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带着一麻袋现金,去找余华买版权,余华指着另一本小说:你拍这本,保证火

内地明星 1 0

1993年,余华写小说还赚不到400元,张艺谋却出25000元买他小说《活着》的版权,他生怕张艺谋反悔。果然没多久,张艺谋又找他聊改编费的问题,余华一听生气了:“说好25000元,想反悔门都没有!”


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前,余华是小镇上的一名牙医,工作辛苦、枯燥,一眼就能望到头。

一天,余华发现街上有一群人,天天来回晃悠,他十分不解:“你们都不用上班赚钱的吗?”

谁知那帮人却自豪地说:“我们在上班啊,我们是文化馆的,工作就是出来感受生活,找找写作的灵感”

余华心想:天哪,这是什么神仙工作!因此,他在心里立志:我也要去文化馆上班!

去文化馆上班,条件就是会写作。于是,余华开始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写小说,写完就投稿,退稿之后接着写,在那张冷板凳上坐了几年后,他的小说终于被《北京文学》杂志给录用了。

而且,当时《北京文学》杂志还特意打电话来,说那小说的结局不太美好,邀请他去北京改稿。余华一听乐得不行,只要你给我出版,我全部给你改美好都行!

北京回来后,余华在当地小县城出了名,文化馆果然慕名而来,他去文化馆上班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上班第一天,余华特意迟到了2小时,没想到当他去单位时竟发现自己居然还是第一个到的,他暗自想:真是来对了地方。

可是,几年后,他却辞去了这份轻松自在的工作,因为他认为文化馆的工资太低了,想去北京闯一闯,全职写作。

但是到了北京后,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时他每月工资还不到400元,和妻子蜗居在6平米的地下室里。

很快,事情就迎来了转机,而且这也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

1993年的一天,国内著名导演张艺谋找到余华,表示自己想买下他的小说《河边的错误》,来改编成电影。


有导演想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对于作者来说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但是想了想后,余华对张艺谋说:“我觉得你拍这部更好!这是我新写的小说”。说着就将《活着》这部小说递到了张艺谋的手里。

第二天一大早,张艺谋再次来到余华家里:“余华老师,我就拍这部《活着》了,这小说好!”,说完,将25000元现金摆在了余华面前:“这是电影版权费,您收着”

余华一看那厚厚的一叠钱瞬间惊了,要知道那一年他的工资还不到400,而他的好友苏童将小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版权卖给张艺谋才收了4000元改编费,当时苏童还开心了好久。

1993年那是什么物价啊,余华收了钱后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生怕张艺谋反悔。

很快,《活着》的剧组就搭建起来了。一天,张艺谋约了余华见面,还带上了副导演王斌。

三人坐下后,王斌喝了一口茶说:“余华老师,我们这次是想和您聊一聊关于改编费的问题”

此话一出,余华心里一咯噔,马上站起来生气地说:“你们什么意思?说好25000元,想反悔门都没有!”,说完,拿起东西就走了,心里越想越气:这么大的导演,怎么出尔反尔呢?


但很快,余华就发现自己做的是一件蠢事。

10分钟后,王斌气喘吁吁追了上来:“余华老师,您能不能先听我把话说完啊!导演的意思是,改编费给您再加一点,加到5万,您看能不能把故事再加一点进去!”

什么?给我加钱?加到5万?这下,余华又懵圈了,还没见过主动改编费的导演呢!

就这样,余华又开开心心地回去和张艺谋讨论剧本的事情去了。

1994年,由葛优、巩俐、姜武、郭涛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在海外上映,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电影不仅入选了戛纳电影节,还拿回了3座国际大奖:最佳男演员奖、人道精神奖、评审团大奖!

同时,随着电影在国外的爆火,原版小说也因此打开了国际知名度。余华凭借《活着》获得了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此后的20多年,《活着》这部小说为余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让他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仅《活着》的版税就高达1550万元!

再后来,《活着》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由实力派演员陈创(宝莲灯哮天犬扮演者)、刘敏涛主演,同样也感动了无数观众,豆瓣评分9.5分!

标签: 张艺谋 小说 余华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