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成了网红打卡地?全红婵回村后不安生,人民日报骂的没错!

内地明星 9 0

“全红婵妹妹,给直播间的家人们打个招呼吧……”

这是不久前,不少网红,甚至村民们齐刷刷地聚集在全红婵的家乡——广东湛江迈合村,也让她们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在日前的巴黎奥运会上,年仅17岁的全红婵,成了新届跳水世界冠军,而这样的“荣誉”,带来的并不只是光环,却是无休无止的打扰与隐私的侵害。

这些围观的人群,到底在追逐什么?

全红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名之前,她和家人过着朴素而宁静的生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甚至连基本的旅游资源都谈不上。

而全红婵的成功改变了一切,尤其是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她以一套几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世界,赢得了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

她那令人惊叹的“水花消失术”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

而她的成功,也让家乡突然成了焦点。

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全红婵再次夺冠,家乡的热度再次攀升。村里的土路成了网红们的“朝圣”之地,人们纷纷涌向这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庄,渴望一睹这位奥运冠军的成长环境。

旅行团打出了“全红婵老家一日游”的广告,村口甚至立起了“全红婵家”的指示牌。

这种过度的关注,给全红婵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人们聚集在她家门口,拿着手机直播,甚至连她晾晒的衣物都成了拍摄对象。对于全红婵而言,这样的“荣誉”背后,是她及其家人难以承受的困扰和痛苦。

9月12日,全红婵从训练基地返回家乡,本以为可以在家中享受片刻的安宁,但她的家门口早已聚满了围观的人群。

这些人中,有粉丝、有网红主播、也有普通的游客。

他们毫无顾忌地举着手机进行直播,甚至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全红婵的家。

全红婵当晚站在阳台上,面对着嘈杂的人群喊话:“我们家都太吵了,拜托大家都回去吧。”无奈的是,她的呼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接下来几天,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群大妈在她家门口跳起了广场舞,音响的声音彻夜不绝。

全红婵的父亲试图通过亲切的方式缓解局势,他做了200斤的月饼分发给围观的人,还递上西瓜给大家吃。

没想到,这种忍让并没有得到人们的体谅,反而让围观者愈加肆无忌惮。

村民们感到无奈,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连村里的动物也因过多的噪音和人流变得焦躁不安。

隐私权,原本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在全红婵的身上,这一权利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对于这些围观的人群来说,全红婵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而是一个被放大镜下观看的对象。

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上。

这些围观的人群中,很多人并不是单纯地对全红婵的成就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流量。

简单来说,直播、无人机航拍、打卡拍照,这些行为背后,是流量至上、利益驱动的畸形现象。

许多主播和网红为了获取关注,早已不再考虑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他们利用全红婵的名气,试图通过蹭热度的方式为自己博得更多的流量和收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对隐私的侵犯和对流量的追逐,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

许多公众人物都在承受着类似的压力,而全红婵不过是这个现象中的一个缩影。

在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的推动下,许多网红和博主为了博眼球,甚至不惜侵犯他人的隐私和生活空间。

全红婵的家乡,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安静的乡村,它成了一个“明星景点”,而围绕着这个“景点”的,是数不尽的手机镜头和直播设备。

家门口的喧嚣和骚扰,让全红婵的生活陷入了一场难以逃脱的困境。

在这场围绕全红婵隐私权的争议中,社会的呼声开始逐渐强烈起来。

9月14日,广东共青团发文,呼吁大家尊重全红婵的隐私,不要再打扰她的生活。

随后,9月1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表评论,强烈谴责了这些过激的行为,并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全红婵及其家人的生活隐私。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这些围观行为不仅是对全红婵个人隐私的侵犯,更是对公众人物基本权利的漠视。

文章严肃指出:“公众人物不应因为其成就而被剥夺了基本的生活权利。每个人都有享受安静生活的权利,无论是奥运冠军还是普通村民。”

这一评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开始反思:作为公众,我们是否真的有权利随意窥探他人的生活?在追逐名人光环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对他人隐私权的无视?

尽管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依然巨大。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直播平台的兴起,让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被迅速放大。而对于那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人来说,隐私似乎变得一文不值。

可贵的是,面对这些困扰,全红婵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怨言。

她依然专注于自己的训练,渴望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为国争光。但离开村庄后的她,是否真的能够摆脱这些困扰?这是一个尚未有答案的问题。

甚至到今日,仍有人拿全红婵的行为进行无道德、无底线的随意评价,日前,就有一家报社记者,直接批评全红婵“应该学英语”。

希望这些满嘴带着批判价值的人,在开口前能掂量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有没有资格指点一个为国家争夺奖牌的运动员……

希望随着社会的反思和呼吁,全红婵和她的家人能够早日摆脱这场无休止的困扰,回归他们原本宁静的生活。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24-09-14:对全红婵以爱之名的围堵,不是热情,是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