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最近在网上获得一个新外号——黄磊之厨神事变后,何炅喜提热搜。
邪恶栀子花。
说的是,他在节目里的夸夸,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花式捧杀。
但回到官方。
前几天金鹰节上,何炅又获得了主持人奖,他将自己定位为:绿叶。
到底哪一个才是何炅?
入行30年,仍然在主持一线,环顾内娱,除了何炅也很难找到别人了。
今天聊聊,何炅为何那么喜欢“夸”。
01
夸夸症
这波热搜,始于黄磊做的菜。
何炅总是毫不吝啬使用感叹词:
绝了,天哪,太棒。
即便是被之前公认很老的豆角。
何炅也会力排众议地夸:“谁说这豆老的,这豆太棒了!”
而何炅做的不仅是夸,他还得善后。
有次黄磊给戚薇做了道熏鱼。
戚薇吃完哭了,说回忆起外公,何炅也一顿夸。
但,之后饭桌上,大家低着头猛嗦土豆丝,可怜镜头下那盘熏鱼纹丝不动。
何炅灵机一动,说让戚薇打包带回去,这样别人就理所当然不动筷子了,这才完美化解尴尬。
翻车现场,他也能及时挽尊。
烤焦的鸡,扒掉表面,也能吃。
栀子花的花语是隐忍,难怪。
但你说这都是为了捧杀黄磊吗。
早在快乐大本营维嘉和谢娜的口中就出现过:“何炅的缺点就是,过度夸赞美食。”
一次,他吃鱼大加夸赞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鱼,太入味了。
谢娜和维嘉尝了一口,只能表示:“还好啊!”
你说是何炅味蕾特别发达?
Sir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一种基于职业的“捧场性人格”。
必须情绪饱满,对节目中各种情况做出充足的反应。
朋友讲往事心酸,他抹眼泪。
做电台节目,听到一个女孩没钱打车的故事哭。
马丽得奖,他泪眼朦胧。
常年累月的主持生涯,何炅一直如此。
情绪外放,哭得来,笑得开,更夸得来。
这代表着,他天然重视情绪的重要性,更不吝啬自己的情绪价值。
私下的何炅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旦进入到工作状态,他的眼力见和同理心,随时都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
不让一句话落在地上,一个场面冷掉。
你可以说这是高情商或者圆滑,但一个人能30年来保持一样的营业状态,更需要的,或许是:
极度自律。
02
内娱常青树
最近还有一个说法,何炅是内娱战地记者。
救场名场面比比皆是。
一次直播颁奖现场,嘉宾平板电脑死机,流程下不去。撒贝宁和何炅都慌了,但彼此还是展现了专业素养。
撒贝宁反应机灵不断给何炅递话:“何炅你确定自己能解决技术问题?”
何炅顺势接下:“当然,因为我们除了有最高端的科技之外,我们也有最原始的手段。”
说着,把台本交接给老师。
以自黑的高级手段化解了风波。
一个好的救场,是能化尴尬为无形的,甚至能将效果翻倍的。
就连撒贝宁都说,这么多年,何炅是唯一的假想敌。
还有一次。
何炅身旁的林子祥不知为什么说话很小声。
全部在场的人都懵了,因为没人听清。
但何炅却能和林子祥沟通顺畅。
事后王祖蓝提起来,连夸何炅听力好。
但何炅说,其实当时自己也什么都没听见,全靠嘴型猜。
何炅的重要性,在队友面前就体现得更为明显了。
有一次春晚晚会,要报赞助商交通银行,海涛在旁突然嘴瓢说了招商银行。
何炅力挽狂澜。
不仅赶忙纠正,还让海涛连背三次金主爸爸,才让现场转危为安。
还是一次直播晚会。
谢娜多次打断汪涵说话,而何炅真的是一边保持微笑,一边小心翼翼地提醒。
何炅能行走30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
恐怕还少不了同行的业务能力普遍降级。
只是主持业务能力强,也不能完全解释何炅常青的原因。
其实,他做了太多本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
有一次,魏大勋录节目很放松,聊起电影有些错是在导演,却要演员背锅。
