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通过艺术向世界发声 ——简论赵丹的书画艺术

内地明星 1 0

赵丹,原名赵凤翱(1915.8.7—1980.10.10),电影表演艺术家。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扬州,从小随父生活在南通。

代表作:《琵琶春怨》(1932)、《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儿女》(1933)、《十字街头》(1936)、《马路天使》(1937)、《中华儿女》(1939)、《遥远的爱》《关不住的春光》《乌鸦与麻雀》(1948)、《武训传》(1951)、《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

著作:《银幕形象创造》《地狱之门》《赵丹书画集》等。

赵丹是我国第二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大师,第一位是作家老舍。

从20世纪30年代起,赵丹在中国戏剧、电影艺术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把自身的“艺术基因”演绎得淋漓尽致。半个世纪里,他一直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导演并演出了五十余部戏剧和四十多部电影,创造了上百个性格不同、色彩迥异的角色,给亿万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表演艺术家,他的光彩不仅仅来自他塑造的一系列生动感人的银幕形象,更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纪念碑上,而且在世界影坛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他的表演艺术与他深厚的美术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一生除了在演艺领域声名卓著、成就斐然外,在美术领域也是卓有建树,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领域具有很深造诣。

一、天下都乐:表演艺术与书画素养

近年来流行一个词,叫“跨界”。单就电影艺术家而言,就有凌子凤、谢添、李仁堂、唐国强等人,在书画界也是成就突出,但以演员之身寄情画意且得精妙者当属赵丹为之最。

赵丹,这位闻名于世界的表演艺术家,艺术创作是他的专业,翰墨丹青好似是他的“业余爱好”,却同样成就斐然。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爱好。在南通少年时期,赵丹父亲赵子超喜欢赋诗饮酒,古于字画,他经常把赵丹带在身边磨墨写字,培养了他热爱书画的兴趣。但赵丹不只爱作画,也爱演戏;还学过拳术,模仿过魔术;还写过小说、散文和剧本。在私立崇敬中学读中学时,赵丹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了“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他的中学美术老师是当时知名画家楼辛壶先生,在他的指导下,赵丹进行了系统的传统绘画知识学习,这些早年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很好的美术基础。1930年夏天,父亲赵子超找到南通著名画家尤无曲,请他带赵丹到上海学习绘画,尤无曲欣然答应。当时,蔡元培、叶恭绰和黄宾虹商量,要建一座培养具有较高中国文化素养画家的学校。于是,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于1930年初成立。尤无曲带赵丹报考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后来都在老师郑午昌介绍下加入了蜜蜂画社,包括赵丹。第二年,这个学校停办,赵丹等同学都转学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在上海美专,赵丹师从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专攻中国画,他对明清的画家石涛、王石谷等人也很倾慕。在此期间,他接受到更为高级的美术教育,上至五代董源、巨然,下至清代王时敏、王原祁等历史上的正统画家,赵丹心追手摹,提升笔墨技巧,而且重视自然写生,心师造化,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最初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在近代走出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他在这里受到十分严格的美术训练,由此打下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功底,传统书画艺术日益成熟。他几十年来挥毫泼墨,从未辍笔,不仅创作了许多出色的书画作品,而且保存着大量写生画稿。

同时他还热衷于进步的戏剧活动。1932年,在上海美专,赵丹巧遇戏剧家史白,两个南通老乡喜相逢。他俩在校期间,都在学生剧团活动。赵丹突然兴起,指着当时他一直沿用的名字赵凤翱这三个字:“这个名字古色古香的,我想起一个艺名!”周围的人都说好。赵丹认为自己特爱红颜色,连大衣衬里都是选用红色,想起赵红之名,众人哄堂大笑,认为这艺名太女性化。同乡史白洞察其心思说:“我看就取名叫赵丹吧。丹既表示红色,又不直露,雅而不俗。”话音刚落,立即响起一片叫好声,赵丹感激地说:“你把我心里想的,全都说透啦!”

