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拒演金星?金星发文炮轰,官方回应引争议:合法合规就能上台

内地明星 3 0

金星的舞台剧《日出》在广州演出受阻?这再次将文化审查、艺术自由、性别认同等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的导火索是金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篇“檄文”。字里行间,是愤怒,是不解,更是对艺术尊严的捍卫。她直指广州市文旅局审批处处长“公权私用”,拒绝其舞台剧《日出》的演出申请,并要求对方给出“真实的拒绝审批理由”。

金星质疑广州文旅局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化身“键盘侠”,在评论区里唇枪舌剑。有人力挺金星,认为艺术创作不应受到过度干预,审查制度只会扼杀创造力。有人则持保留意见,觉得艺术并非毫无边界,触碰红线就该付出代价。

事件的另一条线索,则指向了那面曾在金星舞台上飘扬的“彩虹旗”。这面象征着多元和包容的旗帜,在某些人眼中却成了洪水猛兽,是挑战传统、颠覆秩序的“异端”。一时间,关于性别认同的讨论甚嚣尘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金星为LGBT发声

广州市文旅局的回应显得有些“官方”。他们强调,只要演出内容合法合规,就会予以审批,似乎在暗示金星的《日出》存在问题。然而,对于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却语焉不详,避重就轻,留下了一连串问号。

上海金星舞蹈团则选择了沉默,仿佛置身事外。他们表示对事件“不清楚”,也“不了解”具体情况。这种“两不相帮”的态度,更像是为了避免引火烧身,却也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金星

一边是艺术家对艺术自由的坚持,一边是官方模棱两可的态度,再加上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舆论,金星的《日出》,就这样成了一出罗生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和认知里寻找答案,却没有人能给出最终的解释。

金星是谁?

她是舞台上的“吉普赛女郎”,用热烈奔放的舞姿征服世界;她是脱口秀节目里的“毒舌女王”,用犀利直接的语言戳破虚伪;她是公众人物中的“异类”,敢于打破世俗的藩篱,活出真实的自我。

金星

从男儿身到女儿身,金星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挑战。她不惧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做自己,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然而,在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压力。

金星的舞蹈,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也充满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她曾在舞台上高举“彩虹旗”,为LGBTQ+群体发声,也因此招致了不少非议。有人说她是在“哗众取宠”,有人说她是在“挑战底线”,还有人说她是在“带坏孩子”。

金星

面对质疑和攻击,金星没有退缩,她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她知道,艺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挑战。

《日出》是金星自导自演的一部舞台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以旧上海的十里洋场为背景,描绘了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一群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金星选择这部作品,或许是因为她从这些小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那些被社会忽视、被命运捉弄的灵魂。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他们的故事,去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鲁豫,金星合影

《日出》在全国各地巡演,场场爆满,好评如潮。金星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然而,就在《日出》即将在广州上演之际,却遭遇了“意外”。金星的演出申请被拒绝了,理由是“内容不符合相关规定”。

金星愤怒了,她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质疑广州市文旅局的决定,要求对方给出合理的解释。她不明白,一部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演出的作品,为什么到了广州就成了“问题作品”?

网友评论

金星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她有权利去创作,去表达,去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而审查制度,却像是一把无形的枷锁,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也剥夺了观众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

金星的抗争,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自由的思考。在当今社会,艺术的边界在哪里?审查的尺度该如何把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彩虹旗

"彩虹旗",作为LGBTQ+群体的象征,在金星的舞台上飘扬,无疑是对多元文化和性别认同的一种表达。然而,这种表达却在一些人眼中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认为这是对传统道德的挑战,是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正是社会缺乏包容性的体现。多元文化和性别认同,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每个个体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选择,而不是用刻板印象和偏见去评判。

网友评论

“这世界不止一种颜色,这世界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金星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元文化和性别认同的真谛。一个包容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在一些人心中,依然存在着对多元文化和性别认同的误解和恐惧。他们害怕改变,害怕未知,害怕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

金星海报

这种恐惧,源于无知,也源于缺乏沟通。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理解,才能消除误解,才能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社会氛围。

金星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去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金星

当金星的《日出》遭遇“审批难题”时,上海金星舞蹈团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或许是出于对事件的“不了解”,或许是出于对“未知风险”的规避。

而在网络上,虽然关于此事的讨论热火朝天,但也不乏“噤若寒蝉”的声音。一些原本支持金星、支持艺术自由的网友,在面对“敏感议题”时,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再发声。

金星

这种沉默,并非个例。在涉及多元文化、性别认同等议题时,“沉默的螺旋”效应往往会被放大。人们害怕因为表达“非主流”观点而被孤立、被攻击,于是选择了沉默。

然而,沉默并非金。当一种声音被压制,当一种观点被禁锢,当一个群体被边缘化,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失去创造力,失去前进的动力。

我们需要打破“沉默的螺旋”,需要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无底线的“狂欢”,而是要在尊重事实、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公共讨论中来。

金星

金星,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沉默,也为我们打开了探讨“禁忌”议题的窗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我们谈论“禁忌”时,我们在恐惧什么?是害怕挑战权威,还是害怕颠覆认知?是害怕被贴上标签,还是害怕失去利益?

只有正视恐惧,才能克服恐惧。只有打破沉默,才能迎来真正的包容和理解。

金星

一直以来,文化审查都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支持者认为,文化审查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止“文化垃圾”泛滥的必要手段。反对者则认为,文化审查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阻碍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打压异见、钳制思想的工具。

不可否认,文化审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引导文化发展的作用。然而,如何把握文化审查的尺度,如何避免“一刀切”和“过度审查”,却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金星

金星事件,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案例。一部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演出的作品,为什么到了广州就成了“问题作品”?这其中的标准和尺度,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金星在舞台上展示“彩虹旗”的行为,触碰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那么,一部已经过审、并在多地演出的话剧,又何以成为“审查对象”?

这其中,是否存在着“选择性执法”的嫌疑?是否存在着“权力寻租”的空间?是否存在着对艺术创作的过度干预?

金星

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答案,需要用制度来规范,用法律来约束。

文化审查,不应成为一把悬在艺术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应成为引导文化健康发展的“指南针”。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透明、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文化审查机制,而不是“暗箱操作”、“一刀切”和“因人而异”。

金星

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创作充满活力,让艺术作品百花齐放,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

金星发文质疑广州演出被拒,官方回应

鲁中晨报2024-10-23

金星演出被拒,发长文公开质问是否公权私用!广州市文旅局回应

鲁中晨报2024-10-23

标签: 官方 金星 广州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