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只想要纯粹的欢乐”,陈佩斯对喜剧的理解,让太多人脸红

内地明星 6 0

在中国的喜剧领域,陈佩斯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

他的喜剧生涯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为中国的喜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陈佩斯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陈强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演员。然而,陈佩斯的成长道路并非坦途。

1969年,年仅15岁的陈佩斯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父亲陈强被打成黑帮,他也受到牵连,被下放到内蒙古插队。

经过四年的艰苦生活后,陈佩斯在父亲的建议下,尝试报考战友文工团和总政话剧团,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父亲尚未平反,他因“成分问题”被这两家单位拒之门外,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陈佩斯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终于,在1973年,在演员田华的推荐下,陈佩斯成功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然而,他的外形条件限制了他的戏路,接到的大多是一些负面角色陈强看着儿子的境遇,心中满是忧虑。当时的国内,刚刚从特殊事件的影响中走出来,喜剧领域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影视剧市场充斥着严肃的叙事风格,显得沉闷无趣。

陈佩斯和父亲陈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市场空白,决定共同创作喜剧1979年,他们推出了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这部电影邀请了刘晓庆、方舒等演员参演,连相声大师马季也在片中扮演了一位照相员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热烈反响,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此次成功让陈佩斯信心大增,他紧接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种“从小人物视角叙事”的喜剧模式,通过描绘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讽刺或赞扬社会中的某些现象。

这种模式后来被众多国内喜剧片所借鉴,陈佩斯也因此成为中国喜剧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物

1981年,朱时茂凭借电影《牧马人》走红,成为了许多人的梦中情人1983年,朱时茂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与陈佩斯相遇

此时,国内的文化氛围逐渐活跃起来,相声、舞蹈、唱歌等各种表演形式开始流行。陈佩斯和朱时茂受到邀请,参加第二届春晚彩排。


虽然他们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真正登上春晚舞台,还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当时,“小品”的概念尚未形成,陈佩斯和朱时茂原本只是将这种表演作为电影情节的排练。

在加入一些笑料后,他们发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决定将其作为表演作品。然而,对于这种全新的表演形式,他们心里也有些没底。

为了测试观众的反应,春晚导演黄一鹤与陈佩斯、朱时茂一起前往国家体委,在运动员休息时表演了《吃面条》。观众们被逗得捧腹大笑,甚至有人笑得在地上打滚。

但这种“不正经”的表演风格是否适合全国观众,让大家心里都有些打鼓。毕竟,当时的节目审核较为严格,节目组宁愿谨慎行事,也不愿冒险引发问题。


即便到了春晚当天,陈佩斯和朱时茂仍不确定自己的节目能否顺利上演最终,黄一鹤导演决定让他们上,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这番话让陈佩斯和朱时茂意识到机会的难得

在上台前,导演询问节目类型,他们回答:“小节目,比话剧要紧凑,叫小品”从此,“小品”这一表演形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一直延续至今

那时的道具简单,陈佩斯仅用一双筷子和一个碗,就生动地演绎出了吃面条的细节,他特意让面条垂在碗外的设计,充满了喜剧感。这些精彩的表现离不开他们在台下的刻苦练习和精湛的演技。


相比之下,如今春晚小品中的一些演员,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几句台词,缺乏真正的表演功底。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以细节和生活为核心,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小品从不刻意煽情或强行升华主题,而是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在欢笑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一些道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佩斯与朱时茂在春晚的舞台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创作方面,陈佩斯希望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搞笑方式,但他的创新想法常常遭到春晚舞台的否决

1988年排练《狗娃与黑妞》时,他提出用单机拍摄和蒙太奇手法实现场景转换,却未被采纳。十年后,在《王爷与邮差》中,他再次提出这一想法,依然遭到拒绝


这让陈佩斯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奈,他认为自己明明有更好的创意,却无法得到认可,而那些不懂喜剧的人却掌握着决定权。与此同时,1997年,陈佩斯发现他和朱时茂在春晚表演的小品被央视国际制作成VCD售卖,而他们对此毫不知情。

两人找到相关负责人,对方虽然道歉并发表声明,但两年后,VCD仍在售卖,甚至还加入了新的作品。

这一版权纠纷让陈佩斯极为不满,他坚决认为创作和表演应该是独立的,央视未经授权售卖光碟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权益。经过激烈的法庭辩论,法院最终判决央视赔偿陈佩斯和朱时茂33万元


这场官司之后,陈佩斯从此告别了央视的舞台。在与央视发生纠纷后,陈佩斯选择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话剧行业。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电视是主要娱乐方式、电影观影率也不高的年代,话剧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演出场地破旧,观众稀少,票务销售困难。

但陈佩斯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硬是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从2001年开始,他在三年内推出了《托儿》《亲戚朋友好算帐》《阳台》三部舞台喜剧,演出场次累计超过千场,在全国近百个城市的票房收入突破千万。


其中,《阳台》还推出了多种方言版本,甚至成为了戏剧学院的教学素材。陈佩斯的成功再次引起了春晚的关注2004年,春晚导演组邀请他重返舞台,但陈佩斯以“档期已满”为由拒绝

2011年,导演哈文再次发出邀请,结果依然如此。2014年,冯小刚亲自致电朱时茂,希望陈佩斯能回归春晚,但陈佩斯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对于离开春晚,陈佩斯在采访中表示并不后悔,他认为春晚的环境限制了作品的创作,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他也不愿意在创作之外的社交活动中受到束缚。

此外,陈佩斯对当下小品中“喜头悲尾”的模式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这种强行煽情的做法是创作者能力不足的表现,艺术的本质应该是给观众带来纯粹的快乐,而不是强行进行教化

他强调,即使作品中需要传达悲情元素,也应该经过精心提炼,而不是生硬地附加在作品中,否则作品将失去生命力,变得空洞和敷衍。

陈佩斯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他的作品一直以精心打磨著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希望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他在喜剧领域的坚持和探索,为中国的喜剧事业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标签: 喜剧 陈佩斯 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