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刘之冰畅谈“艺术人生”:穿过各个时期军装,两个理想都实现了

内地明星 2 0

三次出演刘伯承、三次出演毛岸英、三次出演瞿秋白……著名演员刘之冰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影视形象。

10月13日下午,刘之冰做客“南图讲座”,以《心中有信仰 人生有方向》为题,畅谈他的“艺术人生”。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这位“60后”艺术家,围绕自己的演艺生涯与人生旅程,讲述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引领线上线下的读者们一同探寻表演艺术的魅力与人生的真谛。

从小被《红岩》圈粉,自豪在电视剧中扮演成岗

从边陲少年,到表演艺术家,刘之冰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影视形象,成为一代代影迷心中的偶像。而他个人最看重的角色,是在电视剧《红岩》中“化身”为自己少年时的偶像。

“我到现在也可以想起,当年我十三四岁,刚刚成为一个艺校学员的时候,看见砖头一样大的录放机,喜欢极了,就是像做梦一样,想我这辈子要有一个就足够了,让它陪着我唱、陪着我跳、陪着我练功、陪着我撒欢,这太幸福了。”刘之冰说,今天把当时的想法说出来,就觉得特别幼稚。

他回忆,在那个物质匮乏、知识结构单一的年代,他受到了一首歌、一幅画、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的影响。那首歌是《我为伟大祖国站岗》,那幅画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那部小说是《红岩》,那部电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海鹰》。

“《红岩》这部小说,我看了十几遍,如饥似渴地反复读。没想到,20多年之后,我会有机会在电视剧《红岩》中扮演成岗。”刘之冰说,他在演艺生涯中扮演过很多角色,但是他最看重的人物依然是成岗,那是他从小因为《红岩》这部小说确立的文学偶像,其原型是陈然烈士。“一路走来,在这种英雄精神的引领下,我觉得太幸福了。我可以有机会成为他的化身,让他走向观众,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他认为,这就是他应该热爱演员这个职业一生的原因。

谈人生理想:小时候有两个愿望,全都实现了

“人要有理想,因为有了理想,你就有人生的方向。有了方向,你就会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行动和坚持。”刘之冰说,这是他成长中的真实感受。

小时候,周围邻居叔叔阿姨们问他:长大干什么?他说,长大要演电影,因为看电影《海鹰》的时候觉得太神奇了。上世纪60年代,在北大荒那样的地方,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孩子脱口而出,童言无忌。没想到,日后居然实现了。

他从小就有两个愿望,除了演电影之外,还有一个理想是当解放军。毕业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如愿进入部队,但是,随着岁月的流淌,在45岁那一年,他被特招入伍,梦想成真了。

“我的军旅形象演得多一些,我穿过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兵种的军装。很多时候,在机会同等的条件下,我会优先考虑去塑造军人的形象,这也是源于少年时期的梦想。”谈起自己塑造的军旅形象,刘之冰满满自豪感。他表示,这些经历支撑着他内心的荣耀与骄傲,也在鞭策着他不断向新的高度去探索。

谈演艺生涯:与战士交朋友,亲历艰苦自然环境

“要想演好兵,其实不容易。”刘之冰现场分享了几段自己拍摄过程中的亲身经历。

2001年,在拍摄18集电视剧《走向喜马拉雅》的时候,当时拍得非常艰苦,一路从四川雅安沿着318国道到了林芝,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当时很多路段上,四个轮子的车,会有一个轮子常常悬空,而三个轮子落地。20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再去重新走过这条路,因为当时对这条路留下了望而生畏的印象。

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兵站,他见到了漫天的鹅毛大雪。“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叫鹅毛大雪。手掌伸出去,大概最多也就可以放上三片。”刘之冰说,窗户的玻璃掉了,钉着塑料布,而屋子里非常闷,电站还没有到发电时间。他趁着天色将黑未黑走了出去,看到一位小战士站着一动不动,肩上的雪积了至少有半寸厚,像雕塑一样站着。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看看他说:“你冷吗?”他回答:“首长,我不冷。”这一说话,肩上的雪就落了下去。刘之冰从军大衣里摸出一块巧克力,塞到小战士嘴里,转身就走。走出了好几步,听到小战士抿嘴说:“谢谢首长。”那一刻,刘之冰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下来了:“我当时就在想,这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星星最亮的地方,我们的战士就像星星一样默默无语驻守着那份忠诚。”

“我走的地方比较多,也是一个乐于和战士们交朋友的人,有意识地去搜集一些感受,把它们长期地汇入我的记忆宝库中,以备将来在创作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从自己的情感宝库当中提纯出来。”刘之冰一直坚信,在赋予每一个角色生命、让他立体地走向观众的同时,角色也在不断地洗涤着他成长的灵魂,这就是彼此共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