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联动:河南演艺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内地明星 2 0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演艺产业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如何在新时代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机遇,构筑文化发展大平台;如何丰富河南文化内涵,树立河南文化新形象;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媒介融合的驱动下演绎精彩的河南故事;如何使河南顺利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型升级,需要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利用资源禀赋,塑造演艺品牌

文化资源构成了演艺产品创作的根基与前提。广阔的演艺市场、悠久的演艺历史、强大的演艺实力以及丰富的演艺资源,为河南演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如何实现从“量”向“质”的转变与飞跃,如何在传承与弘扬“中原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发挥出积极的引领作用,塑造演艺品牌就显得尤为关键。

1.注重品牌定位。中原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河南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这些资源完全有潜力被塑造成为文化品牌,进而成为中原文化的名片。在这一领域,河南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为代表的沉浸式演艺项目,以及河南电视台推出的传统节日奇妙游系列实景演艺,广受赞誉,既彰显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文化的普遍价值,又为河南实施品牌化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演艺产业的品牌定位提供了优秀范本。

2.塑造品牌意识。悉心锻造卓越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塑造演艺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转化,以及艺术的提升与传承:一方面要重视产品的展示性,另一方面还应重视演艺的教育意义。既要满足名家的高阶欣赏需求,也要兼顾民间市场的普通观众。因此,要使演艺产品真正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必须树立全面的品牌意识。将“中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恋家念祖的乡土情结、有容乃大的天下意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通过一个个河南故事演绎出来,锁定中原特色,锁定市场营销,打造独具特色的演艺品牌,用文化的实践塑造中原文化内涵,使中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3.重视品牌效应。市场经济中,产品与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来展示其价值,而市场则检验产品的效果与质量。因此,优质产品能够塑造品牌,而品牌则能开拓广阔的市场。河南演艺产业亦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演艺产业的发展中,一方面,致力于打造精品剧目,强化品牌管理。通过精心策划、反复打磨和严格把关,确保作品成为演艺市场的亮点。同时,加强品牌管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保护品牌声誉,精心维护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河南演艺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结合线下演出、展览等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网络。同时,推动演艺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演艺+旅游、演艺+文化等新型业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品牌的发展空间。

(二)强化创新意识,提升演艺质量

创新对于推动演艺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实现演艺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精准定位演艺产业的创新关键点,并增强创新力度。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演艺资源的配置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理念创新。当下,文化产业已经打破了传统演出固有的模式和概念,进入了“文化+”全链接式的产业发展新领域。处于新常态语境下的演艺事业应及时更新理念:一方面要注重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深入挖掘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少林武术、豫剧、甲骨文、中原神话等,将其作为演艺创作的源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跨界融合,创新剧目内容,拓展演艺产业的边界。既鼓励和支持原创剧目的创作,注重题材多样性和内容深度,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演艺精品,又提倡跨界融合,将不同艺术形式、技术手段与演艺剧目相融合,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演艺作品。

2.科技创新。通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新业态、新手段传播中原文化,使传统文化现代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例如杂技,魔术这样的传统演艺项目,AR、VR技术的引入,可以使观众有更加立体的身临其境之感,传统演艺项目借助新技术不仅增添了其科技感,也可吸引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群体的关注参与。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原历史场景,如: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戏曲结合,电影、游戏等与其他娱乐产业的结合,创造全新的观演体验。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演艺作品。

3.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激发艺术创作活力,鼓励艺术家和创作者摆脱传统束缚,探索新的主题、叙事结构和表现技巧,创作出更多蕴含时代精神和河南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化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传承是文化成果积累的基础,为创新指明方向和目标。唯有文化的持续创新,才能为人类社会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使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关系,使传统文化真正转化为当代人们乐于接受的文化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动产业链条,拓展演艺空间

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演艺产业作为河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是一项能源消耗少、可持续发展性强的绿色产业。河南演艺产业的发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坚持走“产业一体化”道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拓展演艺空间。以河南平顶山宝丰县为例,因其书会和魔术享誉四方被文化部称为“宝丰现象”,在其影响下,带动相关从业人员数万人,年创收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演艺产业带动了服装道具、音响、大篷和广告设计等十多个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魔术为主,歌舞、杂技、小品、武术等多元化演出的民间艺术产业格局,成为全国“艺术致富”的典型。

1.审视发展主题。发展河南的演艺产业,要把弘扬具有本土特质的地域文化作为主题进行审视与考量。演艺作品既要体现河南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风貌,还要关注作品在全球视野下的作用与影响,使其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原文化的内在品质。例如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河南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结合演员的精彩表演,向观众展现了河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个独立的剧目,以及其独特的故事线和艺术风格,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通过这种形式,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河南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流传下来的文化故事。

2.统筹布局规划。演艺产业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合理分配各要素的比例,并进行周密的规划布局。整合当地独有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景观)、文化资源(如历史典故、传统艺术)和环保资源(如生态保护措施),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使各要素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观赏体验,从而提升演艺产业的文化品位。例如“禅宗少林”、“大宋东京梦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已经展现出显著的带动效应。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精髓,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将少林武术、禅宗文化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融合,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节目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进而吸引观众,保持市场竞争力。

3.多元化营销渠道。举办演艺节庆活动,如戏剧节、音乐节等,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河南演艺品牌的影响力;与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行业进行跨界合作,拓宽演艺产业的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将演艺品牌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拓展演出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网络;开发衍生产品、文创产品及演艺周边,拓宽演艺收入,通过IP授权与合作,如游戏、动漫、影视等,实现演艺作品的跨界运营和价值提升。

河南演艺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品牌塑造、强化创新、产业联动等多方面的探索,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长足发展,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弘扬中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帅康. 文化符号视域下河南形象建构与传播[D].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

2.汪振军:新兴文化业态与华夏文明传承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贺宝林:“大豫剧”是如何唱响的[R].光明日报,2016-3-28.

【作者:郑来,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影像视域下河南形象的构建与文化传承研究”(2023XWH172)的阶段性成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