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啊呀啦嗦公司声明证实云朵女士已与其解约,无论个人生活还是事业工作都与刀郎先生方无关后,网络上关于云朵女士解约后蹭刀郎先生流量的论调便甚嚣尘上,振振有词。
最义愤填膺的说法就是:解约了还不第一时间作出说明,继续蹭师傅流量,真不厚道,其心可诛。
对于这样的论调,俺个人想说的是:
①,既然是啊呀啦嗦公司主动建议解约的,为什么不能是啊呀啦嗦公司第一时间作出说明呢?
②,当粉丝们在追捧云朵女士的时候,当云朵受着追捧流量的时候,试问又有几个人回想过,她曾经是刀郎先生的徒弟呢?彼时的刀郎先生好像在江湖上的回响已经微乎其微了吧!
③,再说,2014年解约,刀郎先生彼时正是开始隐退的时期,也没有多少流量吧?期间发布过几张专辑,诸如《世间的每个人》,《弹词话本》等也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关注反响,见不到什么流量。
关于刀郎先生现在的流量:
一方面,线下演唱会如火如荼,传说中动辄场内上万人座无虚席,场外上十万人水泄不通。流量不假!
线下真金白银的流量,要蹭到,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这是要真金白银付出的,要真爱!不可能花真金白银的流量流去看一个不待见的艺人的演唱会。
既然粉丝们现在的情况是对刀郎先生有多爱,对云朵女士就有多怨,对刀郎先生的爱,俨然转化成了对云朵女士的怨。
那么,说云朵女士昆山演唱会谢师恩的举动又是在蹭师父的流量,就显得很站不住脚了。因为刀郎先生的真爱粉(流量)不可能去给云朵女士捧场啊,线上也只是一边倒的怼人流量,不能称之为流量吧?
既然说到线上,那么另一方面,刀郎先生的线上社交账号粉丝(流量)量也真个是让人五味杂陈。
二千万出点头的粉丝量,甚至比一些头部网红都不及,按线下的现状和趋势,线下反映到线上,差距如此之大,线下的热情呢?流量呢?不应该啊!
云朵女士的社交账号粉丝(流量)量与刀郎先生较之,几乎不相上下,也已经接近二千万,而且这还是掉粉严重的情况下的数据。
粉丝量不就是流量的体现嘛!何况这些粉丝大都是云朵女士单飞后累积的(抖音2016年才开始兴起)。
如此看来,那么在线上,云朵女士该去蹭一个粉丝量(流量)与自己旗鼓相当的艺人的流量吗?不应该吧?
逻辑和数据都摆在这,该不该蹭,蹭不蹭的,答案不是很明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