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马三立在殡仪馆砸挂赵佩茹:一辈子没顶过瓜,今天顶瓜了

内地明星 1 0

#秋日生活打卡季#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从艺80年,先后有过多位搭档,其中合作时间较久,名气又较大的是这么三位:张庆森、赵佩茹、王凤山。

相声界过去把搭档在台上演出效果好叫“有买卖”,搭档私下交往密切叫“有交情”。

马三立和张庆森的合作是有买卖有交情,马三立和王凤山的合作是有交情没买卖,马三立和赵佩茹的合作是有买卖没交情。

今天和朋友们聊聊马三立和赵佩茹,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

马三立(1914—2003年),祖籍甘肃永昌,出生于北京,回族。

马三立

马三立出生于曲艺世家,他的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他的外祖父恩绪是相声艺人,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

马三立3岁多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他被寄养到二叔家里好几年。一直到马德禄挣钱之后,才把马三立接回去,让他上了小学。

1929年,15岁的马三立从天津汇文中学辍学,开始跟着父亲和大哥学艺,随后又拜周德山为师,一边学艺一边撂地演出。

马三立出师之后,先后到营口、烟台等地“跑码头”,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生活安定之后,马三立大都在天津演出,偶尔也到北京短暂演出。

上世纪四十年代,马三立成了天津最火五档相声中的一档。

新中国成立后,马三立成了天津市曲艺团的相声演员,1955年,被定为文艺三级。

赵佩茹(1914—1973年),北京人,满族。

赵佩茹

赵佩茹出身于艺人家庭,从小就跟着父亲赵希贤学习古彩戏法。赵佩茹10岁的时候,就拜相声艺人焦少海为师学相声,成为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赵佩茹说“宝”直播中最早拜师的,所以他就成了“宝”字辈的大门长,只要是“宝”字辈的相声演员,都要管赵佩茹喊“师哥”。

赵佩茹得到了师父焦少海的真传,同时他还得到了师爷焦德海的亲授,相声本事是相当了得。

1937年,赵佩茹开始和“小蘑菇”常宝堃搭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配合默契,深受天津观众的热捧,很快就成了天津最火五档相声中的一档,名气一度盖过相声宗师张寿臣。

常宝堃和赵佩茹还被称为相声史上最火的一对搭档。

赵佩茹能逗会捧,会的段子还特别多,被誉为“通天教主”。

1951年4月,常宝堃和赵佩茹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常宝堃不幸牺牲,赵佩茹胳膊中弹受伤。

赵佩茹伤好之后,基本上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一直到1961年,赵佩茹才开始给马三立捧哏。

从1961年6月开始,马三立和赵佩茹开始合作。

马三立、赵佩茹

两个人都是1914年生人,马三立只比赵佩茹大4个月,但按照相声辈分,赵佩茹应该管马三立喊“三叔”。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了天津市曲艺团,马三立和赵佩茹是同事是同志,所以赵佩茹大都管马三立直接喊“三立”,马三立从来也不生气,总是笑着答应。

马三立和赵佩茹属于有买卖没交情,据曲艺团知情人士回忆,赵佩茹和马三立在台下从来不对活,直接上台就演,并且演出效果还特别好。

其主要原因还是这两位相声大家不但会得多,而且舞台经验特别丰富。

马三立和赵佩茹一共只合作了3年,但他对赵佩茹是赞不绝口:“我很钦佩他的艺术,我认为他的捧哏技巧,超过了老前辈。他给我捧哏多年,我们之间非常默契,无论我怎么入活,他都能逮得着。”

1970年,马三立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安家落户,参加体力劳动。

赵佩茹的处境也不好,遭到坏人的迫害,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不幸于1973年7月因病去世,年仅59岁。

马三立、赵佩茹

几天后,赵佩茹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河西区海口路殡仪馆举行,没有任何一位领导参加,只来了一群相声演员。

马三立走在最前面,后面是常宝霆、苏文茂等人,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大家的悲痛和愤怒都交织在脸上,心情压抑到了极点。

赵佩茹的遗体从冰柜里拉了出来,当时正是夏天,温度比较高,所以遗体一出冰柜,脸上就布满了一层水珠。

马三立是触景生情,砸挂道:“佩茹啊佩茹,你一辈子没顶过瓜,今天怎么顶瓜了?”

“顶瓜”是相声行话,就是紧张、害怕的意思。

马三立的砸挂是寓意深刻,是对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抗,也是对心情压抑的一种释放。

当然,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只是暂时的释放,毕竟那是遗体告别仪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