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红遍欧美的华人女星,被国人骂了90年,如今却成为美国偶像

港台明星 3 0

她应该是一个传奇,

不,她早已活成了一个传奇。

提起在好莱坞最出名的华人明星,第一时间你可能会想到李小龙、成龙。

然而,早在90年前,就有一位女明星红遍了整个欧美。

她是第一个在星光大道留下名字的华人,也即将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25分硬币的华裔女星。

她曾在伦敦下议会亮相,引得议员们驻足相望,一度休会。

但人气红遍欧美的她,却会因自己的黄皮肤,在好莱坞受尽歧视。

甚至连当时的国人,也视她为“媚外”女星,不愿意接纳她。

她叫黄柳霜。

曾经的她芳华绝代,但如今,却鲜为人知。

黄柳霜是一个从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女孩。

1905年,她生于洛杉矶唐人街的一个传统华人家庭。祖父趁着淘金热来到美国,如今父亲经营着一家洗衣店。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接受着中国女性一贯受到的严苛的女德教育。按照父母的期待,她本该成为一个孝敬父母的乖乖女,嫁给一个好人家,成为贤妻良母,后半辈子就在相夫教子中度过...

如果故事仅仅是到这里,就没有之后的黄柳霜。

图 | 母亲怀里的婴儿是小柳霜

一次偶然,黄柳霜带着客人给的小费,心血来潮地溜到电影院。

她的人生轨迹,就此彻底改变。

大大的银幕向她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各种奇怪的镜头角度、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漂亮动人的女明星们。

她着迷于这种明星光环,开始痴迷表演。

小小的女孩便开始对着镜子排练,模仿电影里悲伤的情景,她嚎啕大哭,还试图撕烂自己的衣服。

她就连做梦都是电影,梦到有人大喊:“黄柳霜,你成了一名电影明星!”

殊不知梦醒了,传统死板的老父亲正拿着一根竹鞭看着她。

父亲用鞭打告诉她不许逃学,不要逾矩,不要想着做大明星。因为“好女不从艺”,女演员的她只会辱没家门,父亲开始把她锁在洗衣店,甚至迫切地逼她嫁人。

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女性天生戴着一副枷锁生活着。

黄柳霜选择了反抗。

父亲一次次毒打,她就一次次逃学跑到电影院。

早期的好莱坞经常在唐人街取景,黄柳霜从小就沉浸在这种片场氛围,她每天流连忘返,观摩片场的演员如何拍戏,寻找一个试镜机会。

她窜场之勤奋,以致于一些演员唤她为"C.C.C",意思是好奇的中国娃娃。一得到试镜机会,她便立马溜到母亲房间偷偷化妆,瞒着父亲就跑出去试镜。

这场抗争持续了整整两年,黄柳霜终于赢了。

一次拍摄,150个华人因拍戏涌入唐人街,父亲看着家门口人头攒攒。他忽然发现店里的老顾客也去跑龙套,突然明白:原来,华人拍戏竟已如此普遍。

再回头望见店里痴迷表演的女儿,他知道,自己再也没办法去阻止女儿去演戏。

从父亲掌控下逃离的黄柳霜满怀期待地以为,迎接自己的将会是星光闪闪的坦途。

却不知道,此时的好莱坞因种族主义,早已高墙林立,而她只能进入好莱坞的规则之中......

刚开始的几年,黄柳霜只能跑龙套。

小小年纪远离家人的照顾,跟着剧组风餐露宿。

直到一部《小丁》大获成功,票房在欧美大卖,美国的观众们才开始留意到这个鹅蛋脸的中国女娃。

黄柳霜第一次担当主角,是在《人生》里扮演一个妻子,她完全没有新人的怯场。

接下来,无论是《海逝》里的痴情少女莲花,还是《巴格达窃贼》里的蒙古女奴,她都用自己含蓄得当的表演一次次征服观众,乃至留名于电影史。

图 | 《巴格达窃贼》

但慢慢地,她才发现,这不过是牢笼里的自由罢了。

在《人生》黄柳霜扮演被家暴的妻子,最终被丈夫扼死在家里;

在《海逝》她饰演的莲花被爱人抛弃,黄种人的她赢不到爱情,最终自杀;

在《巴格达窃贼》她要以性感扮相出场,最终依然被男主杀死。

这一切悲惨结局的原因很简单:银幕里的华人不配拥有好结局。

所以,她只能在电影里死了一遍又一遍。

图 | 《上海快车》

黄柳霜逐渐明白自己在好莱坞命运——仅仅给好莱坞增加一张华人面孔。

在选角上,她只会被片商安排到妓女、情妇和女奴一类的刻板华人角色。她不能出演大制作电影,永远屈尊于配角。当她晋升主角时,就会发现跟同样红的女演员相比,黄皮肤的她能拿到的片酬却少了很多。

更可怕的是,随着种族主义的盛行,她开始被视为“黄祸”。

随着《排华法案》的实施,开始有电影杂志对她大登报道:黄祸杀入好莱坞。

图 | 《排华法案》

《反异族通婚法》的颁布,禁止白人与其他种族通婚,这使得她无法在拍摄接吻、牵手等亲昵镜头。即便拍摄了,也会像《堕落之路》的接吻镜头被一刀剪掉,扔进剪辑室的垃圾桶。

那个做着电影梦的洗衣店女孩,大概没想过自己的好莱坞演艺路竟会越走越窄。

明明是个红火女星,却低人一等,明明才华横溢,却屈居配角。

既然偌大的好莱坞容不下一个黄种人,那老娘干脆换个地!

