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人性沦丧?为争父亲许麟庐的21亿遗产,将亲生母亲告上法庭

内地明星 3 0

2011年8月9日,中国国画大师许麟庐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作为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传人,许麟庐生前手书遗嘱,明确将所有财产留给与自己共同生活七十余年的妻子王龄文。然而,不久后,这份遗嘱的真实性却遭到许麟庐的部分子女质疑,特别是三儿子许化夷,竟通过法律途径将自己的母亲告上了法庭。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家庭的裂痕?

许麟庐的艺术之路与齐白石的传承

1945年,许麟庐由国画大师李苦禅引见,来到了齐白石的住所。当时,齐白石已是艺术圈中的巨擘,其作品以大气磅礴、形神兼备著称。许麟庐对齐白石的作品早有耳闻,此次拜访,他带着对艺术的无限敬意和学习的渴望。

从那天起,许麟庐便成为了齐白石的得意门生,他几乎每日都会到齐白石的工作室,观其作画,聆听大师对艺术的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悟。齐白石对许麟庐的教学非常认真,不仅教授他画技,更重要的是传授他如何观察自然、如何把握生活中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13年中,许麟庐几乎没有一日不在学习和实践中度过。他在齐白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共同讨论艺术,共同欣赏美景,共同品味生活的点滴。

新中国成立后,许麟庐被任命为北京大华面粉厂的经理。尽管职务繁忙,他仍然坚持画艺,每天抽时间练习。1953年,许麟庐决定开设和平画店,这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想法。和平画店的成立很快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画家的注意。

许麟庐的绘画艺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融汇了石涛、朱耷和吴昌硕等历代名家的技艺精华。石涛的放达自如、朱耷的奔放不羁、以及吴昌硕的粗犷有力,这些大师的笔墨技法都在许麟庐的作品中找到了体现。他在严格遵循传统国画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尝试,将这些技法与自己的艺术直觉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画风。

在绘画实践中,许麟庐特别注重民间艺术的表现价值和京剧艺术的动态美。他经常参观各类民间艺术展览和京剧演出,观察那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作品,以及京剧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他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画作中。

2006年,为纪念许麟庐艺术生涯的杰出贡献和迎接他九十岁的华诞,中国美术馆为他专门举办了一次大型的书画展览。展览的筹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了,策展人精心挑选了许麟庐数十年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包括他早期的学习作品,以及后期融合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的创新作品。

展览开幕当天,中国美术馆内人头攒动,许多知名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以及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展览中,许麟庐的画作被巧妙地展示,每一幅作品都配有详细的解说牌,介绍画作的创作背景、使用的技法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许多观众被他那些充满动感的京剧人物画所吸引,驻足观看,不时有人赞叹其独到的艺术视角和技巧。

艺术巨匠许麟庐的辞世与遗产纠纷

2011年8月9日,享年95岁的中国国画大师许麟庐在北京去世,结束了他长达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许麟庐在中国艺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去世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的遗嘱明确指出,所有财产,包括估价高达21亿元的名人字画,全部归其夫人王龄文所有。

这份遗嘱的核心部分是72幅珍贵的名人字画,它们都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杰作。其中包括齐白石的精湛写意画作,徐悲鸿的奔马图,李可染的山水作品,以及李苦禅的花鸟画。

尽管许麟庐在遗嘱中明确表示将所有财产留给妻子王龄文,但部分子女对遗嘱的真实性表示质疑。认为这份手书遗嘱可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伪造的,且认为财产分配的安排对其他家族成员不公平。

2012年7月13日,王龄文收到了一封来自律师的信函,这是一封令她始料未及的信。这封律师函的署名让她感到非常震惊——居然是她的三儿子许化夷通过律师向她发出的法律函件。多年来,许化夷与母亲王龄文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几乎是多年未见。信上罗列的条款,直接表明了许化夷的诉求——他认为,父亲留下的遗产,理应有他的一份。

许家遗产纷争的起点

外人眼中的那个书香门第、家人和睦的许家,很快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原本隐隐存在的嫌隙,在许麟庐遗产的分配问题上彻底激化,家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王龄文在收到三儿子许化夷的律师函时,

