞狮、舞龙、武术。作为总教练,陈柏坚不仅主导着整个团队的训练,还亲自教授武术技巧。

陈柏坚在新堂小学教学。

这些年,为了推广醒狮文化,陈柏坚先后在井岸二小、东风小学、新堂小学办班教学。“醒狮好玩、好看!”陈柏坚表示,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对武术不太感兴趣,但对醒狮却情有独钟。这让他意识到,醒狮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

“新堂小学的赵向宏校长是我的好朋友,和我关系非常‘铁’。”陈柏坚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对他来说,赵校长不仅是他的挚友,更是他在传承之路上的重要伙伴。

在新堂小学的支持下,原本仅有60多名学生参与的醒狮课程,如今已经扩展到全校1300名学生,实现了武术健身操和醒狮操的全面普及。学校还配备了50头小狮子,形成了壮观的醒狮团队。

新堂小学的孩子们在练习舞狮。

学醒狮,首先基本功要扎实,要做到肘弯、腰弯、膝弯,还要形神兼备,和鼓乐配合。

陈柏坚介绍,如果是参加表演活动,一般需要半年的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如果是参加比赛,训练时间会更长。不过,无论时间长短,学习醒狮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每周三次的醒狮课堂上,学生们都要绕着操场跑步,这是必要的体能训练。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学生腰间系着绿色的腰带,这代表着在舞狮时他们担任的是“狮头”,而担任“狮尾”的同学则需要靠这根腰带完成托举等动作。

除了个人技巧的练习,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和鼓乐的配合。舞狮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配合鼓乐而动。鼓、锣、镲齐响,便能形成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势。

“要想排好节目,一定要创新。”这是陈柏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当接到珠海市第四届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任务时,陈柏坚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如何在5分钟内最大化地展现斗门醒狮的特色?最终,他决定邀请斗门跆拳道协会和新堂小学醒狮队合作,编排出《少年中国强》这一节目。

这是跆拳道和斗门醒狮的首度合作。高难度的动作配合激昂的鼓点,色彩斑斓的醒狮与朝气蓬勃的少年相互辉映,共同展示出“龙狮精神”。节目一经亮相,便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并获得了开幕表演的最高奖项——特别表演奖,成为师生心中一段闪光的回忆。

陈柏坚(左)展示学生们获得的奖杯。

薪火相传育桃李

扎根斗门,陈柏坚可谓桃李满园。他眼神中闪过一丝自豪,“我有十几个徒弟,我教过的学生数量更多,总共有几千人。”

陈柏坚不仅是一位严师,更像是一位慈父,关心着每一个徒弟的成长。他不仅教会他们技艺,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认为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师傅要有意识去培养徒弟。”平时,陈柏坚会和徒弟保持沟通,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我的徒弟也会考虑从事这项事业,他们在武术和醒狮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有徒弟开武馆,是最让陈柏坚高兴的事。他四处打电话和老友炫耀,“我的徒弟开武馆了!”武馆没有器材没关系,陈柏坚会无偿提供给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做,我就全力支持。”

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堂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围绕着一位年轻的教练——李焯锋。这位曾经的舞龙舞狮爱好者,如今已成为陈柏坚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继续着醒狮文化的传承之路。

李焯锋在教学生们舞狮动作。

“我主要负责教舞龙。”李焯锋介绍,醒狮表演通常与舞龙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大型活动中,舞龙撑起气势,让画面更加壮观。

2009年,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李焯锋在开学典礼上,第一次目睹了醒狮表演。“当时我就觉得,这太帅了!”李焯锋回忆道。从那一刻起,他决定要学习醒狮,跟随陈柏坚师傅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最初,李焯锋从“狮尾”开始学起,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技巧。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有机会参与到正式的表演和比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学会了舞狮,还掌握了鼓乐的演奏技巧。“这些乐器的配合能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李焯锋说。

2014年,李焯锋跟随陈柏坚,先后在东风小学和新堂小学任教,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喜爱上传统文化。李焯锋教授的孩子们就像从前的他一样,很多是在开学典礼上看到了舞龙舞狮表演,随后自发地加入到舞龙舞狮的队伍中。

每当看到孩子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技艺,李焯锋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如果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取得成绩,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这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醒狮为媒联珠澳

陈柏坚的醒狮传习之路不仅限于斗门,也蔓延至与珠海一江之隔的澳门。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一张旧照片牵起了陈柏坚与澳门的回忆。“这是我们参加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后,在现场拍的纪念照。”10年前的景象,陈柏坚仍历历在目。

陈柏坚(右五)参加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文艺晚会。

2014年12月19日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上演,压轴好戏《腾龙盛世》龙狮、武术表演将晚会推向了高潮。龙狮表演由澳门罗梁体育总会担纲,其中醒狮队的10名队员来自斗门罗梁体育会,陈柏坚担任领队。

罗梁体育总会成立于1938年,是澳门功夫界的“老店”。20世纪30年代,广东武术名家罗悦胜和梁国荣为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创建“罗梁兄弟国术团”,后改为现名。

多年来,罗梁醒狮队不仅活跃于南粤各大庆典,还投身慈善,并在国际醒狮赛中屡获殊荣。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当日,罗梁醒狮队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演出,见证历史性时刻。

2005年,珠海斗门罗梁分会成立,陈柏坚出任斗门分会首任掌门人。在他的手机中,有一个多达两百人的微信群,里面是珠澳两地罗梁体育会的醒狮队成员,平日他们会在群里分享训练心得。

“澳门有很多喜欢舞龙舞狮的人,大家都是朋友,这么多年联系从未中断。”陈柏坚说。

陈柏坚特别提到了自己的徒弟林楚浮。“阿浮是斗门人,2014年,他去了澳门罗梁体育总会任职。”今年国庆前夕,澳门罗梁体育总会在澳门第四座跨海大桥开通仪式上,进行了精彩的醒狮表演。以醒狮为媒,两地文化交心交融。

珠海斗门罗梁分会。

这么多年,陈柏坚参与的活动大多是公益性质。他的妻子也在新堂小学教授太极拳,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堂小学的一位老师告诉南方+记者,陈柏坚与妻子、徒弟三人在新堂小学坚持了十年,从未收取过任何费用。

“武术和醒狮是我一生的爱好。”在陈柏坚看来,习武之人讲究的是武德,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才能真正地被称为习武者。“就像习武切磋时要尊重对手,学生上课时要向师傅问好,回家见到父母也要打招呼,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新堂小学毗邻大栋山公园,校园的后方紧依着山体。在一块裸露的岩石上,镌刻着“立德树人”四个大字。

这铭训深深刻于岩壁之上,历久弥新,恰似醒狮文化,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永不褪色。

南方+记者 蒋欣陈

【作者】 蒋欣陈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醒狮 陈柏坚 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