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有个要命的缺陷,就是普通话的口音太重,一开口大家就能会意:啊大哥你南方来的啊,这个其实满局限他的戏路的。
认识的另外一个大哥,东北的,可厉害,去英国伦敦腔,到香港粤语不打结,来上海,和上海爷叔谈笑风生。
最后去了台湾,电话里听到,如果他是个姑娘的话,你之前也不认识他,那边飘过来的声音,绝对可以跟林志玲PK一下。
口音这个问题,算是个玄学,东北人的口音更容易深入在骨髓里,但是你看上面这位大哥,人才。
所以揣着广东口音的老张演南方的体系内官员,演黑大哥成长之路的时候,大家觉着,那是他的舒适圈,容易演得好,不稀奇。
最近就争议了,清明上河图密码里,老张被诟病的三个点:作为古装戏主角,不够帅,一开口,古代有广东话么,然后是,说话不拿腔拿调。
以上都是跟大多数装逼的古装剧比的:主角挺帅,开口普通话字正腔圆,最后台词文言文里夹着白话,听起来高级,实则:什么玩意。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在古代,在张择端画里的市井古人们,一开口是不是也是跟我们在接上遇到老朋友一样哈七搭八讲讲,根本不之乎者也的?
所以在宋朝的东京有广东口音开口说白话古人么?应该是有的,唐朝都来了好多老外了不是。
这也说明,在舒适圈的不是老张,而是我们,习惯了古装剧应该是怎么样,换个模样,一定是老张演得不好。
老张演得蛮好,微妙微翘的细节拿捏,如果你不沉浸在古装剧应该怎样里面,最近老张的片子就是讲的在那宋朝的时候小人物在大时代里面的挣扎。
那些看起来漂漂亮亮的古装剧才不真实呢。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也有许多家人说老张演得不好,各种不好,这才是正常的反应:如果一件事一个人一部剧,大家全部都说好,没有争议,一般肯定不好的。哪里来的完美。
当然老张肯定有他的舒适圈,比如演大哥,演中年,演天然的责任方,演广东人,拿手好戏,跟许多人一样,在舒适圈里,也没什么不好。
更重要的重点在于你怎么想,就像老张究竟有没有演技,本质取决于老张,而现象是,老张演的戏有没有人看。
再好的戏,没人看,都是没戏。这背后,有人情世故,有机缘巧合,现在还多了流量密码,等等。
有个故事:朋友和合作伙伴合作得很愉快。朋友的朋友也想和合作伙伴建立合作,托朋友做媒介去联系。
但是朋友的朋友后来遇到另外一个朋友,通过其他方式跟朋友的合作伙伴达成了合作,被动的那种。
而朋友和合作伙伴讨论如何和朋友的朋友合作,正谈了一半,很快就有结果。
而朋友的朋友遇到的另外一个朋友,也和朋友是朋友,再相遇,朋友问为什么,说:我以为这样的举手之劳能让你们更快建立联系。
所谓的好心办坏事。那你看看在这出戏里,谁最有演技?
演技这件事,不取决于演员,在于,看戏的人,想看什么戏。#张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