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手工耿”被催更被点赞,背后是人们对网红的普遍期待

娱乐资讯 1 0

不妨把网友对“手工耿”的追逐和点赞当作一个提醒:博主们只有专注内容创作,对粉丝负责,爱惜自己的羽毛,才会收获积极的回馈和认可

近日有消息称,全网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手工耿”已经“停更五个月”。此前,他凭借制造一些看似无用但十分搞笑的手工品走红,多个平台显示他最后更新的视频都停留在今年5月。关注他的人除了留言催更之外,也通过蛛丝马迹来探寻他停更的原因。

比如,“手工耿”此前在受访时表示“已经挣到了自己驾驭不了的钱,要控制自己挣钱”;已注销个人独资工作室;曾说走红后发明时间变少让他焦虑,等等。连续五个月的断更,让不少人担心他会就此“退网”。

“保定樊少皇”“河北爱迪生”“B站刑部尚书”……“手工耿”身上有不少网友起的名号,他发明的“废品”深受粉丝喜爱。据上游新闻报道,目前“手工耿”在B站有797万粉丝,微博有327万,抖音有814.9万,小红书有36万,快手平台上有497.2万粉丝。对于停更一事,他在10月21日发文回应称,没有退网,这段时间做的东西感觉不太好就没有发视频,不是因为赚太多才不更的。

其实,不管原因究竟是什么,在流量势头正旺的时候,这样一名坐拥千万粉丝的博主选择暂时停更,都让人们感到意外,毕竟看到过太多为了抓住风口而马不停蹄的例子。相关留言区里,网友纷纷点赞,认为他“人间清醒、冷静理智,是网红圈的一股清流”。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名视频创作者对自我的要求,和一种对待名利的态度。这或许正是网友对他催更、猜测停更内幕,而后转向点赞的原因。而“手工耿”的回应也说明,网红身份的光鲜亮丽背后,内容创作者其实承受着很大焦虑和压力。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流行,网红的孵化已经近似工业化的流水线模式,网红经济的商业逻辑也比较成熟完善。一方面,各赛道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批量出现,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另一方面,流量天然有速朽的特征,这或导致部分网红为了快速变现不惜铤而走险,拿粉丝当“韭菜”,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灰色地带。近年来,头部网红的“翻车”现象已不少见,那或许才是真的“挣到了驾驭不了的钱”。

以“手工耿”的全网粉丝量来看,从追求商业利益的角度,停更长达几个月,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但恰恰是这种对比,又让他赢得了更多喜爱。舆论对“手工耿”的夸赞,反映出人们对网红群体的普遍期待:在合法挣钱的底线之上,一个优秀的网红,应当具备沉稳不浮躁的特质,要平衡内容创新和商业变现。

当然,仍要辩证看待个例。比如“手工耿”走红后,得到了一些与“大腕”合作的机会,还参加了多个综艺和新闻访谈节目。据分析,他可能有多种商业盈利渠道,售卖手工制品、商业广告合作、视频平台分成、版权专利出售等。

因此,不必将其过度理想化,不妨把网友对“手工耿”的追逐和点赞当作一个提醒:博主们只有专注内容创作,对粉丝负责,爱惜自己的羽毛,才会收获积极的回馈和认可。相反,如果一味追求挣快钱、实现短期利益反而容易翻车。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其实会是一笔无形财富。不急于求成,不趁着热度匆忙更新、接广告或投身直播带货,在短期内可能会错失一些收益,但长远来看,沉淀过后有助于创作更好的内容。而那份不浮躁的从容,又会为博主赢得良好口碑,形成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