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拉苏荣病逝:妻子是周总理的亲侄女,儿子成他一生的骄傲

内地明星 3 0

在娱乐圈的璀璨星河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和故事,而拉苏荣与周秉建的爱情与人生经历,无疑是其中独特而又感人至深的一篇。

拉苏荣的艺术之路

拉苏荣 1947 年诞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个穷苦牧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天生乐观,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对唱歌有着极高的热情。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经常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那便是年少的拉苏荣,他尽情地放声歌唱,仿佛与草原融为一体。他的歌声中蕴含着蒙古族音乐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风格,那是草原赋予他的珍贵礼物。

13 岁时,拉苏荣就凭借着自身出色的嗓音条件和表演天赋登上了舞台。当时的舞台虽然简陋至极,不过是几块木板拼凑而成,周围围着一些简单的幕布,但拉苏荣却丝毫不以为意,他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歌喉,那音域宽广的嗓音仿佛能穿透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也正是在这一年,他被乌兰牧骑演出队看中,从此开始了跟着演出队在草原上四处奔波演出的生活。在这一次次的演出中,拉苏荣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他学会了如何与观众互动,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自己的演唱状态,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他日后的歌唱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2 年,拉苏荣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成功考入了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学校。在此之前,他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歌唱经历,但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在一些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惑。进入艺术学校后,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如鱼得水,之前困扰他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他开始对音乐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演唱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由于成绩优异,拉苏荣又获得了去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的机会。在这所高等学府里,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得到了昭那斯图教授、内蒙古歌王哈扎布先生、北京汤雪耕教授等众多名师的赏识与指导。这些名师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学生一样,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他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在他们的指导下,拉苏荣进步飞速,声乐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临近毕业时,他本有机会留在北京发展,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眷恋着家乡那片广袤的草原,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名歌唱演员。

回到家乡后的拉苏荣,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创作灵感。他深入草原生活,感受着草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经典的歌曲。他的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频繁播放,数量竟达到了 500 余首之多。此外,他还为多部影视剧演唱了主题曲,并且多次登上央视的综艺节目,担任特邀嘉宾。他的名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他的歌声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 “现代歌王”。

拉苏荣的第一段婚姻

在拉苏荣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还生育了一个儿子。然而,由于他的工作性质特殊,需要经常外出演出,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使得他与家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长时间的分离让彼此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淡薄。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和矛盾不断累积,最终导致这段婚姻走向了尽头。离婚后,儿子跟随拉苏荣一起生活,但由于他工作过于忙碌,儿子常常只能被托付给父母照顾。

拉苏荣与周秉建的相识相恋

周秉建是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总理的弟弟。在特殊年代,周秉建的父亲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这对当时年仅 16 岁的她刺激极大,于是她毅然选择下乡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初到草原的周秉建,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她从未干过苦力活,却要在这里习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适应牛羊肉的味道,学会喝奶茶、吃面条,甚至要学习蒙古话、骑马、放羊、挤奶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活技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秉建都过得十分艰难,但她骨子里的坚韧和乐观却从未消失。她努力地去适应草原的生活,慢慢地,她被草原上人们的质朴、善良所打动,逐渐融入了这片土地,并深深地爱上了大草原,将自己当成了游牧民族的一员。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周秉建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她的笑声常常回荡在草原上,牧民们都不禁感叹,从未见过她流过一滴眼泪,看到的只有她快乐劳作的身影。

两年后,周秉建凭借着自己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赢得了牧民们的喜爱,被推荐去当兵。然而,当身穿绿军装的她被伯父周恩来总理知道后,却被退了回去。脱下军装后的周秉建,坚定地表示不进工厂,不去机关,而是选择继续在草原上生活。25 岁时,她考入了内蒙古大学,并有幸成为访朝友好代表团中的一员。

在开往朝鲜的列车上,周秉建与拉苏荣相遇了。当时的周秉建身穿蒙古袍,秀丽的脸上闪烁着一双深情的眼睛,她那一口流利的蒙古话让拉苏荣对她印象深刻。如果不是旁人介绍,拉苏荣根本想不到她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姑娘,还以为她是蒙古族呢。而此时的拉苏荣正处于生活的困境之中,婚姻的破碎和父亲的离世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周秉建的出现,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阴霾的世界。

