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语录摘(二)~

内地明星 1 0

“他的幼年环境应该毕竟单纯简单,后来他半被动半主动的选择了简单的生活方式。他很清楚自己的职业环境很复杂,人很容易失足,诱惑特别多,他就刻意保持了这种简单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他想事情就特别直线思维。”

“你别把你朋友的状态想得太复杂,他现在这样就跟小学生明天上课要考试,他在不安、在害怕。”

“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哪里不一样了。都是在害怕的时候会找自己喜欢熟悉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嘛。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知道给他塞个他喜欢的玩具,人长大了就会自己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安慰自己了,那你朋友熬夜看书看电影不好,是不是找个女人你就能接受了?”

不是说好剧本就一定要复杂,太复杂的东西其实是不适合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上展现的,因为时间关系,电影上的逻辑应该尽量简单易懂,观看门槛越低越好,能让观众升起共鸣的越多越好。

“年轻的女演员在出道初期立的形象会跟随她们至少大半生。初恋、少女教主、甜妹、假小子,等等。形象出众和个人气质出众的女星不用自己争取,观众会自动自发的给她定性,到时公司或团队引导一下就可以,其余的女星就需要自己去争抢类似的头衔了,演一个类似的角色,多拍点硬照,找水军吹上十年,差不多就行了。

但观众认不认是另一回事。”

家务活有家政,出入都是豪车,进出有助理拎包、开车、做一切琐事。

对于这些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小明星们,公司一边用繁重的工作来压榨他们的精力,一方面用高档奢侈的生活享受来驯养他们,为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由奢入简难啊。

现代社会已经不流行包身工了,合同定得再严格,明星真要跟公司撕破脸对薄公堂,那就是鱼死网破,大部分公司还是想走润物无声的路线的。

金钱物欲就是另一道枷锁了。

圈子里的新人是很多的,近年来选秀又特别火爆,到处都是选秀,到处都是综艺,网红也像井喷一样爆发。

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曝光率的增加、平台的增加,让流量变多的同时,流量也被分散了。

这个市场确实是做大了,但能聚焦在明星身上的视线反而变少了。

以前电视台和纸媒等于是信息垄断,明星火起来特别容易,因为就三个渠道:电视台、电影院、报纸。

现在渠道变多了,大众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

明星和网红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小,当流量可以用来评价一切的时候,明星不得不走下神坛跟素人抢眼球。

所以捧人越来越难了。

但明星赚钱却越来越容易了,因为渠道多了嘛。

票补更是让看电影变成了比喝奶茶还便宜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广受青少年的喜爱。

观影人群的年轻化是电影改革面对的新问题。

资本灵敏的嗅觉让他们提前发现青少年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而非以前事业有成的中青年。

跟以前相比,娱乐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一直升高。

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资本家们梦寐以求的乐土。

换句话说,盘子大了,但谁能抓住当代年轻人的心,谁就抓住了财富密码。

就算每一个城市都需要不同的针对宣传也要不了这么多公司,这些团队都习惯了996和007,没几个不会分身术的。

但他把前十都给占了,其他电影想宣传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这叫什么?

这就叫会花钱。

各个宣传公司也都很给力,迅速制定出了针对各个城市、各个核心区的宣传策略。

比如年轻人为主的地方,像大学城,购票可以得一个特殊的荧光签,就盖在票上,另外票价虽然不能打折,但购票可以同时享受小食八折优惠,买爆米花送可乐。

而在居民区,就不是购票优惠,而是地广铺足,街上所有的公共广告牌上都是《武王传》的海报和视频,保证三步一个,五步两个,广告词再加上“新年跟家人一起看电影”这样直白的宣传口号。

