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央视名嘴,巅峰时雪藏,最艰难时候回老家摆地摊,如今怎样

内地明星 12 0

赵普曾是央视的金牌主持人,以其独特的主持风格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他却意外被雪藏,随后离职回到老家,甚至一度摆起了地摊。

这一系列变故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好奇。如今,赵普的现状如何?他是否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别再吃老酸奶和果冻了,背后的事儿挺吓人的,不说啦。

2012年4月9日,这条微博,让央视名嘴赵普,这位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泪洒荧屏的“真性情”主播,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彼时,人们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开心辞典》舞台上沉稳睿智的形象,以及《朝闻天下》直播间里亲切专业的播报风格。

然而,这句看似简单的微博,却揭开了他人生的另一个篇章,也预示着他在央视的职业生涯即将迎来转折。

这已经不是赵普第一次因为直率的性格引起大家的关注了。

一脚踏入央视,他就成了特别的存在。

他不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播音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媒体人。

他会在播报汶川地震新闻时,因为感同身受而哽咽落泪;也会在面对日本捕鲸事件时,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谴责。

这种“真性情”的表达,让他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也让他成为了央视舞台上的一股清流。

然而,在体制内,“真性情”往往意味着“挑战”。

明胶事件的曝光,让赵普直面了资本力量的压力,也让他陷入了职业生涯的困境。

尽管他事后解释,央视选择“雪藏”他是为了保护他,但“被消失”的事实,还是让人们对他的处境充满了猜测和担忧。

2015年,赵普主持了最后一期《晚间新闻》,然后就离开了央视。

他将那句熟悉的“赵普在北京,祝您晚安”改成了“赵普在北京,祝您平安”,似乎在暗示着自己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也似乎在向过去告别。

对于赵普的离开,外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他因为一句话说岔了,才被圈子里的人排挤出去的。也有人觉得,他是厌倦了体制内的条条框框,想出去闯闯,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无论真相如何,赵普的离开,都为他的央视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也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赵普的“偏执”

赵普的“真性情”,或许源于他早年的经历。

赵普1971年出生在安徽黄山的一个小山村里。

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去当兵,成了一名装甲兵。

这段军旅生涯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部队,赵普展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

有一次,他意外地被安排在联欢晚会上朗诵诗歌,没想到获得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首长也对他印象深刻,将他调到了广播室,成为了一名广播员。

这段经历让赵普对播音特别感兴趣,也为他后来成为播音员打下了基础。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人开玩笑。

赵普刚从部队回到老家没多久,他爸爸就生病去世了。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赵普非常难过。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方向,赵普决定参加高考,希望能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实现自己的播音梦想。

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学习,赵普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边工作边复习。

他先后在省体育局和安徽省气象台工作,即使薪资微薄,也无法阻挡他追逐梦想的脚步。

趙普經過兩年的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達到了他的目標。

那一年,他26岁了,比班上的同学年纪大不少。

他没有因为年纪大而觉得自卑,反而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他努力学习,勤加练习,很快就成了专业里的佼佼者。

北京电视台的历练

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的时候,赵普得到了去北京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虽然只是做幕后配音,但他依然很珍惜这个机会。

他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句配音,不断积累着宝贵的经验。

1997年春节,赵普特意留在北京,希望能上电视节目露个脸。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年初六,一档栏目因为缺少人手,找到了赵普,让他临时顶替一位外景主持人。

赵普抓住了这个机会,圆满完成任务,也让制片人对他刮目相看。

从那以后,赵普开始逐渐在北京电视台的各个栏目中亮相。

他的主持方式既亲切又自然,还很有专业范儿,很快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随着主持经验的积累,赵普也意识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选择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制片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这段时间,赵普的播音事业发展得很快。

他主持的节目种类越来越多,从新闻到娱乐,他都能应付自如。

2006年,赵普上了央视的《开心辞典》,表现不错,一路进了决赛,后来还得到了去央视工作的机会。

这一年,赵普35岁,距离他第一次萌生播音梦想,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

赵普进了央视,开始主持《朝闻天下》这档节目。

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也是一个更大的平台。

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和对新闻的敏锐嗅觉,赵普很快便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以其沉稳大气、又不失亲和力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央视这个相对严肃的平台上,赵普的“真性情”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赵普正在主持《朝闻天下》。

面对着不断传来的灾情和遇难者人数,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努力保持着播报的稳定。

但当他播报到一则关于地震孤儿的新闻时,他的声音还是忍不住哽咽了,泪水也模糊了双眼。

这一幕,感动了无数观众,也让赵普成为了央视历史上第一个在新闻播报时落泪的主持人。

事后,有人质疑他的专业素养,认为他不应该在播报新闻时流露个人情感。

但更多的人,则对他的“真情流露”表示理解和支持。

他们认为,赵普的眼泪,代表了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哀思。

汶川地震的报道让赵普显得特别真诚,大家都记住了他的真实性格。

而他在之后的节目中,也多次展现出自己敢于直言、敢于挑战的一面。

他会在节目中,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会在面对不公和黑暗时,毫不犹豫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2年的“明胶事件”,将赵普的“真性情”推向了极致,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时,他从一位记者朋友那里得知,市面上很多老酸奶和果冻,都使用了工业明胶制作,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出于对公众健康的担忧,赵普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条消息,并提醒大家谨慎食用。

这条微博就像一颗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讨论,也让一些利益集团感到紧张。

很快,赵普的微博就被删除了,他也被央视“雪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四个月。

回归初心

回到家乡后,赵普创办了一家手工制品公司,专门推广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

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赵普还亲自上阵,拍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不要叫我匠人》。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他走访各地,寻找民间手艺人的经历,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高超技术和文化魅力。

赵普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

他的公司发展得很快,产品卖到了国内国外。

他也成为了传统文化领域的知名人物,经常受邀参加各种论坛和演讲,分享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结语

从央视名嘴到乡村创业者,赵普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无论身处哪个位置,他始终保持着那份“真性情”:敢于直面现实,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向任何压力低头。

他曾经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不惜得罪资本力量,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也曾经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央视的光环,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但无论遭遇什么,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初心,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坚持。

在赵普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偏执”的理想主义者,也看到了一个“破局”的行动派。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对梦想的执着,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信息来源:

网传央视主播赵普辞职或回母校中传 崔永元刘春送祝福——央视网

标签: 央视 赵普 摆地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