周秉建其实早就听说过拉苏荣,并且非常喜欢他的歌,他的歌声曾给周秉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列车上,拉苏荣每天都会唱歌,他那优美而粗犷的歌声充满了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周秉建。两人在互相吸引之下,开始畅所欲言,在朝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国后,他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每到周末,周秉建都会前往拉苏荣的家里做客。由于她会说蒙古话,拉苏荣的家人对她格外喜爱,相处得十分融洽。而拉苏荣经常外出演出,周秉建便会去他家帮忙干活,她的温柔懂礼貌更是赢得了拉苏荣儿子的认可和喜爱。

克服阻碍,携手一生

尽管拉苏荣和周秉建的关系日益亲密,周秉建也得到了拉苏荣家人的认可,但他们却一直未曾明确承认彼此的情侣关系。直到有一天,周秉建忍不住问拉苏荣:“为什么还不考虑重新建立家庭?” 其实,拉苏荣心里又何尝不喜欢周秉建呢,但他也有着自己的顾虑。毕竟周秉建的身份特殊,她是总理的侄女,而且还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姑娘,而自己不仅有着失败的婚姻,还带着一个孩子。于是,拉苏荣回应道:“我有自己的事业,又有孩子,不想再找了。”

然而,倔强的周秉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坚定地说:“何必这样呢,爱情和事业并不矛盾呀,况且孩子也需要人照顾。” 拉苏荣从家人那里得知了周秉建的这些话,被她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最终同意了与她在一起,两人正式确定了情侣关系。他们的爱情虽然浪漫,但由于身份差距等原因,一经曝光便引来了诸多争议和非议。一个是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女,一个是来自大草原的二婚带孩子的穷汉子,一时间,各种舆论纷纷而至,甚至有人说拉苏荣是想高攀。许多人都纷纷劝说周秉建放弃这段感情,但她却异常坚定,她说:“拉苏荣心地善良,又有自己的事业,虽然他经济条件不太好,但他却把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给了我,我怎么能辜负他呢?”

1979 年 10 月,拉苏荣和周秉建不顾外界的种种声音,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礼十分俭朴,但却充满了幸福和甜蜜。邓颖超伯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只有事业上的甜蜜,才有爱情上的甜蜜,要记住民族团结,要记住伯伯生前的教导,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婚后,周秉建毅然跟随拉苏荣回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她还调到了当地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周秉建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悉心照顾着婆婆,尤其是在婆婆生病时,更是无微不至地服侍着。尽管拉苏荣常年在外演出,但周秉建却毫无怨言,她用自己的爱和付出,让这个家始终充满着温暖。她对待继子视如己出,两人的关系就如同亲生母子一般融洽。1984 年,周秉建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周日和,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全家人都沉浸在了喜悦之中。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周秉建依然一如既往地关爱着继子,让他在完整的母爱下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周秉建还在拉苏荣的艺术创作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每当拉苏荣创作歌曲时,她会从旁协助,教他演唱汉字歌曲,逐字逐句地帮他修改润色、校正发音等等。他们二人配合默契,还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

晚年生活与拉苏荣的离去

1994 年,由于周秉建母亲的身体原因,她调回了北京,以便陪伴在母亲身边。为了避免夫妻异地分居,拉苏荣也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回到北京后的拉苏荣,歌唱事业依然红红火火,他经常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参加各种专题节目,并录制了多部唱片、CD 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周秉建有着较高的身份,拉苏荣也有着不小的名气和地位,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低调和朴实的生活作风,依然住在一个普通的公寓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他们每年都会回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始终觉得,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内蒙古的生活习惯,周秉建曾说:“我虽然是吃千家饭长大的,但我在草原上生活了近 30 年,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每当谈及内蒙古大草原,她总是如数家珍,仿佛那里才是她心灵的归宿。

随着时间的流逝,拉苏荣和周秉建渐渐老去,他们的儿子周日和也长大成人。周日和没有依赖父母的光环,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为企业创业融资搭建交易平台,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13 年,周日和还担任了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看着儿子事业有成,拉苏荣和周秉建都感到无比骄傲。

然而,命运却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给了这个幸福的家庭沉重的一击,拉苏荣因病不幸逝世,享年 75 岁。他的离去,让周秉建和儿子周日和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送别丈夫的那一刻,周秉建悲痛欲绝,她每天以泪洗面,精神恍惚,短短几天时间,仿佛苍老了 10 岁。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只能将泪水和悲痛深埋在心底,坚强地面对生活。在丈夫的忌日、生日时,周秉建依然会默默地做上他最爱吃的菜,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2024 年 5 月,拉苏荣已经逝世 1 年多了,周秉建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生活似乎与常人无异,但她内心深处的伤痛却始终无法抹平。她对拉苏荣的那份痴爱从未改变,而且这份爱将会伴随她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