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扮演的林彪,让国家领导人都惊叹不已

内地明星 1 0

1986年,一部名为《大决战》的历史巨制悄然在全国引发轰动,而其中一个角色的表现,甚至让国家领导人都为之动容。饰演林彪的,是并不为大众广泛熟知的演员马绍信。然而,当他一出现在银幕上,观众便仿佛看到了那个深沉内敛、足智多谋的真实林彪,仿佛历史瞬间回到了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电影放映结束后,杨尚昆同志专门接见了剧组人员,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林彪的扮演者在哪里?”马绍信应声走上前去,杨尚昆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连声称赞。而这位不为人知的演员,是如何将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演绎得如此传神的呢?

创作背景与初衷

1986年2月,随着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正式成立,王军、史超和李平这三位负责人开始了他们的重任。王军负责辽沈战役的剧本,史超则集中于平津战役,李平专注于淮海战役。他们的目标清晰——通过电影讲述中国近代史上这三场决定性战役的故事。

在剧本创作的初期,为了确保历史的准确性与深度,团队成员首先在北京的几个主要档案馆开始了资料的搜集工作。他们阅读了数百份战时报告、战后总结和当事人的回忆录。

除了文献资料,创作组还特别重视一手资料的收集。他们联系了参与这三大战役的老兵和当年的军事指挥官,安排了一系列的面对面采访。这些老兵们或坐在家中的老旧沙发上,或在公园的长椅上,详细回忆着当年的战场情形。

采访过程中,剧组携带录音设备和笔记本,每次对话都被认真记录。剧本组的成员们时常会深夜讨论,如何将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转化为电影画面。在整理这些口述资料时,团队成员们对于如何处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表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力求两者的完美平衡。

为了进一步增加剧本的真实感,王军、史超和李平还带队前往了历史上这三大战役的发生地。他们走访了辽宁的沈阳、天津的津南区和江苏的徐州,每到一处,都详细记录了地形地貌以及当地居民的口述历史。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地考察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的选拔与角色的塑造

随着剧本的逐步成型,为了给观众带来最为真实的历史体验,演员的选择自然成为了制作组面对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制片方决定采用开放和包容的方式来面对这一挑战,他们启动了“自愿报名,试戏选拔”的程序,并向全国发出了演员招募的通告。

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员和表演爱好者纷纷提交了他们的申请和资料,希望能够在这部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在初步的资料筛选后,那些具有潜力的申请者被邀请到北京进行现场试镜。

得知自己将扮演林彪后,马绍信首先决定通过拜访林彪的亲近人士,进一步了解林彪的个人生活与工作风格。他联系到了罗荣桓夫人和刘亚楼夫人,罗荣桓夫人向马绍信描述了林彪在军中的严谨作风,回忆起林彪在指挥部队时的沉稳和冷静。她还提到,林彪在生活中极为低调,几乎从不谈及个人感受,甚至在朋友和战友面前也保持着距离。刘亚楼夫人则讲述了林彪的家庭生活,特别提到他对食物的偏好,尤其喜欢吃黄豆。

除了与将领家属的交谈,马绍信还特意拜访了林彪的秘书夏桐。夏桐告诉马绍信,林彪在作战时极为注重细节,尤其喜欢研究地图。他时常在指挥部的桌上铺开一张大地图,用红色铅笔在上面画出作战方案。夏桐还提到,林彪在工作时话很少,经常通过简短的指令来传达他的意思。他强调,林彪并不喜欢冗长的讨论,更多时候,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观察和思考。

四野作战处处长苏静的回忆更加充实了马绍信对林彪性格的认识。苏静讲述了林彪在战场上的果断决策能力,尽管平时极少言语,但一旦涉及作战决策,他总是异常专注且高效。苏静还特别提到,林彪在作战会议中几乎从不展示情绪,无论局势如何紧张,他的表情和态度始终保持平静。这让马绍信明白,林彪是一个擅长内敛自持的人,表演时必须通过细微的表情和姿态来传递他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艺术成就与社会反响

