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杨子荣的侄子杨克武状告《林海雪原》索赔50万,结局如何

内地明星 1 0

2004年,一部根据曲波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在黑龙江卫视热播,再次掀起了一股"杨子荣热",无数观众再次看到了这位剿匪英雄的英姿。

然而,就在观众沉浸在英雄事迹的感动中时,一位名叫杨克武的花甲老人却气愤地将该剧制作方告上法庭,状告其侮辱了父亲杨子荣的英雄形象,要求制作方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

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重大的指控,制作方却坚称自己并无过错。

究竟谁对谁错?法院又会如何判决?

1969年,一支美国民间艺术团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在中美建交前的特殊时期显得尤为不易。

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了艺术团一行,并陪同他们观看了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出。

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将剿匪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艺术团团长克里夫考特将军看得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平静。

演出结束后,他激动地询问周总理,中国是否真有杨子荣这样的英雄人物,并表示希望能见上英雄一面,倘若杨子荣已牺牲,也想拜访他的亲属。

周总理郑重地向克里夫考特将军保证,一定会满足他的愿望。

随即,总理召集有关部门,要求尽快查找杨子荣烈士的家属下落。

令周总理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在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竟然连生平资料都查无踪迹。

周恩来总理当即做出指示,一定要把杨子荣烈士的身世查个水落石出,绝不能辜负人民英雄的声誉。

在总理的亲自督办下,一个特别调查组火速成立。

调查组辗转来到东北,拜访了曾与杨子荣并肩作战的战友和领导,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经过多方打听,调查组联系上了著名作家曲波。

曲波曾是杨子荣的上级,他的小说《林海雪原》就是以杨子荣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

然而,曲波也只是依稀记得杨子荣是山东胶东人,具体是哪个县哪个村,他也不得而知。

调查组唯有再接再厉,一路奔赴山东。

烟台地区得知消息后,立即在各县展开地毯式排查,力争早日找到杨子荣的家人。

就这样,调查组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一个多月过去了,终于传来好消息。

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一位名叫宋学芝的老人被找到了。

经核实,正是杨子荣的母亲。

原来,杨子荣的本名叫杨宗贵,出生在山东牟平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瞒报家庭出身改名杨子荣参了军。

宋学芝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前来寻找儿子,喜忧参半,颤颤巍巍地诉说了儿子参军的经过。

原来,杨宗贵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子相依为命。长大后他娶妻生子,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抗战时期,杨宗贵一心报国,无奈家中老母无人照料,只得将参军的心愿压在心底。

抗战胜利后,形势依然动荡不安。杨宗贵再也按捺不住火热的赤子之心,毅然告别妻儿,奔赴沙场。

为避免牵连家人,他隐瞒了真实身份,化名杨子荣投身革命洪流。

谁曾想,他一去就是二十多年杳无音讯,年迈的母亲思子心切,终日以泪洗面,最后郁郁寡欢离世。

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宋学芝悲痛欲绝。她强忍泪水,颤抖着双手从箱底取出一个泛黄的信封,那是杨子荣临行前留下的家书。

宋学芝小心翼翼地抚平信纸,一字一句地诵读,眼中噙满热泪。

调查组上前安慰宋学芝,并告知她儿子杨子荣是全国闻名的英雄,永垂不朽的功勋谱写在共和国的光荣史册里。

宋学芝听后,悲喜交加,泪如雨下。她紧紧攥着调查组工作人员的手,泣不成声:"儿啊,你没有白牺牲!你是娘的骄傲啊!"

人民英雄的身世至此大白于天下。调查组以最快的速度将情况汇报给周总理。

周总理听后十分欣慰,当即表示要给予烈士家属最高规格的抚恤和照顾。同时,还亲笔题词,赞誉杨子荣是"雄鹰搏击长空,壮士驰骋疆场的民族英雄"。

壮志未酬身先殒

杨宗贵,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英雄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杨宗贵的父亲早年丧生,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成人。

家境贫寒的杨宗贵从小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常常向母亲诉说长大后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宏愿。

抗日战争爆发,杨宗贵立志投笔从戎。无奈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他只得将参军杀敌的夙愿埋在心底。

为了照顾母亲,他始终留在家乡,直到成家立业后仍然孝敬母亲,相夫教子。

1945年,抗战胜利了,但是国家内战烽火再起。

杨宗贵心系国家命运,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报国之志。他决定瞒着母亲和妻子,悄悄离家参军。

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隐瞒身份改名杨子荣。

当时,国共两党都在胶东地区积极发展党组织,争取民心。杨子荣深知,如若透露真实身份,可能会给家人带来灾祸。

杨子荣离家后,辗转来到了山东威海。他主动找到当地的共产党组织,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的决心。

组织上欣赏他的热血赤诚,很快批准了他的入伍申请。

不久,人民解放军开赴东北战场。杨子荣所在部队也踏上了北上征程,转战关东大地,驻扎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来到部队的杨子荣初时因缺乏作战经验,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当炊事员。