任何推向市场的商品,最后都受玄学掌握,红与不红,爆与不爆,都很难说,观众也是无法预测的,很多时候他们觉得能预测观众,但有时就是预测不了。

先关注的都是路人影评,营销号都是收钱的,公司早就把一万以上粉的营销号都给统计过了,到时看他们的影评的转评赞数再来集中攻破。

路人影评有吹的也有骂的,但总体以夸的居多。

妥了,路露安排的水军立刻跟上,一时之间,仿佛全网都有人去看了《武王传》,连体育论坛和风水论坛和股票论坛都有。全方位无死角开始轰炸。

毕竟哪怕宣传了大半年,但可能还是会有人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最近上映了,哪怕有央视天气预报前的开屏广告,但也可能有人根本不看新闻,或是根本没有电视;哪怕他们铺了地广,但也可能有人根本不上街;哪怕网上宣传了这么久,也可能有人根本不上网。

所以他们只能再去喊一次,到家门口去喊,盼着能多找一些人进电影院看电影。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品牌,电影宣传找赞助除了全国性的品牌之外,也有这种当地的品牌。

来一个地方,怎么能不拜码头呢?

虽然现在没有护官符了,但别的符也是需要请一请的。

不过宣传顺序也不是跟着这个来的,还是要看各地市场的容量,人口多电影院多市民收入多的城市自然要排在前面。

当他发现他和观众的需求越来越背道而驰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太在乎观众的想法了——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他与观众越来越远之后,那他还能拍出观众想看的电影吗?假如他再也拍不出观众想看的电影,那投资者也不会买他的账了,那他的电影之路也跟着绝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状态。

他已经很难跟他的观众产生共鸣,而且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这是所有创作者的绝路,他们终究会失去他们的时代。

假如他不想失去观众,那他就只能向观众妥协。

但怎么妥协呢。

市场和热点。

追星和观影的群体是高度重合的一群人,比起粉丝,游离在粉丝圈之外,却对影视娱乐有消费需求的那一部分就是明星们最想争取的路人,他们称不上是粉,却很容易受影响,因为不是粉,就不会对明星有太高的容忍度,而他们又会对明星有一定的印象,那这个印象一旦变成坏印象,就会影响他们对明星以及明星所出品的电影、电视作品的观感。

直白点说就是:这种观众可能记不住明星做过什么好事,但一定记得明星的丑闻和恶评。

公司会用尽全力推艺人,有的红了,有的没红。没红的自认倒霉,红的人就算离开公司也还能再混几年,不过大部分红起来的艺人细数起来,也就只有在公司手中的时候出过好作品,能在脱离公司后还能翻红的都是少数。

因为公司够专业,公司可以在短时间里不停的试验手里的艺人到底在哪一个渠道可以红起来。艺人自己是没有这么多渠道的。

接的都是国民度高的牌子,别看国产的东西便宜好像不上档次,但就是因为它便宜,所以矿泉水哪个超市都进得去,不管是大超市还是路边小超市都有。运动服也是,各个商业街都能看到他们的店铺,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这种运动服都是很有市场的。

柳苇借着《武王传》提高了逼格,这几个代言则替她铺垫了人气。国民品牌,其实是最容易积攒路人眼缘的代言。

可口可乐每逢节假日都会做推广,给产品换包装,或是推出几个出人意料的新口味。每次推广他们都会请许多人拍广告,从明星到演员到运动员到素人,可口可乐的定位也不止是年轻人的饮料,他们也很注重宣传合家欢、生日、庆功之类的特殊符号,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营销金牌品牌。

现在是暑假,可口可乐的需要就是年轻、运动、动感。

可口可乐看中柳苇物美价廉,路露也看中可口可乐的品牌营销定位,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合同定下来,全国,包括港澳台、新加坡、大马、泰国等地的广告合约。

当然,不是代言,只是广告,包括平面广告。

众所周知的一个现象,就是在影视投资上,男艺人的青春期长,但女艺人常常会带来爆发的关注度和吸金能力。

直白点就是:女艺人容易出巨星,而且更吸金。

小红看捧,大红看命。

捧一个女艺人是很花钱的,需要很多置换的资源,有时她需要带资进组,有时她需要跟品牌交际,有时她需要媒体资源,等等。

又先over~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