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视点·读端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包大为:当代文艺工作应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

内地明星 1 0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吴盈秋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大学博导,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大为。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金秋十月,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十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十年,是中国文艺工作硕果累累的十年。

此刻,我们走进丰收的田野,虽然只是摘取几枚果实,但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文艺蓬勃生长的脉动。

第一视点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年间的浙江故事: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作为上层建筑中显在的荦荦大者,文艺工作的理念性及其现实指向是不言而喻的。在传递理念的诸种精神产品中,艺术与文学又是贯通感性与理性、表象与实质的极为特殊的一种载体。相比哲学,文学通达理念的路径更为显白,文学既没有拘泥于摈弃经验之思辨,也没有在感性与理性中固执一方。相比宗教和道德,文学所传递理念之意图则更为宽容,文学之根终究不在彼岸世界,文学所追求的至善总是能追溯至个体鲜活的经验。

因此,具备时代之自觉意识且能与人民同行的文艺实践,不仅能够引领公共文化,更能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例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文化和军事两条战线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文化的军队”在五四运动之后形成,其斗争成果在于“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而文艺则是在这场斗争中“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当代文艺工作更应保有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自觉:

一是向着历史进步的文艺方向。历史是人民群众不断解放自身与生产力的进程。坚持这个唯物史观的方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与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立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

二是靠着人民群众这个文艺根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教会了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向工农兵取材,要和工农兵做朋友,像亲兄弟姐妹一样”,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则要求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原则。在互联网时代,文艺的存在样态更为多样,人民的文化素养更高且“先入之见”更多。时下如何能够在空前复杂且话语多元的作品矩阵中抓住主要矛盾、推动文艺发展,关键不在于姿态,更不在于口号,而是在于实事求是地面对斯土斯民,立足人民真实的生存境况与生活向往来判断作品中的社会矛盾与历史症候,做到以作品来为人民发声,以作品提炼时代的关键词。

四是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文艺的革命性。毛泽东曾要求文艺工作者特别注意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不能忽视了革命性,也不能“太强调革命性而忽视艺术性,认为只要是革命的东西,标语口号式的也好,艺术上不像样子的东西也行。”二者统一的问题随着革命主题的变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天仍然需要文艺工作者们注意分析与解决。当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也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将文艺彻底地从知识阶层的“分工”转变为全体人民能动的文化创造,这虽然在时下的数字化社会交往中有了一个自在的苗头,但是成熟且自觉的样态有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展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将极大地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而在“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推动下成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份举足轻重的精神力量。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