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半年演178场,为志愿军捐飞机,与三婚丈夫相濡以沫

内地明星 2 0

常香玉半年演178场,为志愿军捐飞机,与三婚丈夫相濡以沫

世人皆知常香玉是豫剧皇后,却鲜有人知她还是一位热血报国的巾帼英雄。1951年,这位29岁的女子带着59个剧团成员,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募捐之旅。她为何要在半年内演出178场?她究竟想要捐什么给志愿军?而她的三婚丈夫又在这场壮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更让人好奇的是,一个从"戏子"到"人民艺术家"的蜕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戏子"到"豫剧皇后":常香玉的艺术之路

要说常香玉的艺术之路,咱们得从她9岁那年说起。那年,一个叫张妙玲的小姑娘,跟着爹爹张福仙学起了戏。谁曾想,这一学不要紧,竟然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

张妙玲天资聪颖,学戏像猴子掰玉米,三下五除二就把老师教的功夫学得滚瓜烂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张福仙突然中了哑药,再也唱不了戏了。这可如何是好?张福仙一筹莫展,最后想到了自己的好兄弟常老大。就这样,小妙玲跟着爹爹投奔了常老大,从此改名常香玉。

常香玉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个好彩头。果不其然,10岁那年,小香玉第一次登台,就把观众们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那小身板儿,那细嗓子,那一颦一笑,简直就是天生的旦角!

13岁那年,常香玉主演了《西厢记》。这一演不要紧,整个开封城都轰动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谈论的都是这个小姑娘。有人说:"这常香玉,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儿下凡来了!"还有人说:"咱们开封,终于出了个了不起的角儿!"

就这样,常香玉成了开封的名旦,创立了自己的"常派"艺术风格。啥叫"常派"?那就是把传统的豫剧唱腔和表演,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韵味。常香玉的唱腔细腻婉转,表演生动传神,一出场就能把观众的魂儿给勾走。

可是,在那个年代,当"戏子"可不是什么体面事。常香玉虽然名气大了,但在很多人眼里,她还是个"下九流"。有人说"戏子无义",还有人说"戏子误国"。这些话,常香玉没少听,可她从来不以为然。她常说:"咱们演戏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开心,让大家伙儿忘记烦恼。这有啥不好的?"

新中国成立后,艺人的地位可就不一样了。毛主席说:"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这话一出,常香玉感觉自己浑身都有劲儿了。她不再是"下九流"的戏子,而是新中国的主人!

这时候,常香玉的戏路子也越发宽广了。她演《花木兰》,那英姿飒爽的木兰将军,让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她演《拷红》,那坚贞不屈的红娘子,又让观众们感动得稀里哗啦;她演《断桥》,那凄美动人的白娘子,更是让观众们如痴如醉。

有一次,常香玉在台上唱《花木兰》,台下坐着一位老大爷。这老大爷看得入了迷,等戏唱完了,他站起来对着舞台大喊:"好啊!好啊!这才是咱们中国的好姑娘!"

常香玉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戏唱得更好,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这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常香玉听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她想:"咱们在后方过着安稳日子,前线的弟兄们却在打仗。这怎么行?得想个办法帮帮他们!"

这一想,可就有了后面那惊天动地的故事。常香玉要捐一架飞机给志愿军!这个决定一出,可把大家伙儿都吓了一跳。有人说:"常香玉,你疯了吧?一架飞机多贵啊!"可常香玉却说:"再贵也得捐!咱们演戏的,也得为国家做点儿事!"

就这样,常香玉带着她的剧团,踏上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募捐之旅。这一走,就是半年,演了整整178场戏!这178场戏,不仅让常香玉圆了捐飞机的梦,更让她从一个"豫剧皇后",成长为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爱国壮举:半年178场演出背后的故事

1951年的中国,战火纷飞。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浴血奋战。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尊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豫剧名角儿常香玉要捐一架飞机给志愿军!这个消息一出,可把所有人都震住了。要知道,一架飞机可不是小数目,那可是15亿元旧币啊!这么多钱,常香玉哪来的?

