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籍王维月: 韩国华侨历史上首位大学校长

内地明星 11 0

人物介绍:王维月,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韩国华商联合会会长、韩国华侨历史上首位大学校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辽宁省海联会副会长,菏泽市海联会名誉会长、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拥有双博士学位、博士后,韩国东明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世界跆拳道文化学会副会长、韩中华昌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每周经济栏目特约评论员等。曾被辽宁省侨联授予辽宁省侨界“青年十杰”荣誉称号;先后被韩国国会授予大韩民国贡献大奖、民间外交奖、为韩国争光的人物以及中韩建交30周年友好贡献大奖等国家级奖项。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北京侨务》《榜样》《山东人》等杂志报道;受邀参加国庆节人民大会堂宴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多个大型活动。在国内外刊物撰写并发表论文20余篇,其创作的16万余字的著作《侨居在韩国》记录100多万华侨华人自两国建交以来在韩国的生活经历,是为中韩建交25周年编写的献礼作品。曾促成中韩两国多所大学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多座城市间的商贸交往,推荐5000余名中韩两国学生成功留学。

他自幼习武,一直梦想着行侠仗义、快意江湖;他笃定刻苦,年纪轻轻就荣膺多项全国武术桂冠;他圆梦高校,以拼搏与实力,让“文武双全”的梦想照进现实;他异国打拼,竞争逐梦,成长为韩国体育学、教育学双料博士;他潜心修为、传道授业,成为韩国华侨历史上首位大学校长……他就是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首任韩国中华武术协会会长、中国武术博士后第一人王维月。从赛场上的功夫悍将到韩国高校的儒师,他以勇毅刻苦为舟,以武术梦想做帆,一步步实现着自身的成长与蜕变。近日,王维月走进《侨园》杂志,动情讲述他止戈为武,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奇人生故事。

坚守武术梦想

在山东省西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县城,为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不仅文化底蕴浓厚,而且尚武之风世代兴盛,这里就是享有“全国武术之乡”美誉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1979年王维月就出生在这里。由于菏泽临近水泊梁山,历史上习武之才辈出,就算到了和平年代,人们尚武的热情依然不减,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习练武术的人随处可见。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一股强劲的习武热潮席卷中国大地,而之后香港武侠电影黄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做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几乎成为一代人的共同梦想。王维月从小就耳濡目染着周围人对待武术的热情,8岁时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习武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众所周知,练习武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真功夫,要有毅力、肯付出,才能实现梦想。“在单县民族武术学校时,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练功,热身、压腿、跑步,风雨无阻,因为只有慢慢磨炼出来的本领才是真功夫。”王维月说。

由于练功刻苦,王维月的成绩十分突出。高中时,他就被学校推荐参加山东省的散打比赛,并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也因此获得进入山东省省队的机会。1999年,全国体育院校扩招特长生,王维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王维月日夜苦读,潜心备战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维月最终被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录取,成功实现了“文武双全”的梦想。

王维月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如饥似渴地学习、训练。为了夯实基本功,他每一个动作都要坚持重复训练至极致,其间的艰苦和枯燥可想而知。如今回忆起在沈阳武术学院求学的那段岁月,王维月感慨万千:“我对沈阳体育学院的情感很深,我不仅在那里系统学习了武术理论知识,精进了武学本领,更开阔了自己对于武学的视野,找到了人生追逐的目标和动力,更加坚定自己要在中国传统武术领域深耕的信心和勇气。”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王维月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并作为“西部计划”的志愿服务者被派往青海支教。当时,尽管王维月支教的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小学,但却连个图书馆都没有,这让从小就酷爱读书的王维月心痛不已。于是,并不富裕的王维月凑足了1.5万元为这所小学建起了图书馆,并在执教之余,义务带领学生们练习武术。

青海支教结束后,王维月获得了去韩国教授武术的机会。

取得武道学博士学位

来到韩国后,王维月从未止步武术修为的提升,当克服了语言障碍之后,他便积极参与国际上各类武术赛事,以便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搏击运动。在赛场上,他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战术运用,以及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把握,屡次取得佳绩。尽管他的身体时有受伤,但是实战比赛却磨砺了他的技艺,铸就了他坚如磐石的意志,让他在武术领域熠熠发光。