1932年,年仅17岁的赵丹在话剧舞台上的成就,引起了当时明星公司李萍倩的注意,在他极力推荐下,赵丹弃学加入明星公司,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琵琶春怨》,从而开始了电影生涯。他在明星公司先后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儿女》《到西北去》等多部电影,显露了艺术才华。1933年,赵丹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那时他18岁。随后发起组织中国第一个具有一流水平的话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了《娜拉》《大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世界名剧,深受观众欢迎。1936到1937年,赵丹主演了《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优秀影片,掀起了巨大风潮,开创了三十年代偶像电影的先河,赵丹因此一度成为了青年偶像,让他成为了蜚声上海滩的大明星。新中国成立后,赵丹还出演了《武训传》《李时珍》《聂耳》《林则徐》等经典影片,而电影《烈火中永生》是赵丹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他塑造的许云峰成为经典电影形象,电影学者们称赵丹“代表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

由于他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书画创作却变成了“业余爱好”。

赵丹对书画艺术与表演艺术一样,始终充满着激情。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曾评价赵丹的性格特征用了这么一组词:“聪明、开朗、洒脱、敏捷、奔放、幽默……以至顽皮。” 赵丹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创作态度十分严肃。他的画以山水题材居多,有的是严谨的勾勒,有的是淋漓的写意。陆俨少先生与赵丹曾偶遇井冈山,当时陆俨少应邀为井冈山纪念馆作画,赵丹则在那边体验生活。赵丹常去陆俨少处聊天,并借笔墨作画。陆俨少看了赵丹的作品后评价:“零纸整幅,杂置案头,乱抽一帙,随手涂抹,笔墨狼藉,顷刻而成。看似极不经意,而图成之后,奇趣横生,章法谨严,似有宿构者,通幅真气流转,不可羁勒,放浪恣肆,时或明有,皆各自具一种天机灵之致,非人所及。”陆俨少对赵丹书画如此评价,可见赵丹的实力之高。赵丹的画风可以用奔放、洒脱、奇趣等词来形容。《珊珊江上归来》由近至远竖画了一排小船,画面上端几笔淡墨渲染,笔墨洗练构思新颖,仿佛站在山巅俯瞰群舸,令人胸怀壮阔,这是赵丹在细致观察生活后的佳作。

▲赵丹《珊珊江上归来》,尺寸:115.5×59CM,立轴,水墨纸本

赵丹不少画作,行笔草草,笔墨率性,略显随意,但当人们赏读了他的摹古之作以后,就能看到专业画家所具有的深厚传统功夫,那种信手挥写、痛快淋漓的笔墨就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甚至喜欢。

书画讲究笔墨技巧,更追求精神气质,赵丹恣肆、疏放、率性的绘画风格,越看越像他激情澎湃、个性飞扬的性格,自有一种魅力。

▲赵丹《庐山写生》1977年,尺寸:57.5cm×34cm设色纸本

二、画如其人:书画意境与美学思想

中国书画真正核心的灵魂是书画意境,一位杰出的画家所秉承的书画意境就是其特立独行的美学思想,并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创造出美轮美奂、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正如赵丹在表演艺术方面,不同于“本色演员”,而拥有创造多种多样角色的艺术才能那样,他在书画方面,无论是取材和意境,都不是千篇一律,他的艺术创造和他的为人一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这与他的美学思想有关。他的性格特征和美学思想,都直接间接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他的绘画《荷花游鱼》,与他在十年浩浩劫的遭遇时那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有关。

▲赵丹《荷花游鱼》,尺寸:115.5×59CM,立轴,水墨纸本

除了山水画,赵丹也经常涉猎写意花鸟画,无论鲈鱼、公鸡还是石榴、水仙、荷、松、菊、桃等,虽寥寥几笔,皆刻画得生动、可爱、有趣。他画的花鸟虫鱼寥寥数笔,情趣无限,简洁明快,颇具功力。据李苦禅之子李燕回忆:一次,赵丹看望久违的老朋友李苦禅先生,久别重逢,他们四手相握,百感交集,苦禅老人殷殷叮嘱赵丹:“你早年学画,可别丢了,艺多不压身嘛。”“我没丢,现在更想画了,以后我拿来给您看。”赵丹欣然应道。于是,1977年赵丹和李苦禅联手创作《映日荷花》,以朴实的色彩勾勒夏日的灵动。1978年夏,赵丹与刘海粟先生弟子何康理合作了一件作品,何康理画虾,赵丹补鱼及荷叶并题曰:“生机盎然。老友康理画虾,嘱余补成。时在一九八七年夏初,阿丹跋。”

