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游记“骗”的38年,一人演多个角色,龙宫原来这样拍出来的!

内地明星 12 0

|xy

编辑|吃瓜崽崽

《西游记》中是经典中的经典,1986年被翻拍成电视剧后好评如潮。

但当年拍摄资金不足,条件又艰苦,根本招不来那么多的演员。

那些形象各异的角色,其实很多都是“一人分饰多角”。

特别是唐僧的仨徒弟,可谓是个中翘楚。

剧组中戏份最多、最辛苦的人莫过于饰演悟空的六小龄童。

但却没人知道,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可不只有“孙悟空”这一个。

六小龄童客串的“跑龙套”角色,数都数不过来。

长安茶客、九尾狐狸、姨婆、白无常、小和尚、老道士……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演不了的。

而“八戒”扮演者马德华也不甘示弱,一人担任十多个角色。

和尚、道士、路人、强盗、天蓬元帅……

“沙僧”闫怀礼出演的角色丝毫不比两个师兄少。

千里眼、观音院和尚、西海龙王、卷帘大将、牛魔王、围观老者……

谁能想到啊,牛魔王和西海龙王原来是同一个人!

当然,除了他们三个人以外,还有不少“龙套专业户”。

大家对“奔波儿灞”想必也有印象,他的饰演者李建成出演的角色高达20多个。

灌江口鬼判、迦叶、增长天王、精细鬼、九灵元圣、朱紫国校尉、黄花观道士等。

虽然都是同一个人扮演的,但却各有特色,不会让人觉得没区别。

还有不少角色是由剧组的工作人员扮演的,看来都是“全能选手”。

戏份这么多,观众可能以为演员的工资很高。

其实不然,就拿六小龄童来说,一集的工资不过60元,后来才涨到75元。

早期6年只拍摄了25集,一共挣了不到2000元,直到12年后才拍摄完剩下的16集。

这待遇还不如普通的工人,养家糊口都困难。

但“小白龙”的扮演者王伯昭却是那个“特别的人”。

当时的王伯昭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可他并不想参演《西游记》。

他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杨洁导演,于是故意报了个高价,想让她知难而退。

可杨导竟然答应了他三集片酬1500元的要求,无奈只好出演。

这件事被曝出后,三个“徒弟”心有怨气,再也没有提到过杨导。

杨导在这件事上做得不地道,但在翻拍经典时却下足了功夫。

众所周知,当年《西游记》耗时六年,边拍边播。

可光前三集的拍摄和后期就花了三年时间,可见其用心。

那时的他们可不像现在的明星,搭个摄影棚就能开拍。

除了天庭、龙宫、地府等场景,其他几乎全都是实景拍摄。

前三集涉及到的景点最多,为了节约成本,杨导决定边走边拍。

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同一处景点的戏都拍完,之后再剪辑拼接。

剧组来到福建时,拍摄了《猴王初问世》中悟空上街的戏份,还顺带完成了《火烧观音院》的拍摄。

成为美猴王之后,小猴子们摘香蕉等场景是在海南的原始椰林。

但剧组的人都不会爬树,那些猴子只能由当地的村民来扮演。

结果村民的表演十分自然从容,拍出来效果意外地好。

石头崩裂、猴王出世后在海边奔跑等镜头都是在北戴河完成的。

但撑着竹筏漂洋过海的镜头却是分了两组镜头,近景在北戴河,远景在福建。

远景的戏份是由“替身”完成的,这可不是因为六小龄童不敬业。

福建的海上水湍浪急,如果水性不好的话,被浪打翻后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六小龄童既不通水性,也不会划竹筏,所以无法拍摄。

刘江发在海边工作,经验丰富,和六小龄童的体型也比较相似,所以剧组邀请他来拍摄了远景镜头。

而六小龄童也没闲着,为了不穿帮,他也得拍摄一些近景的片段。

剧组选择了相对“风平浪静”的北戴河,让他踩在竹筏上做出划船的动作。

为了表现“海上的风浪”,工作人员在竹筏两侧往他身上泼水,以营造更加真实的环境。

可《西游记》中还有一些不那么真实的镜头,又是如何拍摄的呢?

最经典的莫过于龙宫的场景,水下布景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何况总不能全剧组都到水下拍摄吧?

剧组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尝试,总算想到了办法。

他们在摄影棚的地上铺了一块墨绿色的布,又在上面放了一层钢化玻璃。

这样既能通过灯光展示出“深海”中龙宫的明亮,又能保障玻璃不会被踩烂。

龙宫的珊瑚也是由工作人员DIY而成。

美工师用泡沫板裁出珊瑚形状,将其涂上鲜艳的颜色。

再往上面粘一些亮片和镜子碎片,“珊瑚”就大功告成了。

在镜头前放个装满水的鱼缸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拍完再加一个五毛钱的气泡特效,华丽的龙宫就水灵灵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幼年唐僧被母亲放入木桶中随波逐流,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而为了完成拍摄,杨导是真的把一个五月大的婴儿放在木桶中,让他在河流中飘荡。

这番操作,还真是叫人为孩子捏一把汗!

有一集唐僧变成了老虎,观众还以为那是特效,但那的确是一只真得不能再真的老虎。

不得不赞叹,摄影师真是拿命在拍摄!

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拍摄蜘蛛精时的片段。

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暴露的衣着让女演员们难以接受。

后来杨导让她们穿着肤色的衣服拍摄,她们这才同意。

而蜘蛛丝从肚脐中出现的场景需要身体特写拍摄,这又是一大挑战。

最终杨导只能找了男演员当替身,再把画面剪辑到一起。

不知道有没有观众“火眼金睛”发现这个问题呢?

结语

剧组只有一部摄像机,必须多次拍摄才能完成。

不少演员都身体患病,还要坚持出演。

正是有杨洁导演的严格要求和演员尽心竭力地演出,才有了现在的作品。

时代发展了,设备更完善,道具更精良,特效也更真实。

不少剧组都试图再次翻拍,却始终没有一个版本能够超越86版《西游记》。

经典就是经典,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向经典致敬!

信息来源:

搜狐娱乐:《西游记》幕后秘辛:六小龄童的“背叛”与杨洁导演的“看不上”

北京日报客户端:82版《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出书:“我替杨洁讲西游幕后”

光明网:82版《西游记》开机40年,神剧台前幕后故事多

新民晚报:17年前的一次专访,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讲述幕后的故事

澎湃新闻:镜头穿帮、抠图粗糙……《西游记》为何能循环播放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