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的“隐退”,是娱乐圈的“悲哀”

内地明星 1 0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说真的2021年的金鹰奖颁奖现场着实让人唏嘘。

台上年过花甲的马少骅首次捧起最佳男配角奖杯,这位曾经完美诠释孙中山、邓小平的演技派大师,站在聚光灯下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个只看流量、只数粉丝的娱乐圈,像马少骅这样"不会营销"的老艺术家,正在悄然淡出。

他们不会跳舞、不玩直播、不懂带货,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演技的精华。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这样的好演员会逐渐"消失"?

提到马少骅的戏剧之路,可得从头说起。

说来也巧这位后来被誉为"演技之神"的老戏骨,打娘胎里就和舞台有缘。

生在京剧世家的他,从小就被艺术的魔力深深吸引。

你能想象吗?小学才读到三年级,这个"戏疯子"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为了追求表演梦想,他毅然决然地转学到了当地艺术学校。

这一跨步就把自己往艺术的深渊里推了一把。

1969年怀揣着对表演的满腔热血,年轻的马少骅加入了贵州文工团。

要说他在文工团的生活,简直是开启了"疯狂修炼"模式。

早上刚睡醒就得排练小品;中午饭还没消化,就得开始练京剧;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苦练话剧。

这种"三班倒"式的魔鬼训练,换成现在的年轻人,怕是想都不敢想。

但最让人惊叹的还在后头。

1977年高考制度刚恢复,马少骅就以"学霸"的姿态,一举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而且还是榜首这操作简直太秀了!

在学校期间这位"学习狂魔"的笔记本能摞起来下饭。

你敢信?整整14本专业笔记,密密麻麻全是他对表演艺术的思考和总结。

那认真劲儿跟现在某些速成网红的"三天速成演技"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哪是在学表演啊,简直是在玩命。

演技派的极致追求

这样的学习强度,为马少骅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风雨十二年》让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为了演好孙中山这个角色,马少骅简直是往"极致"里钻。

别人演戏是在演,他是在"变身"。

为了在体型上更贴近孙中山,他硬生生地减掉了20多斤肉。

那阵子剧组的人看他都心疼,但他却乐在其中。

翻阅历史资料成了他的日常,连走路的姿势都要反复琢磨。

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他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中山。

到了2014年更有意思的挑战来了。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剧,可把他给"折腾"坏了。

四川话这个难关,让他愁白了头。

为了把邓小平的口音学得地道,他跑去了邓小平的老家实地取经。

那段时间他走路都带着成都味儿。

最后的效果有多绝?连邓小平的家人看了都傻眼了。

他们激动地握着马少骅的手说:"这哪是演的,简直就是我家老爷子重生了!"

要说马少骅最"拼命"的一次,得数《疯狂的赛车》的拍摄现场。

为了一场楼梯摔跤戏,他硬是一遍又一遍地真摔。

最后倒好把腿给摔骨折了。

换成别人肯定得喊停。

但这位"戏疯子"倔得很,第二天就把石膏拆了,继续拍。

现在每到阴雨天,那条老腿还隐隐作痛。

但你别指望从他嘴里听到半句抱怨。

在他看来演戏就得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不然对不起观众。

2021年他又在《觉醒年代》中完美诠释了蔡元培的形象。

把一个严谨的教育家演活了,还让观众看到了蔡元培鲜为人知的幽默一面。

这部戏最后给他带来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的殊荣。

但在马少骅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又演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艺术家的生活底色

然而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荧幕背后,马少骅付出的代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让人心酸的数字。

在他儿子成年后的日子里,父子俩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

你能想象吗?当别人在过年时团团圆圆,他却还在片场连轴转。

妻子早已习惯了独自照顾家庭,把所有的牵挂都藏在了一日三餐里。

这么多年来他就像一个四处漂泊的游子,为了艺术梦想错过了太多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2021年金鹰奖的颁奖典礼上,有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主办方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妻子最拿手的青椒炒肉丝。

当这道家常菜端上来的那一刻,这位在荧幕前从不轻易动容的硬汉,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演技派大师,就是一个思念家人的游子。

这份朴素的心意,胜过千言万语。

说真的在这个全民追星的时代,马少骅就像个"傻子"。

不会玩营销不懂得炒作,甚至连个社交账号都懒得注册。

他就知道一件事:认认真真演好戏。

时代的选择与反思

就是这样一个"不会来事"的老艺术家,在当下的娱乐圈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的荧幕早已被各路"流量小生"占领。

他们或许长得好看,会营销懂卖货粉丝动辄上千万。

但说到演技怕是连马少骅的一个眼神都比不上。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选择,我们要顺应潮流。

但我想说这分明是娱乐圈的倒退。

当演技被颜值打败,当流量成为衡量演员的唯一标准。

当那些认真钻研表演的老艺术家们,一个个被推向边缘。

这哪里是马少骅一个人的悲哀,分明是整个演艺圈的悲哀。

好在还有马少骅这样的"傻人"在坚持。

他们用实力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从来都不是靠数据堆出来的。

他们的执着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个浮躁的娱乐圈。

或许有一天当观众审美疲劳,当流量泡沫崩塌。

人们会发现马少骅们才是演艺圈最珍贵的财富。

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流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