为了打造出震撼的战争场面,《大决战》动用了前所未有的人员和资源规模。单单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1000多名职工中,就有近800人全程参与了这部影片的拍摄。影片中呈现的历史人物多达238位,其中主要角色超过50位。

不仅是八一厂的职工,剧组还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泛支持。大约13万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相关院校的干部战士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影片的各个战斗场景拍摄中。片中的大规模作战场面,真实动用了这些军队力量,尽可能还原了当年的战场环境。从黑龙江的哈尔滨到浙江奉化,从黄河河套到渤海之滨,13个省、市、自治区都成了这部电影的取景地。拍摄过程动员的群众演员超过15万人次,场面极为壮观。

为了真实还原战场上的火爆场面,影片使用了3500枚炸弹、160吨TNT炸药,以及70吨黑白烟幕。在拍摄过程中,血浆的使用量达到了100公斤。影片中还投入了大量军事装备,动用了20辆军用装甲车和50辆真坦克,拍摄中的战斗场景极为逼真。此外,剧组还准备了100辆专供爆破用的汽车,营造出真实的毁灭效果。在武器装备方面,使用了6000支假枪和同样数量的刺刀,发射了170多万发空包弹和1万多发真炮弹。

《大决战》一经上映,便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部影片以恢宏的战争场面和精细的历史还原,生动再现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壮丽场景,令观众沉浸其中。

在国内,观众的反应异常热烈。各大电影院的场次几乎场场爆满,许多曾参与过三大战役的老兵更是专程前来观影。有些老兵在观影后甚至当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认为这部影片忠实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不仅如此,国内的多家媒体也对《大决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主流报纸和电视节目纷纷对影片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尤其是对于影片中演员的表现,许多评论指出,古月、卢奇和马绍信等人通过细腻的表演,成功还原了毛主席、邓小平和林彪等历史人物。

除了国内的巨大反响,影片在海外也同样引发了热议。香港的《文汇报》和《大公报》等主流媒体对《大决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美国,一些主流电影评论网站和杂志刊登了关于《大决战》的影评,称赞影片在战争场面和历史细节上的精心制作。

演员马绍信的影响与去世

影片杀青后不久,杨尚昆同志亲自接见了《大决战》剧组。在见面时,杨尚昆显然对剧中林彪的表现印象深刻,一见到大家便开口询问:“林彪的扮演者在哪里?”马绍信应声走上前去,杨尚昆立即握住了他的手,并反复称赞他的出色表演,称其将林彪的神韵和气质表现得非常到位。

随着影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马绍信的林彪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成为了荧幕上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之一。无论是在电影界,还是在普通观众中,提到《大决战》时,马绍信的林彪几乎成为了一个符号式的存在。

1994年,马绍信迎来了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与以往的角色不同,他在战争片《铁血昆仑关》中首次挑战反派角色,饰演日本军官中村正雄。这一年,马绍信还在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中饰演了一名瘸子,这一角色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个性鲜明,充满力量。凭借出色的表现,该剧获得了当年的第4届文华奖。

同年,马绍信作为哈尔滨本地的优秀演员,被评选为《新晚报》评出的“哈尔滨走出的五十影星”之一,这是对他多年演艺生涯的肯定和认可。1995年和1997年,他又两度回到自己熟悉的林彪角色,分别在电视剧《喋血四平》和电影《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中再次饰演林彪。

马绍信晚年过着简朴而规律的生活,远离了许多同龄人常见的娱乐活动。他不喝酒,也不参与麻将或扑克等娱乐。相反,他对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翻阅各种医学资料,尤其喜欢研究民间的偏方。家里来客时,常会看到他坐在阳光下,手里捧着一本医书,细细琢磨着各种草药和治疗方法。

有时,邻居或朋友因为牙痛、胃痛等小毛病来找他,马绍信总会从自己的偏方收藏中找出合适的药方,给他们提供帮助。尽管没有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但由于他对偏方的积累和实践,他的治疗常常有效,渐渐在亲朋好友中小有名气。令人遗憾的是,马绍信于2022年3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1]马绍信.没想到会当上“林彪”——记鸡西市话剧团[J].电影评介,1991,0(10):10-10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