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真利子哲也,暴力之子与日本新电影一代

欧美明星 3 0

一、初识电影世界

请两位嘉宾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PeterCat,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对,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来到这里,这次机会难得,我们进行一次线下的播客。这次播客之后也会发布线上版本。我们时间紧张,就直奔主题吧。

首先,真离子导演的大学专业并不是电影,而是文学,他是在日本法政大学学习的日本哲学。那么导演,为什么当时在读大学的时候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导演认为,我们今天有90分钟的对谈活动,之后是30分钟的问答活动,一共120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已经足够看一部电影了。

关于选择文学部的问题,导演18岁时进入了日本法政大学文学系的日本哲学学科。当时,他对读书非常感兴趣,刚刚开始喜欢阅读,因此选择了文学部的日文系。

二、电影启蒙与早期创作

那么,最早是怎么和电影产生联系的呢?最早的电影启蒙是什么?

导演进入法政大学之前,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电影。进入大学后,发现日本大学的课程安排较为松散,有很多课余时间,他有时会用整天的时间来看电影,越看越喜欢。导演在大学一年级时,常常在家看电影;到了二年级,他开始去电影院观影。

在电影学院时,他常常看到各种传单,其中有一些是电影学院的宣传单。他选择了一家学费比较便宜的——ImageForum研究所。进入研究所后,了解到这是川中喜生先生创立的。当时他不知道这所研究所的详细情况,只是因为学费便宜而选择了它。实际情况是,这里并不算一所学校,更像是一个讲座。在那里,他开始学习电影制作。

同时,他还参加了大学的社团活动。

在ImageForum讲座中,他学到的不仅仅是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一些公开大片,更是个人电影或实验电影。这些老师带领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他打开了电影的乐趣,他因此开始制作电影。

三、实验电影的影响

刚才导演提到的ImageForum,它现在仍在日本做一些电影节宣传活动。前几年也有中国的一些作者入围过ImageForum的影展。大家之后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搜寻更多信息。ImageForum实际上类似一个电影院,它放映独立电影,并兼具发行和举办电影节职能。

每年的ImageForumFestival专门针对东亚导演的实验电影,并且长片和短片同场竞赛。

在ImageForum研究所时,有一个名为IF的活动展示各类电影,包括剧场里公开放映的影片、长片和短片。看了这些影片后,导演爱上了电影,并开始想要亲自参与电影制作。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

另外,在实验电影领域,有一位名叫伊藤亮的导演,他的作品《Spacey》特别打动了导演。这部电影由各种照片构成,导演第一次观影时感到无比兴奋,类似于看好莱坞大片一样。这种激动变成了他开始制作电影的动力。

接触到实验电影大师十田龙野后,导演在现场体会到工作的特殊感受与实验电影的独特性,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影的喜爱。在准备这次活动时,我们重温了导演的所有作品。导演早期用8毫米拍摄了很多短片。我们注意到,日本的新人导演特别喜欢使用8毫米这种材料,这似乎不太容易获取。导演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材料?整体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四、从自学到专业学习

20年前,导演开始用8毫米拍摄电影,当时这种格式已经不算流行。他需要去二手店买摄像机并学习使用这些旧设备,以解决无法同时录音的难题。在数字时代一切变得简单许多,但那时他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学习电影制作。

导演在大学时代并没有专业学习电影,而是以兴趣形式拍摄自己的影片。到了研究生阶段,他才进入在中国也非常有名的东京艺术大学。

我们很好奇,当时为什么选择东京艺术大学?是因为日本新人导演的电影学习选择不多吗?

毕业后,我在甲群地球人中遇到许多朋友,用摩托车代替电话进行交流。后来我决定离开那个圈子,参加了EnglishFullam研究所,专攻电影学习。在这里,电影制作基本上是个人性质的,并非公开上映的作品。在研究所期间,一位老师告诉我可以参加电影节,并鼓励我送短片去参赛。我的作品受到了电影节的认可,引来不少评价。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作为自学者,拍电影的过程教会了我很多,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亲自拍摄和制作的辛苦。尽管起初作为导演的自觉性不强,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在进行拍摄,但这次经历增加了我对短片电影的理解和热情。大学毕业前,朋友们常常帮忙按下摄影机快门等工作。

然而,毕业后,这些朋友不再身边,我不得不思考如何继续拍电影。于是我进入了东京艺术大学的电影学部,在那里进一步查找拍电影的出路。进而,我接触到国际电影节,为参赛作品加上了英文字幕,并以电影导演的身份参与这些国际电影节。

在国内,当时参加电影节的导演们大多来自电影相关院校,通常以团队形式工作,而我则独自一人。某次,因为东京艺术大学开设了电影专业,我决定再次挑战自己。在第二期的申请中,我落选了,但第三期终于被录取,师从黑泽清等知名导演。这个过程中的挫折让我意识到,不是每个导演都需要在学校里学习,有时实地拍摄和实践更能磨练技术。然而,我当时不仅希望提升自身导演能力,更想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专业的知识。

后来遇到了许多同学,包括以后的日本知名导演冰孔龙介。我们都在不同的时期进校,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经历了相似的挑战。关于东京艺术大学的考试,第一次是笔试,第二次提交作品集,最后是面试,主要考察电影相关知识。

在东艺大,电影学部并非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形成某种流派,更多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包括导演、制作、声音、剪辑、录音等六个分专业。冰孔龙介也是那里的毕业生,大家进入的时间不同,但在东艺大形成了某种关联。从这里毕业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电影人,因为学校的训练,能够在世界电影界留下印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