原来,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在广播里听说,志愿军一个连队在高地上被100多架敌机狂轰滥炸,全部壮烈牺牲。这个消息让常香玉夫妇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常香玉就对丈夫说:"咱们捐一架飞机吧!"

说干就干,常香玉把自己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家里唯一的运输卡车,卖了!嫁妆首饰,卖了!就连平常最爱戴的金戒指,也卖了!可是,这些加起来还是杯水车薪。

就在常香玉一筹莫展的时候,西北局的一位书记给她出了个主意:"香玉啊,你们剧社可以打着给志愿军捐飞机的旗号,到全国各地去巡演。这样既能完成捐飞机的承诺,还能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

这个主意可真是让常香玉眼前一亮!她立马召集剧社的成员,说明了情况。可是,当大家听说要在半年内演出200场,筹集15亿元旧币时,都傻眼了。有人劝常香玉:"要不咱们捐个大炮或者坦克吧,压力小点儿。"可常香玉却坚定地说:"不行!咱们既然说了要捐飞机,就得说到做到!"

就这样,1951年8月,常香玉带着59个剧团成员,踏上了这场艰苦卓绝的巡演之旅。从西安出发,辗转郑州、信阳、开封、新乡、长沙、广州等地,每到一处,都是场场爆满。

常香玉的拿手戏《红娘》《白蛇传》《花木兰》,更是让观众如痴如醉。每场演出持续3个小时,常香玉唱得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可她硬是咬牙坚持下来。

有一次在武汉演出,常香玉发起了高烧。剧团的人都劝她休息,可她却说:"咱们的志愿军在前线打仗,连命都不要了。我这点儿病算什么?"说完,她就强撑着上了台。结果,这一场演出刚结束,常香玉就晕倒在了舞台上。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引发了更大的捐赠热潮。在广州的中山纪念堂演出时,一位南洋华侨专程跑到后台,把一块金表捐给了剧团。这块表在拍卖时,被一位观众以60万元买下。可这位观众转身就又把表捐给了剧团。第二位观众也是如此。就这样,一块不过值万把块的金表,竟然为剧团筹集到了1000多万元旧币!

常香玉为了这次巡演,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她的三个孩子,大的不到7岁,小的才3岁,全都托付给了西安的保育院。每次想起孩子们,常香玉就默默流泪,可她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就这样,半年时间,常香玉带领剧团演出了178场,观众达到31.23万人次。他们不仅完成了15.2亿元的筹款目标,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1952年2月,常香玉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她捐献的米格-15战斗机正式命名为"常香玉号",郭沫若亲自为飞机题名。这架飞机很快就飞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香玉的行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捐献热潮。无数姑娘捐出了自己的嫁妆,许多老人献出了一生的积蓄。到1952年6月,全国捐款总额折合新币55650.37万元,可以购买3710架米格-15战斗机!

这一年4月,毛主席看完常香玉的《拷红》后,连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我该向你学习。"1953年,常香玉随代表团到前线慰问演出时,彭德怀将军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常香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文艺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艺人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这178场演出的背后,是常香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对志愿军将士的无限敬佩,更是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陈宪章与常香玉的爱情故事

常香玉的传奇人生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她的丈夫陈宪章。要说这陈宪章,可也是个有故事的人物。他和常香玉的爱情故事,堪称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

陈宪章比常香玉大6岁,在遇到常香玉之前,他已经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包办婚姻,陈宪章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后不幸病故。第二次是在抗战期间,陈宪章在西安战干团艺术班学习时结识的一位女友。为了躲避一位少将军官的求婚,两人不得不连夜私奔。可谁曾想,这段感情最终还是没能修成正果。

1943年,20岁的常香玉在宝鸡演出,一位叫黄子方的老先生给她写戏。这位黄老先生是大兴面粉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个戏迷。有一天,黄老先生把陈宪章介绍给了常香玉。

