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哈文犯下的错,让赵本山离开春晚,“无脑规则”坑惨央视

内地明星 2 0

2013年,赵本山宣布不再上春晚了,很多观众都感到很遗憾。

这个曾经的“小品王”,用21年时间,为全国人民奉献了无数欢笑,他的作品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正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时,他却决定离开,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有人说,赵本山是“被逼无奈”,因为央视春晚的新任导演哈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小品必须要有教育意义”的规定,直接击中了赵本山作品的软肋。

也有人说,赵本山是“心力交瘁”,常年高压的春晚直播,让他身心俱疲。

一次次的临场意外,一次次的剧本修改,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不管真相如何,赵本山的离开,都将春晚小品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

11年过去了,这场改革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人们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

哈文上任后,打算烧三把火,但这与赵本山的理念产生了分歧。

2012年,哈文第一次当上了央视春晚的总导演。

这位有着丰富电视经验的女导演,一上任就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对春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调整了歌舞和小品的比例,增加了歌舞节目的数量,这在当时就引发了不少争议。

毕竟,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春晚最期待的还是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小品。

然而,哈文改革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她觉得,传统的春晚小品已经跟不上时代,观众现在更喜欢能触动心弦、贴近生活的新作。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当时看起来挺“大胆”的想法:小品一定要有教育意义。

只是逗观众笑、讨好观众的表演挺表面的,其实没啥实质性意义。

这是哈文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她觉得,好的作品应该传递真善美,让观众有所思考。

不过,哈文的这种想法和当时小品界的头号人物赵本山的创作理念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在赵本山看来,小品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让大家开心。

想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来教育大家,还传播深刻的意义,这简直就是做梦。

况且人都挺好的,谁愿意白白受人教训呢?

赵本山也曾公开表达过自己的创作理念:“小品的首要任务是逗乐观众,而教育意义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而不应该喧宾夺主。”

很显然,哈文和赵本山,一个强调“效果”,一个注重“笑果”,双方在创作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为日后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2013年,赵本山的小品没上春晚。

据说,是因为作品的内容没通过哈文的审查。

虽然双方都没有公开回应,但“哈文砍掉了赵本山的小品”这事儿还是迅速传开了,成了当年春晚前后大家热议的话题。

赵本山退出春晚,真的只是因为哈文的“一纸禁令”吗?

也许,背后的原因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

要知道,春晚的舞台,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地方。

在全国观众的注视下,任何小失误都会被放大。

对于演员而言,这不仅是表演,更是一次心理素质的挑战。

而赵本山,作为连续21年登上春晚舞台的“老将”,他所承受的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2007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策划》因为时间不够,被临时要求删掉一些内容。

为了保证节目时长,赵本山不得不硬着头皮,在现场对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最终,赵本山凭借着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以及和搭档的默契配合,才将这场“意外”化解于无形。

然而,下台后的他,却因为过度紧张,而累瘫在椅子上,久久不能起身。

类似的“意外”,在赵本山的春晚生涯中,几乎每年都会上演。

2006年,赵本山的小品《说事儿》在彩排时,因为道具出了问题,演出被迫暂停了。

2002年,赵本山的作品《卖拐》在直播时,因为搭档范伟的失误,差点导致演出事故。

一次又一次的临场意外,让赵本山身心俱疲。

他曾坦言,自己每次上春晚,都像是“打仗”一样,压力大到难以想象。

除了舞台上的压力,赵本山还要面对来自导演组的各种要求。

2008年,距离春晚直播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导演组突然要求赵本山修改小品主题,理由是要“贴近奥运”。

无奈之下,赵本山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带领团队重新创作剧本。

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忙到半夜,身体越来越不行了。

然而,即便如此,赵本山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精彩的作品。

然而,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也让赵本山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2009年,赵本山在春晚彩排期间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虽然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场大病也让赵本山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允许他继续在春晚的舞台上“拼搏”了。

2013年,赵本山决定不再上春晚了。

这个消息对很多观众来说,真是挺让他们失望的。

然而,对于赵本山自己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我太累了,需要休息了。”

这是赵本山在宣布退出春晚时,说出的唯一一句话。

“笑果”缺失的春晚:改革之路,路在何方?

赵本山退出春晚后,哈文的改革还在继续进行。

她引入了一批年轻的喜剧演员,尝试了各种新的表演形式,试图为春晚小品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观众的反应却并不尽如人意。

没了赵本山,春晚似乎少了点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那个讲着东北话的“黑土大叔”,他那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厨师”特别有韵味。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春晚小品,那些曾经让我们笑出眼泪的经典台词,如今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不可否认,哈文改革的初衷是好的。

她希望春晚小品能够更有深度、更有内涵,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发观众的思考。

然而,春晚毕竟是一个全民娱乐的平台,观众在除夕夜,更希望看到的是轻松、欢快的节目,而不是充满说教意味的“思想教育”。

春晚越看越没意思

现在的春晚小品,只剩下尴尬的笑点和生硬的教育,根本不好笑。

“还是怀念以前赵本山、宋丹丹、黄宏他们的小品,那才是真正的经典。”

网上对春晚小品的批评声音不断。

收视率真实地反映了观众的选择。

据统计,自2013年赵本山退出春晚后,春晚的收视率就开始逐年下滑,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对春晚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春晚小品改革,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春晚的创作者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在逗笑观众和传递正能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既有趣又有意义。

一些尝试,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一些“混搭风”的小品作品,为春晚舞台带来了新的活力。

然而,这些尝试,还不足以改变春晚小品整体颓势的局面,春晚小品改革,任重而道远。

结语

11年过去了,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已经成为了历史,这场改革的是非功过,也终将交给时间去评判。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春晚小品要想重现往日的辉煌,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需要“笑果”,也需要“效果”,需要老艺术家的经验,也需要新生代的活力。

创作者们需要用心感受时代的节奏,用真挚的情感创作出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春晚小品,路在脚下。

信息来源:

《哈文疑从央视辞职 曾终结赵本山连上18年春晚纪录》中国新闻网

《赵本山宣布退出小品舞台 两退春晚成导火线》新京报

标签: 春晚 赵本山 哈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