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监王春阳|为什么是河南卫视?

内地明星 1 0

主编温静导读:不是沉寂后的出圈,是沉淀后的爆发。近年来,在省级卫视长期战况胶着的阵营中,河南卫视凭借着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和创新动能的释放杀出重围,用高级审美打造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现象级影视经典IP。

传媒内参日前对话了河南卫视总监王春阳,探索河南卫视的出圈密码。本文系中广联合会短视频短片委员会与传媒内参、广电头条开展的“新视听、新应用、新场景赋能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调研课题。

作者:唐瑞峰

“全程高能”“每一帧都是文化自信”“把中式美学玩明白了”……自《唐宫夜宴》受到广泛喜爱后,每逢佳节,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精品力作,都让网友直呼“审美一直在线”。外交部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日前落幕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更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卫视为何异军突起?“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如何不断推陈出新?在体制机制改革中,河南卫视又将“破题”?

河南卫视总监王春阳

近期,在河南广播电视台,一场别开生面的“烧脑”对话正在进行,传媒内参对话了河南卫视总监王春阳。这场对话从河南卫视新成立的导演工作室谈起,剖析实务,探究方法,前瞻未来。

不论资排辈

给年轻人机会

传媒内参:近期,河南卫视多个导演工作室成立。能否详细阐述一下河南卫视成立导演工作室的具体初衷?您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达到哪些具体目标?

王春阳:河南卫视在2020年成立了一批工作室,当时主要是基于人员归位和合并的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作室经历了淘汰和筛选,表现优秀的工作室升级为分公司,表现不佳的工作室则因人员分流或无法跟上市场变化被淘汰。之后,我们重新成立了演艺事业部,按照大项目制采用一体化模式整合资源,2022年和2023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均是在这种模式下运作。

到了今年,我们发现,中台模式在调动资源层面遇到瓶颈,大家一旦安于现状,很难推动创新发展。此外,制片中心和财务中心的介入也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复杂。由于体制机制没有捋顺,我们今年决定重新成立导演工作室。

传媒内参:导演工作室如何与现有的节目制作体系相融合,并带来哪些新的创作活力和效率提升?相对其他广电机构,河南卫视工作室有哪些特色?

王春阳:过去,我们在成本控制上较为宽松,更多是基于信任进行“放羊式”管理,今年,我们从衣食住行日常事务、演艺人员统筹再到供应商选择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严格和标准化。

导演工作室在制片中心整体考核框架下实现运作,在这种模式下,制片中心负责整体的吃穿住行和生活保障、艺统负责所有的艺人邀约、财务中心对财务流程严格监管,导演工作室主要负责方案的策划与提案。在制片中心和财务中心的支持下,一体化团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导演更专注业务本身,导演工作室更专注于方案的策划与执行。

与过去不同,今年新成立的工作室采用导演负责制,初衷是真正调动导演的能力,赋予他们更多的调度权力。相比其他广电机构工作室,河南卫视导演工作室在职能上更为专注和精简,导演工作室制更加突出导演个人的风格和专长。每个导演工作室由一位或多位导演主导,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风格策划和执行项目。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导演的个人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吸引和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共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事实上,在演艺活动和节目制作方面,河南卫视实行工作室制和项目制相结合。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演艺活动和节目制作的基本方向。相对工作室制,项目制则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高效的运作方式。当有一个具体的项目需要完成时,我们会组建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共同为项目的完成贡献力量。项目制的核心在于协调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内外部资源,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工作室制和项目制相辅相成,一些大型或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同时采用这两种模式,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传媒内参:从成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再到河南卫视、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一体化运营,河南卫视在资源整合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确保“集团作战”能够高效协同,共同创作出更多优质节目?

王春阳:以往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主要负责节目制作,直接与市场对接,但在平台宣发方面,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作为内容生产单位,缺乏平台资源的支持,难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合并后,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作为河南卫视一个部门,能够更好地利用卫视的全国影响力,统一在河南卫视IP下进行对外宣传,更容易扩大其自身影响力以及拓展业务。这种合并通过河南卫视IP品牌溢价能力,提升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在内容创作上的价值,进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1+1>2”的协同效应。

传媒内参:在工作室制和项目制的框架下,河南卫视将如何进一步激励和培养优秀的导演和创作人才,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王春阳:我们为每位成员设定了比以往高出约1.4至1.5倍的基础薪资。基础薪资外,我们还特别设立了与工作量直接挂钩的工资,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实现多劳多得。作为导演,他们在商业项目中的表现也将直接体现在业务提成上。此外,我们还设有奖金制度,表彰那些表现尤为突出的成员。

总之,河南卫视实施了一套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多元化绩效体系包括基础工资、月度绩效、年度绩效以及单次考核的商务绩效。与过去部门共享收益模式不同,新的薪酬体系更关联到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和成果,进而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内在动力与责任感,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项目制框架中,当一个项目通过后,项目经理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负责协调包括财务、制片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这种机制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为了激励项目团队成员,特别是年轻人才,项目中还设有奖励机制。根据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该框架下,项目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和贡献,而不是他们的资历或地位。这种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在这其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不是沉寂后的出圈

是沉淀后的爆发

传媒内参:近年来,开挂、逆袭成为河南卫视的标签,您如何看待河南卫视的异军突起?