王龄文早有预感,许麟庐去世后,家中这些看似和睦的孩子们很可能会为遗产发生争执,但她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展开。尤其是许化夷,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夺财产,让家庭矛盾公开化,家庭关系顿时变得更加紧张。

在她稍稍平复情绪后,律师杨洋小心翼翼地问道:“您说已经很久没见过许化夷了,那您还记得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吗?”王龄文听后,陷入了短暂的回忆。她轻叹一声:“上一次见面?那是几年前了,小八子(许化夷的小名)突然回来过一次。”

杨洋接着追问:“他回来是为了什么?”王龄文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无奈:“还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那幅齐白石的《荷花倒影》。他回来后,什么话也没多说,直接把画给拿走了。”

杨洋皱眉道:“那你们当时就这么给他了吗?”王龄文缓慢地回忆着:“不是我们想给啊,是小女儿许娥当时也在家。许化夷一拿起那幅画准备走,许娥就立刻追了上去。看那架势,两人几乎要动手争抢了。”

杨洋听后,眉头紧锁,继续问道:“那你们二老当时怎么应对?没有阻止他们吗?”王龄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激动地说道:“哪里拦得住啊!我们两老都气得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抢画。当时场面闹得一团糟,根本没人能劝得住。”

齐白石的《荷花倒影》无疑是许麟庐珍藏的名画之一,许化夷的突然回来抢走这幅画,让家族内部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而这次事件,也让王龄文感到,在许麟庐去世后,家庭中的争斗似乎早已不可避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场家族纠纷逐渐演变为一场法律大战。

法庭裁决与遗产纷争的终结

许化夷为了争夺父亲许麟庐的遗产,将母亲王龄文告上法庭,这一举动让他立刻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面对外界无尽的谩骂和质疑,许化夷感到走投无路,他不得不公开发声为自己辩解。他说:“我并不是在争财产,父亲留下的两万多件遗物中,我只提出了72件。”这些被他点名的珍贵字画,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的作品,总估值高达20亿元。然而,在许化夷的说法中,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却被大幅缩减,仅为100万元。

许化夷的解释让外界一片哗然,众人难以理解为何如此珍贵的字画会被他轻描淡写地贬低。人们开始猜测他的真正意图,这是否意味着他别有用心?就在争论激化之时,代表王龄文的律师杨洋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指出,许化夷如此低估这些字画的价值,目的是为了降低诉讼费用。他解释说:“对方之所以将估价压得这么低,就是为了少交诉讼费。”

在争论中,王龄文作为遗嘱的主要受益人,坚称遗嘱的合法性,并向法院提交了相关的证据,证明许麟庐在去世前的遗嘱是真实有效的。然而,许化夷等子女一方则坚持认为,遗嘱可能存在造假,要求法院对遗嘱的真实性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许麟庐遗产争议最终走上了司法程序,历经多次审理,案件复杂且耗时。在案件进入法院后,经过一审、二审和随后的重审,每个阶段的审理都引发了广泛关注。法律程序持续了整整四年,双方都提出了大量证据和证词,争议的焦点一直集中在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

在重审阶段,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仔细审查了所有提交的证据。法院尤其关注的是王龄文提交的手书遗嘱,这份遗嘱明确指出许麟庐将所有财产,包括价值连城的名人字画,全部留给妻子王龄文。

法庭进行了多轮举证和质证,最终确认这份遗嘱的确符合自书遗嘱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国法律,自书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并明确财产分配的意愿,而许麟庐的遗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符合这些要求。法院还考虑到,许麟庐与妻子王龄文共同生活了七十多年,二人的关系稳定而紧密,将遗产留给妻子这一安排在人情常理上也是合理的。

此外,法院指出,提出异议的一方——许麟庐的部分子女,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遗嘱是伪造的。因此,法院在重审中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了许化夷及其他子女的诉求,维持遗嘱的合法效力。这一判决结束了历时四年的家族纷争,也使得许麟庐的遗愿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资料:[1]曹鹏.京城画坛60年——许麟庐访谈录[J].中国书画,2004,0(7):4-27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