那天,常香玉刚演完《云台观》,陈宪章就提出了一个意见。他说:"丫鬟唱词'这个人长得眉清目秀,看着人还挺忠厚',眉清目秀怎么就一定忠厚呢?"黄子方听了,拍着陈宪章的肩膀说:"老弟,你提的意见好啊!"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戏剧讨论,却成了常香玉和陈宪章情缘的开始。可是,好事多磨。常香玉遇到了一个叫李月村的地痞,这个李月村点名要常香玉去他家里唱戏,还要留宿。常香玉死活不肯,说听戏可以到剧社来。这一下可惹恼了李月村,他派了很多地痞无赖来骂阵。

常香玉是个要强的性子,面对这种欺负,她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摘下手上的一对金戒指,当着众人的面吞了下去!这一幕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傻了。常香玉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让她吃韭菜喝蓖麻油,可她却一心求死,说什么也不肯吃。

就在这个时候,陈宪章来了。他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说服了常香玉吃下了韭菜和蓖麻油。这一下,常香玉对陈宪章的印象可就大不一样了。

可是,好事多磨。常香玉的父亲发现了两人的事,借着义演募捐的名义,带着剧团辗转来到了汉中。原本说为灾民义演七天,可七天后父亲又借口观众多,又多停留了一段时间。常香玉心里明白,父亲这是要拆散她和陈宪章。

在汉中呆了8个月,杳无音信。常香玉决定偷偷回去问个清楚。她出钱出路费,让一个回家办事的小师兄顺道带自己回宝鸡。当常香玉突然出现在陈宪章面前时,陈宪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常香玉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做小老婆;第二,决不嫁当官的;第三,不能嫌弃她是唱戏的,结了婚就得跟随她的事业。陈宪章二话不说,全都答应了。1944年6月,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只有4个人参加。

从此,陈宪章放弃了自己的仕途,专心为常香玉写剧本。他们夫妻同心,相濡以沫56年。在常香玉决定捐飞机的时候,陈宪章全力支持。他不仅帮助常香玉筹划全国巡演,还亲自参与到演出中去。

有一次,常香玉在武汉演出时发高烧,陈宪章心疼得不得了。可是常香玉坚持要上台,陈宪章就在后台准备了热水和药,随时关注着妻子的状况。演出结束后,常香玉晕倒在舞台上,是陈宪章第一个冲上去把她抱了下来。

在那半年178场的巡演中,陈宪章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常香玉。他帮助安排行程,处理后勤,有时还客串演出。虽然他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却是常香玉最坚强的后盾。

1952年2月,当"常香玉号"战斗机正式命名的时候,陈宪章站在常香玉身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个笑容里,有对妻子的骄傲,也有对自己付出的肯定。

陈宪章和常香玉的爱情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表白,更是平凡生活中的相互支持和理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陈宪章和常香玉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国之歌。

超越舞台:常香玉的社会贡献

常香玉的人生舞台,可不止戏台子那么大。她不仅是豫剧皇后,更是一位热心社会事业的巾帼英雄。这不,让咱们瞧瞧她在舞台之外都干了些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首先,得说说"香玉剧社"这个响当当的名字。1946年,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一合计,觉得光自己唱戏还不够,得把豫剧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于是,他们就成立了这个剧社。你别看名字里有个"香玉",可常香玉可从来没把它当成自己的一言堂。

有一回,剧社里来了个小姑娘,说是想学戏。常香玉一看这姑娘,瘦瘦小小的,嗓子还有点哑。旁边的人都说:"这样的条件,怕是学不好戏吧?"可常香玉却说:"咱们不能光看表面。既然这姑娘有心学戏,那就得给她机会!"

就这样,常香玉亲自指导这个小姑娘。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教她基本功;晚上演出结束后,再教她唱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小姑娘后来真的成了豫剧界的一颗新星!

常香玉常说:"咱们'香玉剧社'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们豫剧界所有人的家!"在她的带领下,"香玉剧社"成了豫剧人才的摇篮,为豫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常香玉整天忙着演戏、教戏,哪还有时间管其他事儿啊?嘿,你可别小看了咱们的香玉姐!她不仅是个好演员,还是个称职的人民代表呢!

