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德:沥干陈词滥调的鸡汤口号,友谊才更值得被看见

欧美明星 3 0

Netflix 传记片《奈德》(Nyad),以长距离游泳传奇人物戴安娜 · 奈德的史诗级壮举——从古巴哈瓦那游泳去美国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岛作为故事主轴,讲述了她人生中五次挑战这一极限的过程。2013年,奈德成功完成了这一挑战,全程177公里,耗时52小时54分,还是首位不借助防鲨笼完成长距离海洋游泳的运动员,这一年奈德64岁;第一次挑战时,她才28岁。

先说感受,这部传记片和所有成功人士对自己过往回忆的记录有着相同的叙述方式:一再尝试挑战、出现并解决难题、克服曾经的心理创伤、与同伴的争吵到谅解形成羁绊、努力获得成功,和“成功学”别无二致。“幸存者偏差”已经被许多人一再提及,若没有她在第五次挑战长距离游泳成功,就不会再有关于这一故事的展现。而她在完成挑战后说:永不放弃、追求梦想,年龄永远不是问题、团队十分重要的总结,是一个“上岸”后的人说出来最正确的废话。奈德的成功对她来说也许是必然,这部电影也是对自己高光时刻的记录,我当然敬佩她的毅力、决心和行动力,但我始终在冷眼旁观她的成功,无法共情,这是属于她的生命经历。

“Nyad —— 希腊语的意思是水中仙子‘宁芙’”(Nymph)。这句话是接下来的电影剧情中常常出现的一句话,是奈德父亲从小对她灌输的想法,也让奈德认为游泳是自己的宿命。所以在电影的前半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总是在强调自己经历以及游泳如何伟大的话唠,且一定会把话题带入到游泳的过往,开头一定是水中仙子宁芙。以至于她的好友邦尼,不得不见缝插针撇开话题。

奈德也许意识到了,她总是在阐述昨天的故事,也只剩下自己最在乎。重新在今天书写新的故事才能丰富和完整她的人生,庆幸她有一直陪伴她的挚友邦尼,和40多位理想主义者,愿意与她一起在大海上尝试。

想要实现极致梦想的人,一定程度上都是自私的。奈德是自信的,还有自负,只有这样,她才会如此坚定。而她身边所有人都为她服务,只是为了辅助她,实现一个人类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失败,大家牺牲时间牺牲赚钱机会,被搞得疲惫不堪。而奈德的注意力都在自己,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讲出的话,有时扎人心。团队分崩离析,邦尼也退出了。邦尼说,能不能至少有一次,以我为中心,而不总是你。奈德说,那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吗。邦尼说,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累了,我不能生活始终围着你转。

朋友们因为无法忍受奈德的执拗,相继放弃了与她的合作,这才让奈德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究竟的态度,这也是在她成功后,强调表面上的一个人的努力,却是整个团队的功劳。

同时,让我感叹友谊的力量,还是邦尼。当奈德时隔三十多年再次想要完成曾经失败的挑战时,邦尼也只是觉得奈德在异想天开。可是镜头一转,两人同时出现在沙滩上,邦尼俨是是一个专业的教练,严格把控着所有的流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邦尼当然有担心,在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她提前询问了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都不认为奈德的长距离游泳是一个好主意。只是看到奈德真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她在表达出担忧后还是全心全意地帮助奈德开始了训练。

即便是因为最终的意见分歧,导致了两人暂时的冷战。邦尼还是放心不下奈德,又再次把执行的工作承担了起来。在第五次的尝试时,奈德的身体到达极限时,邦尼跳入水中,一点点地引导和支持奈德撑下去。邦尼甚至在甲板上连续坐了40个小时,观察奈德的状态。两人之间的羁绊已经可以说是彼此血缘外的家人了。

比起奈德子说自话地展现自己成功的元素,电影中展现出的友谊,才是真正的亮点,更是促成奈德成功的关键。

我更喜欢电影在主题之外无意间传递出的价值观,多关注自己的成长和需求,哪怕已经是60岁的人了,依然可以在婚姻、家庭、生育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议题和生命经验,而不是为了随大流,把生命消耗在不适合自己的观念上。

标签: 鸡汤 奈德 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