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丧母,嫂子卖嫁妆供学,今身价百亿不忘兄嫂

港台明星 2 0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人望着荧幕上那些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心生艳羡,暗自揣度着含金汤匙出生该是何等幸福,仿佛一生的顺遂、无尽的财富都能与生俱来。然而,王传福的人生轨迹,却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这种世俗的幻想,用他实打实的经历向世人证明:出身贫寒,同样能铸就非凡人生。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一个偏远得近乎被时光遗忘的农村角落,家庭宛如一棵负重累累的老树,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一大家子挤在狭小破旧的屋子里,屋外的土地也贫瘠得很,难以刨出丰硕的希望。一家子的生计重担,沉甸甸地压在父亲那并不宽厚却无比坚毅的肩头。父亲没啥丰厚的资产,全靠祖上传下的木工手艺,走村串户,帮人打造桌椅、修理门窗,一榫一卯间,倾注的是对家庭满满的责任,那满手的老茧、满脸的疲惫,都是生活留下的印记。母亲呢,则像家里不知疲倦的陀螺,围着灶台、孩子打转,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操持着琐碎繁杂的家务,用温柔与坚韧,守护着这个家的温度。十口之家,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生活的拮据窘迫,如同冬日的寒风,无孔不入。

照常理,生于这般家庭,王传福似乎是命运的弃儿。可真正了解他成长历程的人都清楚,相较那些深陷家庭内斗、饱受父母打骂折磨的孩子,他实则是幸运的宠儿。他的父亲,性格通情达理,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哪怕生活的压力如山,也从未将负面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母亲的慈爱,更是如春日暖阳,暖彻心扉。在这个小小的家里,没有打骂声的回响,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在温暖中舒展,个个都养成了阳光乐观的心态。屋子虽简陋得遮不住风雨,父母的心却似无垠的苍穹,宽广而温暖,他们满心期许着每个孩子都能闯出一片天,这份质朴而深沉的爱,成了一家人抵御困苦的坚实盾牌。兄弟姐妹间,从未因资源匮乏而生嫌隙,反而在相互帮衬中,筑起了一座温暖的避风港,携手共渡艰难岁月。

再难,父母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咬着牙、攥着手,拼命攒钱供孩子们读书。王传福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读书天赋,在一众孩子里脱颖而出。尤其是初中新开的物理、化学课,像两块强力磁石,牢牢吸引住了他。当别的同学还在为复杂的公式、实验愁眉苦脸时,王传福却一头扎了进去,课余时间全泡在书本里,反复琢磨物理知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遭的喧嚣都与他无关。课堂上,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总是头头是道,成绩在班级里一路领跑,成了老师眼中的希望之星,父母心中的骄傲。

可命运的重击,却一次次无情地砸向这个脆弱的家庭。王传福 11 岁那年,父亲的身体仿佛一盏油灯,在生活的狂风中摇摇欲熄。多年的劳累奔波,让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肝部疾病,身体日渐消瘦,脸色蜡黄如纸,可即便卧病在床,他仍强撑着一口气,攥着王传福的手,目光坚定地叮嘱:“孩子,一定要自食其力,努力进取,咱家的希望就靠你了。” 两年后,年仅 13 岁的王传福,眼睁睁看着父亲被病魔无情夺走,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悲痛与绝望如潮水般将一家人淹没。母亲强忍着丧夫之痛,独自挑起养家的重担,没日没夜地操劳,身体却如破败的堤坝,频频亮起红灯。在王传福 15 岁,初中即将毕业的关键节点,母亲也因心脏病离世,只留下无尽的哀伤与空荡荡的家。

彼时,姐姐们纷纷嫁人,只为不给家里添负担;小妹被亲戚领走,寻求一丝庇护;家中只剩下大哥王传方和王传福兄弟俩,相依为命。王传方虽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身上却流淌着父母言传身教的高尚血液,那份责任心、与人为善的品性、勇于担当的气魄,在他身上熠熠生辉,真真是 “长兄如父”。面对生活的绝境,他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让弟弟把书读下去。

学费成了横亘在兄弟俩面前的一座大山,沉重得令人窒息。王传方明白,家里的经济状况,注定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于是,他瞒着弟弟,默默退了学,收拾行囊,踏入了打工的洪流。当王传福得知真相,满心愧疚,红着眼眶提出要跟哥哥一起打工时,王传方瞬间急了眼,眼眶也跟着泛红,他提高了音量,言辞恳切:“父亲、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你能念书成才,我要是让你辍学,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你啥都别想,只管好好读书,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在哥哥的声声鞭策下,王传福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喜讯传来,王传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难得地绽放出灿烂笑容,他东拼西凑,摆了一桌虽不丰盛却饱含心意的饭菜,为弟弟庆贺。可进入高中,学费水涨船高,王传方没有丝毫犹豫,又接了份凌晨就得开工的体力活。天还黑黢黢的,别人还在梦乡,他就已穿梭在仓库,搬运着沉重如山的货物,汗水湿透衣衫,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只为了能多挣一分钱,给弟弟凑齐学费。