▲赵丹《生机盎然》,尺寸:44cm×95cm

确实,赵丹的书画作品有着中国书画历史上积淀了丰富的笔墨样式,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但是,这精彩是建立在他那独特的形式和技法上的。

这独特的形式和技法是中国书画真正核心的书画意境,是一代代杰出的画家所秉承的美学思想,赵丹也不缺少这样特立独行的意境和思想,并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书画作品。这种美学思想源自于古代中国书画家的艺术创造。

正因为此,我们才得以看到赵丹书画作品的千变万化,才得以看到古代绘画不断突破传统样式和理念的创造精神,才得以拥有被我们称之为功力深厚的笔墨风格。

赵丹在实现银幕理想的同时,没忘记拿起画笔,另一条艺术道路上施展才华,寄托着他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1978年,上海成立海墨画社,画家富华任社长,聘请刘海粟、谢稚柳、唐云、赵丹为顾问。此后,赵丹多次参加市内外书画展览及各类书画活动。其中有一次柳州之行,赵丹在40天内,竟留下200余件书画作品。他最重视的是1978年冬画的《荔枝年年醉红楼——周总理住过的地方》,这是一幅含有深意的作品,使人感到其中奥秘无穷。它是为纪念那座红楼,一株荔枝树,放满画面,鲜实累累,生机勃勃,掩映着远处的红楼,这是真实的景色,更是倾注了赵丹当时的全部心血,给柳州人民留下和蔼可亲的好印象。

▲赵丹《荔枝年年醉红楼》,尺寸:115.5×59CM,横幅

赵丹的书法则是行草,气势雄浑,属于豪放风格的一派。他的《不服老》笔墨酣畅,显示了出纵横挥戈的豪情,流露着乐观顽强的进取精神,这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喜爱的赵丹。

▲赵丹书法《不服老》,竖幅

他在都乐岩书写的书法《天下都乐》更是洒脱奔放,笔墨酣畅,寓意深刻,无人难与比肩。后来,相关部门将这四个大字镌刻在山前大榕树下的岩石上,成为当地一景。

▲赵丹行书《天下都乐》,横披

还是在赵丹绘画早期,潘天寿就对他的才华非常欣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他的画作上题跋:“此帧临簏台尚得运墨意致,若进而求之苍茫古厚可矣,未悉凤翱仁弟何如耶!”赵丹的画风是从中国画南宗正统一脉走来的,他学习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的“元四家”和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的“清四王”,又借鉴了同时期潘天寿、刘海粟等人的技艺。所以他的画风突显了笔墨文化自身的特点,强调“意境”,这是中国文化骨子里的财富,更是强调了有独特的人格和美学思想,追求真正的自由,这恰恰是艺术家进入了艺术最本质的状态。特别是对他的大写意的个人化体悟,一浓一淡一干一湿的千变万化,产生了无限的风景,展示出无穷的境界。赵丹绘画的最大特点一是自由,二是简括,三是活泼富有生机,四是纯个人化的。他大胆突破,不苛守格法。

他所有的作品都创设了极高的境界,是他消化了之前的所有精髓而产生的自由,甚至是反叛的艺术创造,是对能、妙、神的超越,而最终表现了独特意境。正象黄公望《绘宗十二忌》中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传统笔墨意境具有文化的意义,笔精墨妙一定含纳着美学思想,进而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他的绘画,画面大气磅礴而不失沉稳,笔墨酣畅生动,以书入画,颇具洒脱不羁的艺术家风范,这是赵丹绘画的独特之处。赵丹的书画作品笔法灵活,线条交错,笔笔是笔,笔笔见笔,是用笔的高手,在笔精墨妙方面跨度很大。尤其是他强调笔力,笔力见腕力,见强悍,见厚拙,笔力能扛鼎。

