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开门,早早有人在门口等着。
门一开,就涌向一个销售柜台。
今个儿可没有促销大酬宾,他们只是来看热闹的。
听说这里来了个“变性人”,他们从没见过变形人是啥样,想瞧一瞧这人模样,听一听那人说话。
瞧着围得里外不通的展柜,张克莎面色一僵。
觉得难堪,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可她只能留在这里,她的工作就是销售,即便被人对她指指点点,也要笑脸相迎。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同事们对她也爱搭不理,都看不起她,还有人觉得她是妖怪,男人对她评头论足,女人对她敬而远之。
她是孤独的,是无助的。
但她从未后悔,一如她多年后接受采访时所说:“遗憾总是会有的,但世界上重要的事有很多,成为自己显然是最重要的一件。”
她认可自己的性别,这就是紧要的事。
一、性别认知障碍
你有怀疑过自己的性别吗?
似乎多数人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自己的性别。
张克莎是个例外,但不是唯一。
不过,她是中国变性第一人。
许是多数家庭的普遍情况,凡家里有几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总是被当成“女儿”养,张家也不例外。
张克莎是老七,家里最小的那个。
上面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罩着,爸妈疼爱着。
那时候“他”被打扮的像个小女孩,粉粉嫩嫩、圆嘟嘟的,可爱极了,扎着两根小辫子,就更像女娃了。
也就那段日子,“他”过得是极快活的。
是后来再难有的经历。
张克莎也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认为自己是个女孩,只是童年时期就多了几分安静,少了几分跳脱。
院子里的孩子爬树、掏鸟蛋,“她”在家绣花、织毛衣。
街坊邻居时常打趣,说张家生了个假小伙、真姑娘。家里人也不在意,倒也乐意把“他”当女孩养。
慢慢的,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他们是把张克莎当女孩养,从没想过“他”真把自己当成女娃。“他”不和男生一起上厕所、瞎闹,成天和女生打成一团,甚至留起了长发、打扮成女娃模样。
小时候当个女娃养,年龄大了可不兴照旧。
关键是张克莎除了有男性生殖器官外,其余无一不和女孩一样。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调调、喜好的东西等。
“这娃该不会有问题吧?”
老师不止一次找张家人,想让张家人带张克莎去医院看看,有病得早治!
小时候说张克莎是女娃,只当是打趣。
年龄大了说张克莎是女娃,舆论和压力可不小。
这事早在院里传开了。
受到最大影响的,自然是张克莎。“他”不理解自己只是追求自己认为对的性别,怎么就成了有病?
当家里人要带“他”去看病,“他”表现得十分抗拒。
“他”没病,病的是这个世界。
二、初恋,从军,变性
在张克莎人生最灰暗的时候,除了家人给了他一个避难所。
“他”的白月光,也让其有更多勇气面对生活。
那是在医院遇到的一个人。
偶然相遇,一眼万年,张克莎向对方讲述了自己的苦闷、不解,对方说人是可以“变性”的,“他”心思泛络起来,想要“变性”!
对方很支持,表示会陪着“他”。
只可惜,张克莎没等到这天。
没多久白月光参军,再也没能回来,听说牺牲在了战场上。
白月光消失在“他”的人生中,“他”却更加坚定了变性的想法。委托朋友,“他”开始注射女性荷尔蒙。
渐渐,也就有了些女性特征。
不过没做变性手术之前,“他”成了个怪人——既有男性生理特征,又有女性特征,以至于雌雄难辨。
因此,“他”生活很不顺遂。
小时候能生活在父母庇护下,成年了总要出来单独生活。当别人问“他”性别时,“他”说是女性,户籍上依旧是男性。
这事,太难理解、太难接受。
但“他”还是以女性的身份,去了东莞一家玩具厂打工。
只要不查“他”户籍,周围人压根没看出来“他”暂时还是男儿身,包括工厂股东之一肖先生。
肖先生大张克莎三十多岁,鳏夫。
张克莎来工厂没多久,肖先生就注意到了这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女工”。日常偶有关照,那意图再明显不过。
果不其然,没多久肖先生就向张克莎示爱。
谁能知道样样都很女人的张克莎,实际还是个“男人身”。
不管是因自己这特殊情况,还是觉得肖先生年纪太大(比自己爸妈年纪都大),“他”没有回应对方的示爱。
肖先生穷追不舍,没有结果。
倒也不怪肖先生动了心,张克莎的确是一道“风景”。高个子、时髦的衣服,再配上烈焰红唇、性感的手指甲,那模样,实在不难不让男人动心。肖先生也算见过市面,又是香港富商,却少见这样的妙人。
动情的人终究输了一筹,张克莎占了主动。
在工厂做了一年,“他”联系上北京一家医院。
这家医院的阮芳斌先生发表过一篇文章,有关“性别认知障碍”,这让“他”看到了变性的希望。
到了北京医院,主治医生有瞬间错愕。
这是个男人?