1954年,常香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可不是什么虚衔,常香玉可是把这个职责当成了分内之事。每次开会,她都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建言献策。

有一次,常香玉在河南农村视察,发现很多地方还没通电。她立马把这个情况反映上去,并且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为河南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常香玉还特别关心教育问题。她经常到学校去看望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一回,她发现一所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连基本的文具都买不起。回去后,她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并且自掏腰包,给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买了一批文具。

晚年的常香玉,更是把精力都放在了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她说:"咱们豫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不能让它在咱们这代人手里断了!"

为了培养更多的豫剧人才,常香玉设立了"香玉剧社奖学金"。这个奖学金专门用来资助那些家境贫困但有豫剧天赋的年轻人。常香玉说:"只要是有心学戏的,咱们就得支持!"

有一年,一个叫小李的姑娘来应征奖学金。考官们都觉得这姑娘条件一般,想要淘汰她。可常香玉却坚持要亲自考核一下。结果这一考不要紧,常香玉发现这姑娘虽然基础不太好,但悟性极高。最后,小李不仅获得了奖学金,还在常香玉的指导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豫剧演员。

常香玉常说:"咱们豫剧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她鼓励年轻演员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在她的影响下,豫剧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秀,为豫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常香玉的社会贡献,远远超出了舞台的范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个艺术家不仅要在台上唱好戏,更要在台下做好事。她的故事,不仅是豫剧界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艺术界的楷模。

永恒的传奇:常香玉的艺术与人生启示

说起"常香玉号"飞机,那可真是一段传奇。1992年3月22日,已经69岁高龄的常香玉来到航空博物馆,终于见到了这架她用半年178场演出换来的战斗机。这一刻,常香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轻轻抚摸着飞机的机翼,仿佛在抚摸一个老朋友。

"常香玉号"飞机不仅是一架普通的战斗机,更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象征。它见证了一个戏子如何成长为人民艺术家,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美援朝的壮举。这架飞机,就像是常香玉艺术生涯的缩影,充满了传奇色彩。

说到常香玉的艺术贡献,那可就说来话长了。她的"常派"艺术,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常香玉常说:"唱戏得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为了做到这一点,她没少下功夫。

有一回,常香玉要演一个农村姑娘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特意跑到农村去住了一个月。白天,她跟着村里的姑娘们下地干活;晚上,她就和大伙儿拉家常。一个月下来,常香玉不仅晒黑了,手上还长满了茧子。可就是这一个月的体验,让她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

常香玉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表演上,更体现在她对豫剧艺术的改革上。她觉得,豫剧不能一成不变,得与时俱进。于是,她大胆地在传统豫剧中融入了现代元素。

有一次,常香玉演出《花木兰》,她突发奇想,在木兰从军的场景中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这一创新可把观众们看傻了眼,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可常香玉却说:"艺术不怕争议,就怕没人讨论。"

常香玉的这种创新精神,深深影响了后辈艺术家。有个年轻演员曾说:"常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怎么唱戏,更是怎么创新戏。"

常香玉的人生哲学,也给了后人很多启示。她常说:"人这辈子,不能光图自己快活,得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这句话,她是说到做到。

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带头捐献飞机的事迹,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可鲜为人知的是,除了捐飞机,常香玉还多次到前线慰问演出。有一次,她在离前线阵地不到10公里的地方搭台演出。炮声隆隆中,常香玉唱得声嘶力竭,台下的战士们听得热泪盈眶。

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她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带有浓厚的爱国主题。比如她的代表作《花木兰》,就是歌颂巾帼英雄的爱国精神。常香玉说:"咱们演戏的,就是要唱出老百姓的心声,唱出咱们的家国情怀。"

常香玉的艺术生涯,走的是一条艰辛但光明的道路。从最初的"戏子"到后来的"人民艺术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艺术家的社会价值。她常说:"咱们演员,不能只会演戏,还得懂得做人。"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与世长辞,享年82岁。她的离去,让整个豫剧界为之哀悼。可是,常香玉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人说,常香玉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豫剧。她的人生经历,她的艺术成就,她的爱国情怀,都值得后人铭记。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什么是"家国情怀"。

常香玉的故事,不仅是豫剧界的骄傲,更是中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她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如何在艺术与人生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将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这,或许就是常香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