▲赵丹《春意盎然》1978年,尺寸:65.5×58.5cm,设色纸本

赵丹的身上长着刚直的骨与快乐的筋。赵丹单纯耿介、孩童般天真无邪的人格气质, 为他的绘画生涯带来源源不断的才情和灵感, 成就了他的书画创造。画家要终身学习,要终身自我教育。尤其中国书画,这一点好像跟西洋画不太一样。西方绘画有才华就够了,把才华发挥出来就可以。中国书画仅有才华是不够的。笔墨一途,重才华,更重道心。道心就是修为,道心的恒久,才是创造高意境的基础。修为多高,决定着境界。修为坚持不了,书画意境也不会很高。修为的概念包含艺术家的美学思想。所以内修心而外益世,这是中国书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书画整体的艺术形态是抒意境、振斯文。这是一个非常缓慢,润物细无声的创造过程。它不是张扬的,不是渴求形式感和爆发力的,这是它与其他艺术形态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中国书画,是意境整体的关照,美学思想重视的是书画的意境之美。

▲赵丹《多子石榴图》,1979年,立轴,尺寸:69×34cm,设色纸本

可以肯定,如果赵丹留在美术界创作发展,凭他已经显露出来的才华,他完全有可能成为成就斐然的专业画家。曾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后来回忆说:“赵丹本来准备去法国留学,继续深造画画。这个人如果坚持画画,一定会有大成就的。不过他后来搞戏剧电影,成就更大些。”虽然赵丹学习的是美术专业,但从事的是表演职业,命运让他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献身于舞台与银幕,书画退至他的“业余爱好”,更是他的第二艺术生命。

三、艺术同源:水墨写意与创作之道

古人云:“艺术同源,触类旁通”,一个著名的演员又是著名的画家,赵丹的书画创作补充了他的表演艺术。同样,他塑造的各色人物形象会,又提高了他事业上的进步,互为成因,相得益彰。正如赵丹在塑造聂耳这个角色时,开始他感到自已和聂耳的相貌不太像,年龄也相差较多,于是尽力借助化妆造型上的形似,而在创作上抓住“神似”的水墨写意。正如赵丹自己说:“我喜欢梅瞿山的作品《百尺云梯》。画家面对黄山有极大的取舍,他去掉许多不必要的东西,突出了最主要的东西。有极大的舍,然后才有极大的取。他着色不多,反倒富丽而饱满。这样,他就把黄山的意境、精神、风骨乃至色彩完美地画了出来。”这绘画上的“神似”给了赵丹在塑造人物方面很大的启发,因而他塑造的聂耳形象取得很大成功。赵丹的绘画艺术和演剧艺术相互渗透,互为成因,正说明赵丹对艺术的用功。也表现了他深刻领悟水墨写意与创作之道的关系。如大胆落墨的《雁荡山龙湫图》,泼墨挥毫的《黄山遇雨图》,风光旖旎的《红牡丹》,轻描淡写的《庐山五老峰》,枯湿相间的《松鼠葡萄图》以及生动的《鳜鱼》,娟秀的《玉兰》等等,都是山水有神、花木传情、运笔自如、生趣盎然的佳作。

赵丹曾说:“一个艺术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给人们以真,以美,以幸福!”在筹备拍摄《鲁迅传》时,他边在绍兴杭州等地深入生活,边见缝插针地抽空去画了许多写生小品。生活给了他分外清新、新奇、有朝气,这与他追求的水墨写意有关。

▲赵丹《富春江榨溪县小景》1978年,尺寸:66cm×33cm,立轴

此幅《富春江榨溪县小景》正是其1957年随《李时珍》摄制组所遇,那不经意间的奇趣妙笔,灵动生气跃然纸上。

这个时期,赵丹重拾画笔,兴致勃勃。可就在赵丹打算在人生的画卷上铺陈他的第二次艺术生命之时,却不幸被查出患上了胰腺癌。1980年国庆节,已经住进北京医院210病房的赵丹,嘱咐夫人黄宗英:“请亚明、富华、蔡耕、汤漾协助收集我的书画,请他们来京,配合北京的画家朋友,筹办展览……我一生的画,让富华、蔡耕、汤漾他们挑选一下,可否出个画刊;办展览时,把‘天下都乐’放突出位置。”1980年10月6日,富华到北京探视,赵丹已不能说话,只写下“病重。展览重要。”几个字。富华写下“知道”后。便火速返沪筹备画展。10月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经审定赵丹的作品后,决定吸收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宗英替他填写了会员表。10月9日,“赵丹书画展”在上海淮海公园开幕,共展出他的书画作品69件。当天夜里,富华又到北京向刚从昏迷中醒来的赵丹报喜,几个小时以后的10月10日凌晨2时40分,赵丹带着满足和遗憾,放下了心中的画笔,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