若不说话、不亲密接触,只怕没人会认为“他”是个男人。
三、接受自己是最紧要的事
1983年1月,张克莎做了变性手术。
从此“他”成了她。
那是新生,是希望,是对自我的肯定。
她是高兴的,却不曾想过即便成了真女人,生活依旧无法回归平静。
作为中国第一个变性人,实在让人好奇。因此当张克莎在长沙某商场当柜员后,不免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些人都想来看看变性人究竟长什么样,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张克莎被当成了马戏团的猴子,被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一如年少,她想不通明明自己已经变性成功,为什么活的还是这么难?万幸,她遇到了一个爱她的男人。
那个男人不嫌弃她的身世,是真心爱她的。
两人有过一段美好甜蜜的时光,最终还是败给了世俗。
男人的父母打死都不同意儿子交往一个变性人,在男人父母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她和男人分了手。
分手之后,张克莎绝望了。
世界之大,难有安身之所。
她想起了东莞工厂的肖先生。
这些年她实在太累了,疲于应付世俗的眼光,一次次逃避、妥协,而她只不过就想做个普通女人。
她知道,这个愿望太难实现了。
她想要逃避。
肖先生成了她唯一的港湾。
张克莎不爱肖先生,只是想利用肖先生去香港生活。
在肖先生安排下,她去了香港。在那个没有人知道“张克莎”的新环境,她生活的格外轻松、自在。
至于肖先生?两个人只是领了个结婚证。
到香港之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她做过保险、当过模特,还认识了一个男人。许是独处异乡,又或是终于能随心所欲,她热烈的爱着那个男人。
即便她当时并没有离婚。
好景不长,某天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她的老乡。
在香港,她是时尚之花,是许多男人争相追求的目标。可在她心里,过去那段难堪的回忆不断扎根、发芽。
得到的越多,她越害怕过去被人揭开。
老乡利用这点,不断敲诈勒索张克莎。张克莎前前后后给了老乡几十万港币,依旧没有摆脱噩梦。
无奈,她孤身一人去了台湾。
在那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认识她。
可她还是担心某天被人认出来,再不复从前高调,不过是开了家小餐馆。
但她很认可自己女人的身份,并不愿做个灶台妇。因此她还是参加了一些选美比赛,甚至进入了决赛。
只有她知道,这些生活依旧如梦如幻。
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过去被揭开,一想到一双双陌生的眼睛看着她,对她指指点点,她整个人都要疯了。
直到母亲、肖先生先后逝世,她才意识到这些年自己错了,因为肖先生跟他夫妻多年,死都不知道他曾是男儿身。
明明是个那么有勇气的人,怎么就变得畏缩?她都有勇气违逆世俗眼光做变性手术,怎么就没了面对世俗指点的勇气?
这个逃了许多年的女人,决定不逃了。
她说:“遗憾总是会有的,但世界上重要的事有很多,成为自己显然是最重要的一件。”
于是,她出版了自传小说。
也正是她的勇气,吸引了岩可,他期望和对方共度余生,至此,他这一辈子,一共得到了5个男人的宠爱。
你看,世界这个草台班子从不缺主角。
只要你想成为主角,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因为有人会欣赏。只要有那么一个人、一群人欣赏,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