王维月认为,一个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必须头脑灵活,不能靠蛮力和技术,因为武术也是兵法的精髓。当年,王维月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假动作在实战中的运用》。他说:“所谓的假动作就是‘兵之诡道也’,讲究避实击虚,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兵法融入武术技法中。”

2004年,王维月参加国际合气道大赛,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名选手参赛。在激烈的角逐后,王维月获得金牌,正是这枚金牌让王维月脱颖而出,更让他成功申请到韩国最好的体育大学——龙仁大学武道系硕博连读的机会。悄然之中,王维月命运的齿轮也向他人生的更高维度慢慢转动。

2005年6月,王维月考取了大韩特殊警护协会的警护员资格;2006年7月,考取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国际师范资格证和国际裁判资格证,并于同年8月取得了世界特殊警护协会师范资格证。2007年,王维月在韩国成立了自己的武馆,并向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申请成立了韩国中华武术协会,他本人也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2010年,王维月获得韩国龙仁大学博士学位,他也成为第一个在韩国拥有武道学博士学位的海外华人。

2011年6月,韩国浦项市政府举办了有30个国家、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二届世界龙武道大会”,王维月作为中国事务负责人兼中国选手团团长,所带队伍获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2013年,武汉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王维月成为中国第一个符合条件入站的博士。

从2017年开始,王维月相继在韩国檀国大学、东明大学担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也成为韩国华侨历史上首位大学校长。

回顾曾经走过的路,从业的数十载春秋,王维月从未停止对中华武术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是对他专业技能与学术成果的肯定,更是他对武术无限热爱的最佳诠释。

架起中韩文化交流桥梁

“小时候,我的家里经营着一间小小的书店,不练武时,我最喜欢躲在里面看书……”或许是因为年少时喜爱读书,长大后又不断求学深造,再加上长期远赴韩国高校执教,在王维月的身上丝毫感受不到尚武之人的戾气,而是谦和儒雅让人感觉十分平易近人。

作为杰出的华侨华人教育家和爱国侨领,多年来王维月一直致力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科技文化及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韩国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王维月早已对中韩文化融会贯通。“我希望以武术作为媒介,搭建平台,促进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对武术有更深层次认知,加深国际友谊。”王维月说。

王维月在教授学生专业武术知识的同时,也经常鼓励热爱中国的学生结合汉服等中国文化元素,组织并参与各种演出及社团活动,积极向韩国学生及社会各界展演汉服风韵、展示中文魅力、弘扬儒家文化。

“2013年之前,韩国景福宫等主要景区只设置韩语、英语、日语的介绍。当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便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向韩国有关部门申请加入汉语介绍,而这项建议很快被采纳。如今,在韩国的景区都能看到中文介绍。”王维月希望中国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得到更好的传播。

为了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友好交流,王维月每年输送万名中国青少年到韩国游学,进行文化交流,并组织夏令营、文艺演出和跆拳道学习。与此同时,他还举办中韩艺术交流大典。

至今为止,王维月获得过很多殊荣。在韩国国会荣获“大韩民国记录文化大奖”中的民间外交奖以及辽宁省侨界“青年十杰”。2018年,他被授予“大韩民国贡献大奖”奖章,2022年,他又获得韩中建交30周年友好贡献大奖。

作为韩国华侨历史上首位大学校长,王维月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中国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尽侨心贡献侨界力量

多年来,王维月身兼数职,不断为加深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经贸交流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曾担任韩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华侨华人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侨联青委委员、中国在韩侨民协会副会长、韩华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在韩期间,王维月作为在韩侨领,充分利用广博的人脉,促进了韩国浦项市与中国大连市、韩国金浦市与中国菏泽市缔结姊妹城市交流关系的建立,在长沙、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的韩国城进行经贸对接,他也被韩国浦项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新冠疫情初期,王维月分别为湖北省、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捐赠价值480万元的防疫物资。引进外资3亿元,菏泽单县中韩轻工业产业园已经于2021年竣工投入使用;促成的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总投资41.25亿元,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商合资项目;引进外资3.5亿元,使得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落地中韩山东凤栖檀大产学研基地……

匹夫之勇,只是小勇;为国家、为社会矢志贡献,方为大勇。作为体育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王维月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精神和魅力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我愿一直为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侨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