▲茅盾先生题写书名的《赵丹书画选》

1980年11月,“赵丹书画遗作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983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赵丹书画选》,茅盾先生为之题写画册名;2012年9月14日,“赵丹、赵青父女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2015年8月25日,为纪念赵丹诞辰100周年,“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展出了赵丹国画25幅,大多数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电影期间创作的。

▲赵丹“草书周总理诗”,1980年,尺寸:60×41cm,纸本立轴

欣赏赵丹的书画作品,不仅有他美学思想、艺术特征的相通相融、借鉴启发,还有水墨写意对书画艺术创作之道的精神提升。例如赵丹在出演李白、李时珍、林则徐、鲁迅等人物角色之前,首先调整自己去靠近角色,使自己由内到外地契合表现的人物对象。而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他认为中国书画的水墨写意能起到创作之道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启迪作用。每次电影拍摄抵达一个新地方,也就是他写生作画的地方,遵照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他必然将之写生描绘成画。赵丹先后写生于庐山、黄山、富春江、天目山、浔阳渡头等名山大川,将山水雄姿、寥廓意境,以及自然秀美的风光,悉数尽收画稿之中。赵丹通过长期不懈的写生训练,促成了他在绘画时高度概括的水墨写意和准确的创作之道。

▲赵丹《八哥戏水图》36×61cm,设色纸本

让我们来欣赏赵丹的《八哥戏水图》,这是他去世前两年所作。

画面上大写意两只八哥,一只已戏过水立在水渚之上,一只正戏于水中,写意鲜活,悠闲自在,很有墨韵。喙为淡墨勾写留白,未曾着色。通身漆黑的八哥只在眼中点睛鹅黄,提亮精神。水面淡墨加稍许赭石点皴,笔墨简练,水纹迎着水中的八哥勾写,很有动感。整幅看上去用笔精炼,墨色痛快,有画如其人之感。赵丹此幅《八哥戏水图》,落名“阿丹开笔”,钤印“赵丹”朱文,左下方押“草草不工”白文印。

▲赵丹《桔桔喜欢》,1976年,立轴,尺寸:131.5×33cm

老子曾说“大象无形”,为什么没有固定的形?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无形的,我们的情感是无形的,是流动的,是可变的,而且它是生生不息的东西。而客观的东西是肯定有形的,是长宽高的,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而艺术家的创作之道是从情感出发的,书画艺术的水墨写意都掌握在艺术家的造型手段之后。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有修为的画家都不想画得太形似,水墨写意充分体现了中国书画家的智慧。但它不是工匠的智慧,而是中国文人笔墨的智慧。

文人水墨写意的智慧是最独特的,它要尽量脱离那个象,用来表达自己心智,表达自己内心的另一种东西。用它来抒情,用它来达意,用它来宣泄某种情绪,甚至表达某种主张。艺术家会借用水墨写意,表达一些形外的东西,这样的创作之道就是文人笔墨的发端。

四、存心画中:人文情怀与韵外之诗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为画增色,画为诗印证,诗画一致,乃是中国书画家追求的最高之理想,也是中国书画创作最高之境界。画中表现出的韵外之诗是中国书画所独有的人文情怀,它能较好地解释书画意境的内涵。但是,真正优秀书画意境更多地通过书画的构思章法、色彩、形象等表现出来。赵丹的书画意境表现的美,美在淡淡几笔,包含无限的情思,美在寥寥墨痕,生发无边的联想。正是这种人文情怀才使得他的书画作品具有了韵外之诗、画外之情。

赵丹以其深邃的和抒发的情感,将书画艺术与人文情怀相融合。他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林木花草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法,将人文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书画常常具有超越现实的特性,它通过艺术家的感悟和创造,将自然景物转化为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人们在欣赏赵丹的书画时,也会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心灵寄托,仿佛置身于书画之间,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从中领略到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书画的世界中,感受灵魂的抚慰。