王传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学校里愈发刻苦。寄宿的日子,他过得极为节俭,饭菜专挑最便宜的,清汤寡水,难见荤腥;衣服破了,就自己找针线缝补,补丁摞补丁,在同学中显得格格不入。周末回家,嫂子张菊秀总会准备一桌好菜,看着弟弟狼吞虎咽,她满眼都是心疼。有一回,张菊秀瞧见王传福裤子上又添了几个新破洞,啥也没说,转身就去买了条崭新的棉裤,悄悄塞进他书包。王传福回校打开书包,摸着那条棉裤,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寒冬腊月,却暖彻心扉。

高二那年,学业进入冲刺阶段,王传福选择理科,他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有机会就往实验室跑,动手操作、反复验证,将知识运用得炉火纯青,老师赞许有加。与此同时,王传方的生活迎来了新变化,他结识了张菊秀。初次见面,张菊秀就被王传方身上那股质朴坦诚劲儿吸引,心底泛起丝丝涟漪。可她家人得知王传方的家境后,急得直跳脚,轮番劝阻:“你瞅瞅这一家子,穷得叮当响,还有个上学的拖油瓶,你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嘛!” 张菊秀却心意已决,在她眼中,钱财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品才是立世之本。

嫁入王家后,张菊秀迅速融入角色,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把王传福当成亲弟弟般疼爱,家里处处洋溢着温馨。高三的紧张氛围笼罩着校园,王传福深知自己背负的期望,一头扎进书海,日夜苦读。此时,哥嫂家中迎来新生命,嫂子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家庭开支愈发捉襟见肘。但即便如此,哥嫂也从未动过让王传福辍学的念头,每次他回家,桌上依旧摆满热菜热饭,那是家人无声的支持。

高考的战鼓敲响,王传福怀揣着梦想与家人的期盼,昂首踏入考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喜讯传来,他考上了位于长沙的 “中南矿冶学院”,后改名 “中南大学”。可手捧着录取通知书,王传福却陷入了两难。多年求学,哥嫂倾尽全力,如今他们有了孩子,经济压力如山,自己怎能再添负担?思来想去,他悄悄藏起了通知书,打算辍学打工。

哥嫂很快察觉异样,一番打听后得知真相。夜晚,昏黄的灯光下,哥嫂拉着王传福促膝长谈,王传方眼眶湿润,声音略带颤抖:“咱家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你能考上大学,你这些年的努力不能白费。打工哪有那么容易,万一耽误学业,怎么对得起爸妈?” 张菊秀也在一旁轻声附和,眼中满是关切。望着哥嫂质朴而坚定的面容,王传福心中五味杂陈,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成绩报答这份恩情。

为了让王传福安心求学,张菊秀一咬牙,摘下了自己心爱的金耳环,那是她唯一值钱的嫁妆,毫不犹豫拿去典当了,换来的钱全部交到王传福手上。随后,哥嫂带着年幼的女儿,跟随王传福来到长沙,在学校附近支起小摊,起早贪黑卖小吃。夏日,骄阳似火,烤得人头晕目眩,他们守着滚烫的炉灶,汗如雨下;冬日,寒风刺骨,手脚冻得麻木,他们依旧坚守摊位。

王传福入学后,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凭借优异成绩拿下奖学金,为哥嫂减轻些许负担。本科四年,转瞬即逝,他又成功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临行前,嫂子将一沓厚厚的钱塞到他手里,那是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王传福眼眶泛红,紧紧攥着钱,用力点头。在北京,他潜心钻研,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出色完成多项研究任务,再次斩获奖学金。毕业后,不到两年,他就升任学院研究所副主任,事业初见曙光。

然而,王传福的脚步并未停歇,骨子里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儿愈发炽热。1995 年,他毅然向在房地产业风生水起的表哥吕向阳借款 250 万,南下深圳,创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这并非一时冲动,多年的知识沉淀、对行业的深入洞察,让他信心满满。彼时,国内企业大多跟风欧美,在高新科技领域亦步亦趋。王传福却剑走偏锋,他坚信自主研发才是王道,凭借在学校积累的深厚电池研发功底,从原理到创新,逐一突破。

在 “比亚迪”,生产线从设计到组装,完完全全的 “中国造”,生产出的电池质量过硬,价格却比进口产品低一大截,迅速抢占市场,名声大噪。紧接着,他乘胜追击,推出 “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创新、性价比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坐上同行业头把交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王传福的名字愈发耀眼,到 2008 年,他身家过百亿,登顶中国富豪榜首。

功成名就的王传福,从未忘却哥嫂的恩情。他在深圳购置豪宅,把哥嫂一家接到身边,安置在自家对面,方便照料。又出于信任,在公司给哥嫂安排了后勤主管的职位,薪资优厚。如今,一家人时常团聚,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往昔的困苦化作今日的甜蜜,温暖如初。回首王传福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他用亲身经历书写了一部寒门逆袭的传奇,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出身不能定义未来,努力与坚持定能跨越重重困境,抵达成功彼岸。

标签: 嫁妆 王传福 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