但是,杨子荣不等闲,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能。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党组织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牡丹江地区山高林密,土匪恶霸趁乱而起,严重威胁着一方平安。

上级决定选派得力干将组建侦察排,肃清这股歪风邪气。

指挥员听闻杨子荣曾随父亲来过这里,熟悉地形环境,便破格提拔他担任侦察排长,带领战士打土匪、剿悍匪。

杨子荣不负众望,带领侦察排在漫山遍野的林海雪原中英勇杀敌,先后端掉了多个土匪窝点,铲除了一批心狠手辣的悍匪头目。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周旋中,杨子荣凭借过人的机智和胆识,成功擒获了臭名昭著的"座山雕"。

这场殊死较量,杨子荣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

然而,天妒英才。1946年12月,在剿灭残匪的战斗中,杨子荣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

战友们含泪将这位勇敢无畏的战斗英雄安葬在牡丹江海林县的烈士陵园。

由于杨子荣生前从未透露过真实身世,连家乡在何处也无人知晓。

部队虽然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却因联系不上其亲属而无法颁发抚恤金。英雄已逝,家人仍在苦苦寻找下落不明的亲人。

杨子荣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万千百姓。

著名作家曲波听闻杨子荣的事迹后,以其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小说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塑造了杨子荣的光辉形象,再现了东北剿匪战斗的峥嵘岁月,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艺术演绎引争议

杨子荣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永垂不朽。

1964年,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面世,让杨子荣的名字家喻户晓。

小说以艺术的笔触再现了东北剿匪的惊心动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

2004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在黑龙江卫视热播。该剧斥巨资打造,场面恢宏,再现了历史上那段峥嵘岁月。

就在全国上下再次掀起"杨子荣热"之际,一位名叫杨克武的花甲老人愤然提起诉讼,状告该剧制作方严重丑化、侮辱杨子荣的英雄形象,要求制作方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50万元精神损失费。

原来,杨克武是杨子荣的族侄,杨子荣牺牲后由于没有子嗣,杨克武便过继成为其子,一直以杨子荣之子的身份生活。

多年来,杨克武对父亲的事迹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他常以儿子的身份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宣扬父亲的丰功伟绩,一直以此为荣。

杨克武观看《林海雪原》后,发现剧中很多情节与自己记忆中的父亲形象大相径庭。

剧中,杨子荣与女匪首巧巧互生情愫,还为了救巧巧的儿子而身陷险境。

杨克武认为,这完全是编剧的杜撰,有损父亲的光辉形象。

杨克武越想越气,决定不能坐视父亲的英名被利用、被丑化。他通过律师向制作方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停播并公开致歉。

制作方收到律师函后,却并未将其放在眼里。他们请来律师团队,开始收集证据,准备应诉。

面对媒体的采访,制作方称电视剧与小说均属艺术创作,在不违背历史大框架的前提下适当虚构细节,以增强剧情的吸引力,这在业内是惯常做法,并无过错。

他们坚称,剧中杨子荣的形象高大全,塑造得有血有肉,丝毫没有贬损杨子荣的英雄本色。

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社会舆论也开始出现分歧,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支持杨克武捍卫父亲,有人则认为杨克武小题大做,在文艺创作上吹毛求疵。

2005年6月,案件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

庭审现场,杨克武手持父亲遗像,声泪俱下,历数剧组的种种"罪状"。

随着案件审理的深入,争议的焦点逐渐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制作方是否侵犯了杨子荣的姓名权和名誉权,二是杨克武作为杨子荣的过继子,是否具有起诉的主体资格。

双方举证、质证、辩论,法庭内外论战不休。媒体们也从一开始的热炒,渐渐开始冷静、深入地探讨文艺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公众人物形象权的边界。

经过漫长的审理,法院最终尘埃落定。一审判决,驳回杨克武的全部诉讼请求。

判决书指出,杨克武与杨子荣虽为过继关系,但未履行正式的法律程序,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父子关系,没有权利代表杨子荣提起诉讼。

而且,制作方改编历史人物的事迹,其目的并非丑化英雄,属于正当的艺术表达,不构成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侵犯。

判决结果一出,又在社会上引发了新一轮讨论。有人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可,称其体现了艺术创作自由;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法律应当为英雄撑腰。

通过这一案件,英雄不应被亵渎成为社会共识,而如何界定亵渎、如何保护英雄,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英雄烈士保护工作。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禁止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为杨子荣等革命先烈遗风的传承提供了法治保障。

英雄不朽,浩气长存。杨子荣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必将跨越时空,同新时代的接班人们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参考资料:

党史纵横《孟昭庚:“寻找侦察英雄杨子荣”》,2013年第5期

武漢晨報《林海雪原》侵犯楊子榮名譽權?2004-03-31

中国军网《杨子荣:《智取威虎山》主角原型》2021-07-06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