23岁的黄柳霜,决定离开好莱坞,奔向欧洲。

图 | 1928年,黄柳霜(右)与姐姐黄露露在欧洲

这是一个勇气非凡的决定。

因为是华裔,出境困难重重,需要递交繁杂的出境申请,她被一遍遍调查家庭背景和住所。

黄柳霜没怕过。

她从零开始,学习签证流程,一次次递交文件,应对移民局的各种刁难。

她只想告诉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拦她。

图 | 黄柳霜主演的《歌》剧照

很快,黄柳霜就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拼命三娘的精神征服了欧洲。

她在片场从来不耍大牌,总是按时到达片场进行拍摄。她准备充足,从不记混台词。

她在欧洲开拓新的戏路,努力钻研表演,学习各种语言。

当英国影评人嘲讽她口音时,黄柳霜在拍摄三个月苦练英语朗读。

在记者会上,她一口流畅的意大利语、法语、德语总会惊讶到各国记者们。

图 | 1928年,黄柳霜与玛琳·黛德丽及电影制作人莱尼·里芬斯塔尔在柏林舞会上合影。

对演戏,黄柳霜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她会用不同发型去表现角色的内心状态,用发髻塑造已婚妇女形象,而当角色爱情破裂,她便解掉发髻。

她还对中国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经常自行挑选戏服和造型,去呈现她心中的华人角色。

比如那个饱受争议的龙女形象—— 龙在中国代表一种权力,她试图通过在着装上增加龙的图案,去表现角色的力量感。

事实证明,皇天不负有心人。

一部《唐人街繁华梦》,将黄柳霜推向巅峰。

欧美电影杂志们争先恐后拿下她的封面拍摄,评论界大赞其表演,她甚至还获得英国王室宴会的邀请。

瞬间,欧洲大街小巷都贴满着黄柳霜的各种照片。

甚至讨人厌的好莱坞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进行百老汇演出。

她以为,好莱坞就此低头了。

当赛珍珠的《大地》将由米高梅翻拍成电影,她自信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扮演女主阿兰。

结果,米高梅高层情愿让一个白人女星化妆成中国人的样子,也不让黄柳霜担任主角,甚至最后还让她扮演邪恶的华人配角。

因为他们认为她太华人了,但可笑的是,这个角色本来就是中国人。

凭什么?

此一时彼一时的黄柳霜,断然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

她开始意识到,以一人之力难以推翻好莱坞的种族主义高墙。

她选择了另一种无声方式抗争——去中国进行寻根之旅,

只给好莱坞留下潇洒的背影,告诉他们:好莱坞,老娘不在乎!

中国对于远在美国的黄柳霜,是陌生的国度。

她只在小时候父亲的书信中见过听过,从未到此。

更不知道,自己早已在中国臭名远扬,被烙上“妓女”两字。

彼时,因为日军侵华,国内电影界爱国氛围浓厚,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下驱使人们将黄柳霜打成了“媚外艺人”。

每次她的电影一上映,中国的影评人不遗余力地报道“黄柳霜又一次丢了中国的脸”。

当黄柳霜欲要回到广东老家时,还没到家门口,就已经引起民愤,她收到臭鸡蛋招待,甚至家人也收到警告。

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委屈。

为了打消掉这种坏的形象,黄柳霜不厌其烦地和中国记者打交道,回答他们刁钻挑衅的问题。

当记者问她 你为何一次又一次扮演那些辱华的华人角色?

黄柳霜苦笑,因为别无选择。

如果她不出演,好莱坞也会将这些角色交给日本或朝鲜演员,那不如让华人的自己去演绎,至少抓住了改变中国形象的机会。

带着这些质疑与骂声,黄柳霜回到了美国。

这趟旅途不尽愉快,但对她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她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祖国。

回到美国后,她经常在杂志上宣传中国,试图改变外国对中国的不好印象。

在电影里造型更多地选择中国元素,穿上中式礼服,只出演对中国有正面评价的片子。

而当国内进行抗日战争时,她一改以往的潮女形象,以更朴素的姿态去宣传抗日。

黄柳霜参演电影《轰炸缅甸》《重庆来的夫人》,宣传抗日;

主动把片酬捐出去作为抗日物资;

全身心投入美国援华会的工作,经常向各界募捐;

拍卖自己的珠宝首饰和礼服,将这些收入投到帮助中国难民的基金会。

图 | 《重庆来的夫人》剧照

但远隔重洋的国人,并不知道她在背后的努力。

1942年,宋美龄来到美国进行抗日宣传,在招待会上邀请各界名流。但席位上却唯独没有这位著名的华裔影星。

只因为代表团认为身份不合适:她是一个洗衣店的女儿,一个“媚外影星”。

此时的黄柳霜甚至并不知道,这些泼在她身上的污水,会一辈子也洗不掉。

图 | 柳霜《上海的女儿》1937

1961年,56岁的黄柳霜因心脏病发,溘然长逝。

至死,都没能抹掉身上的骂名。

在好莱坞,她是“黄祸”的代表,是一个被种族歧视的黄种人。

在同胞眼里,她又成了“媚外”的艺人,没有人欢迎她。

但又是她,在种族歧视盛行之时,争取华人表演,让银幕不只是一个声音。

上世纪没有比她更深入人心的华裔形象,横跨欧美大陆的银幕。

又是她,在大洋彼岸默默支持着抗战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她不该默默无名,更不该背负骂名。

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有她的名字,美国的25分硬币也即将有她的身影。

我们更应该,重新认识这个曾经红遍欧美,为华人正名的名字。

黄柳霜。

参考资料:

1.《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

2.《灿若锦霞:第一代跨洋影人与近代中国》

3.纪录片黄柳霜:她的人生、时代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