▲赵丹《菊黄蟹肥图》67×68cm,设色纸本

我们再把玩一幅赵丹的《菊黄蟹肥图》斗方。画上一盆菊花,两只大闸蟹,另有一坛老酒。菊花水墨加赭石勾枝写叶,浓墨勾叶筋和双勾花片,花片颜色藤黄,秀姿金英,不辞晚荣,实有曹雪芹的“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之诗意。两只大闸蟹翻身露肚张鳌舞爪,有徐青藤的“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的诗情。金代元好问有《送蟹与兄》诗云:“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清代画蟹名家喻少南在其《稻蟹图》上题诗亦云:“待到无肠供鼎镬,黑黄满腹未全匀。”图上的一坛翻倒的老酒,在向外滴落,正好滴在蟹的身上,得以让蟹“醉舞”。画面构图巧妙,用笔熟练,墨色生动,洒脱之气跃然画上,与赵丹开朗潇洒的性格颇为一气。画毕有上海著名书法家陈和均题款:“祝酒图。狂歌醉舞玉山倒,百年梦圆人未老,金瓯无缺盛世好。”钤印白文:陈和均,题款的引首处加印“神游无极”。

赵丹的书画艺术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他的书画用墨常按古人的“泼墨”“破墨”“蘸墨”“积墨”等在内的多种用墨技艺。不管使用任何一种用墨技艺作画,保持下笔时墨汁的“润”度,是山水画作画的基本要求。正所谓“笔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笔渴时墨焦而屑,墨晕时笔化而溶。”用墨技巧对提升画作意境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比如他泼墨挥毫的《富春江上》就是着墨技艺高深表现画作意境的山水画作代表作之一。

《富春江上》是赵丹的代表作,画作展示的是在远景富春山,在湛蓝的江水中,有几只悠闲地扁舟缓缓从江中驶过。妇人牵着小孩走在江边,颇有雅致远眺江水,仿佛在这美丽的富春江上,常人无法察觉的舒适与闲淡。整幅画动中取静,栩栩如生。表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值得赞颂的是,整幅作品墨气酣畅,淋漓淳厚,极富写实意境。画家通过对着墨的把握,不仅做到水墨湿润意境幽深,更是实现了利用淡水墨的浓淡之别区分远山的凹凸向背的精细技法,令人叹为观止。

▲赵丹《富春江上》,设色纸本,横幅

要创作韵外之诗的书画作品,仅有绘画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生活修养,这就是一种人文情怀。艺术要反映广阔的生活,就必须要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并广泛汲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借鉴、活用。清代唐岱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赵丹《天山放牧》,1966年,尺寸:51.5×25cm,立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赵丹十分注重走近大自然,大量写生,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黄宾虹大师说:“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赵丹也说过:艺术家生活不仅要广,更重要的是深。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要探微钩沉、融会贯通。这样的人文情怀,是高格调、高品味的意境。

▲赵丹《渔人撒网》,1974年,尺寸:50×36.5cm,立轴

书画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表达。赵丹通过对山水景色的塑造和构图的设计,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他的书画也通过对人物、花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书画的韵外之诗还体现在画家对心境的追求和表达上。赵丹通过对书画的塑造和笔墨的运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书画中的山、水、云、雾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象征,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表达出自己对生命、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书画的韵外之诗还体现在赵丹创造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美感。他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光影等元素,都是他对艺术美的探索和追求。他通过对水墨的表现,展现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结语

赵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一生创造了许多书画作品,取材、构思和意境自有特点,千姿百态,洒脱奔放,明朗热情,充满活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受到我国书画界的重视。

赵丹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形象,为中国戏剧和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在赵丹病重临终前两天,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五版头条发表了他的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在全国思想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赵丹的文章发表后,许多报刊纷纷转载,文艺界反响巨大,巴金、冰心、夏衍、阳翰笙、陈荒煤、白杨、张瑞芳等文化名流都表示支持。巴金当年10月11日在《赵丹同志》中这样写道:“赵丹毕竟是赵丹,他没有默默地死去。这正是我所认识的赵丹,只有他才会讲这样的话:我就要离开人世,不怕任何的迫害了。因此他把多年来……积在心上的意见倾吐了出来。”

大起大落有奇福,两度囹圄发尚乌。

酸甜苦辣极变化,地狱天堂索艺珠。

这首诗,是赵丹所作,它是赵丹坎坷一生的写照,也是赵丹创作道路的写照。赵丹晚年不得不独自感叹:“一生多蹉跎,老来复坎坷!”

赵丹不愧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梁天明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