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第二故乡,为何是吉林市?

内地明星 14 0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种类中影响力最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是中国的国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说起京剧,人们自然想到北京城。实际上,真正促动京剧发展为中国国粹之一的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泛传播。其中,吉林省吉林市就是京剧发展史上极为辉煌的一笔。

影响京剧发展史的科班根源在吉林。吉林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对应的是一众京剧名角。因而,中国梨园常有一句话: 吉林市堪称京剧第二故乡

且听吉吉细细道来……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成形于咸丰年间。光绪年间,京剧传入吉林城就迅速打开了局面。 早在同治八年(1869年),吉林市有记载的戏台、戏楼就达十多处,城里乡下听戏、看戏的文化氛围均非常浓厚。

光绪十一年(1895年),京城演员胡少卿来吉林市进行京剧演出时,感到这里十分适合发展,遂决定安家于此。渐渐地,京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登上的舞台都是吉林城丹桂茶园、斯美茶园、群仙茶园、庆升茶园、同乐茶园、康乐茶园等名声响当当的大戏园、大戏楼。名家频至,票友踊跃,京剧在吉林演出受到格外隆重的欢迎,一度掀起了京剧地域化传播的热潮。

▲吉林市博物馆牛子厚与京剧艺术展览 来源:文化下午茶儿LTV生活频道

人们要问:为何偏偏是吉林?为何这里如此顺理成章地接受并喜爱起京剧来?这就要说到牛子厚,京剧在吉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名字。

牛子厚出身的牛氏家族“吉林牛家”五代经商,到牛子厚这一辈已经历了四代人的打拼。吉林牛家生意做得大,当家人眼界开阔,涉猎广泛。这一家的乐善好施和热爱艺术是远近闻名的。年轻时,牛子厚就经常把民间艺人请到家中,教自己学习乐曲知识、乐器演奏的技法和唱腔唱法,并付以不菲的报酬,由此,他对京剧、戏曲、民乐的热爱贯穿一生。

▲牛子厚(1866年~1943年)

喜好京剧的吉林人不算少,那么牛子厚对京剧发展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呢?这还要从1901年的一场生日宴说起。那一年,为了给母亲献上一份生日大礼,牛子厚通过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叶春善先生的协调,专门把北京“四喜班”的京剧名家请到了由他一手创办的吉林城康乐茶园。演出很轰动,母亲很高兴,牛子厚也有了办戏班的想法。

▲富连成社 来源:吉林大喇叭

1901年,牛子厚出资在北京创立“喜连成”京剧小科班,把管理科班的重任交给叶春善,1904年再投入巨资在北京琉璃厂西南园正式创立戏班,并从三个儿子喜贵、连贵、成贵名字中各取一字,为戏班命名为 “喜连成”社,要求其在北京与吉林两地演出,所需费用每年可达上万两白银,全部由牛家出。

戏班成立后,范福泰(老生)、姚增禄(武生)、苏雨卿(青衣)、宋起山(武功)、勾顺亮(秦腔)、唐宗成(文武场)等京剧名家都是这一科班任教的教师,可见规模之大。前来学戏的弟子潜心练功,技艺日臻精湛,加之叶春善管理有方,牛家资金保障到位,很快,“喜连成”就成为北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前后两期招收了60多名学员。

▲“喜”字科六大弟子 来源:凤凰大视野

1912年,牛子厚因家族财产之事,欲将科班出兑。“喜连成”科班遂改名为“富连成”。科班迁至北京市北柳巷,班主依旧是叶春善。今天,人们将“喜连成”与“富连成”合并,称其为“喜富连成”,是对那一代巨商的尊重,对牛子厚所做贡献的肯定。

“喜富连成”科班,历时40余年,共办“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班。入科学生达到900余人。某种意义上,吉林城对中国京剧艺术事业的继承和推广方面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京剧发展除四大徽班京剧之外的第二个巅峰。 “喜( 富) 连成”科班被称为“京剧的第一科班”“中国京剧的‘半部京剧史’”。

▲富连成第五科全体学生合影

1952年3月,京剧名家梅兰芳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踏上了吉林这块他一直向往的土地。延绵深厚的情感萦绕心间,来东北义演刚结束,梅兰芳就乘车,来到吉林城北沙河子乡晓光村牛家山祖茔——他来凭吊“老东家”牛子厚,站在墓前恭恭敬敬鞠了三躬。

▲梅兰芳(1894年~1961年)

梅兰芳先生为何如此尊重牛子厚?还要说回“喜连成社”。1907年,14岁的梅兰芳就曾来此学习,当时名为梅喜群。进入名角济济的“喜连成”时,“带艺入科”的梅喜群虚心请教,刻苦练功,深得叶春善赞赏。

1908年,叶春善率“喜连成”到吉林演出,梅喜群位列其间,表现出色。对于眼前这位功底深厚、气宇轩昂、技艺超群的京剧演员,牛子厚十分重视,不过他认为梅喜群这个艺名还不够理想,于是亲自为其改名,从松、竹、梅、兰四君子中,取“梅”“兰”二字,成“芬芳”之意,寓指高洁。 可以说,吉林是梅兰芳名字的诞生地。

梅兰芳功成名就后,念念不忘牛子厚的知遇之恩。他不止一次公开表达感谢:“没有牛子厚,就没有喜连成科班,自然也就不会有我梅兰芳了。”

▲京剧 《贵妃醉酒》

▲新兴园饺子馆喜连成京剧大舞台 来源:江城日报

回眸屏息间,中国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裘盛戎、袁世海、谭元寿都是从“喜富连成”走出来。因而,即便“喜富连成”科班1948年停办,京剧也已在吉林扎下了深深的根,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1954年4月,当时划归吉林省文化局管理的京剧团改为吉林省京剧团,陈正岩(文武老生)、王凤燕(小白玉艳)、张啸宇(花脸)、康慧兰(荀派·花旦)、蔡静(刀马花旦)、降鸣兰(叶派小生)等为该团奠基的京剧名家皆曾受益于“喜富连成”科班。

▲ “喜(富)连成杯”京剧票友大赛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吉林市还成立了艺术京剧班、京剧团。后来又成立了吉林市青少年宫戏剧班、市少儿艺校京剧班,将京剧艺术播撒至下一辈心中,推动京剧传承与发展。

▲吉林喜连成京剧艺术公园 来源:江城日报

京剧在吉林的发展会走出怎样的轨迹?我们可以在吉林省京剧团、吉林市京剧研究会、少儿京剧团、吉林市群众艺术馆,甚至在新兴园饺子馆搭建的喜连成京剧大舞台、吉林市新开放的吉林喜连成京剧艺术公园中寻找答案……

▲新兴园饺子馆喜连成京剧大舞台 来源:江城日报

京剧第二故乡,你知道是吉林市嘛?

标签: 京剧 故乡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