何炅立刻问,是不是在说《栀子花开》。(何炅自己的作品)
魏大勋这才打住,意识到不能往下说了。
这本该是明星经纪人该担心的事。
而且明星说错话,说不定还有爆点,有热度。
但何炅还是用自黑的方式叫停了。
还有一次,许知远来到《向往的生活》,老是自己跑到外面去采风,何炅从不在意他与节目气场不合。
而杨迪在厨房里想聊许知远的节目,何炅也下意识打断,保护嘉宾。
哪怕是现在说话做事风风火火的马丽,很多人不知道,她早期内向自卑。
是何炅带着她,把她往人前推。
到现在马丽还一直叫何炅“师父。
哪怕不是以主持人的立场。
“夸”的属性也从未离开过何炅。
这种“夸”除了表面上的语言,更是在心里面愿意欣赏,并希望一个人好。
马东以前节目《有话好说》负责一段访谈,何炅坐在台下。
“访谈结束后,只有他一个人在下面鼓掌,剩下的所有人都在忙活。”
语言只是包装。
无言的时候,或许更能看见内核。
03
完美的演员
电视屏幕上的何炅,总是在演绎绿叶的角色。
无论是在向往里当后勤,还是在快乐大本营当控场和捧哏的角色,衬托嘉宾。
但一直以来,何炅不可谓不闪耀:
从小到大都是学霸,高考保送北外,大二当上学生会主席。
跑去北京某新闻电台兼职,磨练临场反应。
中央电视台大学毕业晚会直播,何炅顶着半边模糊的眼睛(隐形眼镜碎裂)硬是演完了小品,还获得第一名。
后来,他接连被挖掘,在中央电视台和刘纯燕主持儿童节目。
在北外当老师时,还顶班《快乐大本营》,一顶几十年,台里还因为他把节目时间从周五调到周六。
后来又触电话剧,演出过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
《鲁豫有约》统计过那时的何炅,数据小小震撼:
一周内有30个小时在飞机
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
一天之内在3个城市落脚
精力充沛,光芒耀眼。
那时候的何炅更加张扬,他卯足了劲去做事,尝试。
李湘出歌了,他觉得自己也能出,于是有了《栀子花开》。
完美得近乎不真实。
有人说,何炅就像是一个很会提供情绪价值的朋友,向下兼容你。但你总是看不清他,和他有着天然的距离。
不可否认,何炅是一个很有“角色感”的人。
什么叫角色感。
就是有意识地觉得人生是个剧本,需要扮演的各种角色,且每个角色都泾渭分明。
比如,扮演主持人:
做少儿节目主持人,他就是一个知心好玩的大哥哥。
做《快乐大本营》,他就是一个有始有终,照顾家人的老大哥。
说无论怎样都会做下去,自己手中做死的,也是一种荣耀。
做综艺节目。
导演组都特别喜欢他,因为他会从导演组的角度想问题,流程不用担心。
甚至会关心每一位工作人员。
录过一档收视率很低的凌晨节目,李湘劝他:别吃力不讨好。
但他说,如果我不做,这个节目就没有了,团队就解散了。
当角色太多,不同剧本之间开始交叉,混淆时,他就害怕失控。
比如北外职位闹了风波后,他第一时间就解除职位。
也许在何炅眼里,世界本就是一个舞台,一场永远无法卸任的戏剧。
他只是一个在更大聚光灯下的演员,拿着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剧本。
只不过,在舞台背后,他真实的自我却被刻意隐藏。
这就是何炅和公众天然的距离。
他隐藏起自己,拒绝讨论自己,一旦视角关注到自己,就迫不及待躲到他人身后去。
或者说,他的视角里,不需要出现自己。
何炅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必要展现在别人面前”,也觉得“没必要让所有人理解自己,也没必要向所有人解释自己”。
在《向往的生活》中,他罕见地说:“我这个人特别无趣,我就是那种少年老成的孩子气,我真的没有进步。”
这种“没有进步”。
或许应该说,现在的环境里,还能怎么进步,他还需要进步到哪里去呢?
他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见过太多人,也目睹过太多繁华和起起落落。
其实更难得的是,无论外界怎么改变,他牢牢站在了原地,就已经成为了唯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