王春阳: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看《大闹天宫》等中国传统动画片,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种文化认同逐渐转化为民族自信和自强,使他们在成年后更加正式地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当这些年轻人到达25岁左右时,他们正好成为了传统文化复兴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的情绪价值需求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物质满足到后来的精神追求,再到现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人们的情绪价值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层次化的特点。年轻人从传统文化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滋养和慰藉,而传统文化则通过年轻人的传承和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河南卫视一直在深耕传统文化,其异军突起并非偶然。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与其说河南卫视是沉寂后的出圈,不如说河南卫视是沉淀后的爆发。

传媒内参:在融媒体时代,河南卫视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王春阳:河南卫视在观众维护上采取了精准定位的策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观众,河南卫视《梨园春》等戏曲节目成为她们日常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45岁左右的中年男性观众,河南卫视《武林风》等节目满足了他们对武术和竞技内容的需求。在晚间黄金时段,河南卫视播放的电视剧以都市剧为主,面向50岁以上的男性观众视剧,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年龄段的收视群体。

河南卫视并没有忽视年轻观众的需求,通过“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网络传播,成功吸引了25至35岁的年轻观众,并实现了从网络端到电视大屏的导流。据统计,约有28%的年轻观众在观看网络版节目后会选择回到电视大屏上继续观看。

为了维持并优化整个河南卫视的观众年龄段结构,河南卫视调整了策略。例如,在电视剧的选择上,河南卫视开始播放年轻观众喜爱的都市剧,以吸引并留住这部分观众。通过这些措施,河南卫视的观众年龄段结构得到了有效优化,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观众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

传媒内参:河南卫视在新视听技术有哪些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和探索,这些技术如何革新广电视听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王春阳:河南卫视的崛起实质上是从技术赋能开始的。我们深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技术的力量不可或缺。特别是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中,传统的舞台展现往往受限于观众的解读能力,因为舞蹈的肢体语言并不总是易于被大众所理解。

为此,我们创新地将舞蹈置于特定的技术化场景中,通过故事化的情节设计,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这种方式不仅让舞蹈变得更加易于理解,也使得舞蹈艺术更加贴近大众,实现了舞蹈的平民化。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AI、XR等多种技术手段,利用技术来传达内容,通过技术传达内容,但技术的核心始终是服务于内容的传达。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让观众能够更快地、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和歌曲背后的故事,直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此外,河南卫视还积极引入AIGC技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提取创作精髓,结合AI动画、VR等前沿技术,努力将文化经典以全新的、更加新颖且富有科技感的面貌呈现给海内外观众。

我们也意识到,目前的技术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AIGC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素材,单凭我们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市场上的一些国潮、国风作品虽然形式新颖,往往过于同质化,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因此,我们在应用AIGC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加入人工的干预,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贴近性。在数字人等领域,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但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敬畏之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从产品到作品、精品

用高级审美打造永恒经典

传媒内参:2021年春晚《唐宫夜宴》节目受到普遍好评,之后《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节目持续“出圈”。《中国节气》等原创文综“集群”如何持续创新以维持节目的活力和吸引力?

王春阳:我认为关键在于用心和情怀。我们不仅仅是在制作节目,更是在创作经典。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而不是仅仅追求收视率和网络流量的产品。我们用心挑选题材、精心编排内容、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画面呈现方式,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同时,我们还注重表达淳朴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能感受到节目的温度和力量。

河南卫视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体现正确价值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用思想的温度感染人、用精神的力量凝聚人,致力于用高级审美打造永恒经典。一个经典作品可以感动一代人,只有把产品转化作品、精品,才有技术含量,才能有引导力,才能去表达思想,才能去感化别人,才能成为经典。

我们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手段,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创新和融合的精神也是我们能够在众多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传媒内参:在新消费环境下,河南卫视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创新经营策略,在产业领域有哪些探索?

王春阳:在新消费环境下,河南卫视采取了多项措施创新经营策略。河南卫视不再依赖传统广告收入,通过文艺节目制作、城市活动展览等多个领域增加收入,使得非广告产业收入已超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预计在今年达到一半以上。

河南卫视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新引擎,充分发挥“中国节日”品牌优势,推出元典少年文化研学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服务;开发唐宫IP品牌衍生文创文旅产品,授权合作国内外头部品牌100余家,使传统文化走进日常、可亲可近;积极融入城市形象塑造,策划实施了信阳茶文化节、洛阳牡丹节、农民丰收节、杂技春晚等重大城市文旅融合的全案营销推广案例,打造了海南黎族文化节“三月三”沉浸式主题实景演出,制作了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宣传片等,开辟以国风国潮焕新城市形象的新模式,实现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底色。

在内容生产上,河南卫视已经成功融入了国潮国风元素,目前正努力将内容与商业化紧密结合,特别是在国潮、国风及国货兴起的背景下,寻找与这些品牌客户的合作契机。

传媒内参:文化传承与融媒创新有着天然的契合关系,河南卫视如何在融媒创新中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

王春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要做到有深度、多层次,关键在于截取具有当下表达能力的历史韵脚,寻找与当下产生对话的文化图景,打造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鸣。

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和传播中华文明的精髓,让民众能够认识到并珍视传统文化。这要求我们将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梳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广电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用心制作节目,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和融合,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观众需求,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经典和精品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媒内参:您如何看待当前广电视听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或挑战?

王春阳: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广电行业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广电行业不仅需要适应新的改革方式,还需要在内容生产、文化传播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等方面做出创新。

首先,广电行业应坚守其媒体职责,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广电行业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生产上,广电行业应注重经典和精品的打造,避免过度依赖花边新闻和短期热点,以长远的眼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观众的认可。

其次,广电行业应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广电行业不再仅仅是一个内容生产者,而是可以与文化、旅游、健康等多个产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广电行业可以拓展其业务范围和影响力,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和更大的社会价值。

最后,广电行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电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电行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全媒体生态链和多元化传播体系,广电行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