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影视发展谈国内女性形象的发展,以及内核变动

内地明星 2 0

大家好,今天是一期小编很久之前就想做的文章,曾经动笔很多次都放弃了,一来是觉得自己知识浅薄,无法更深入的去探讨女性意识。

二来女权主义,近年来在网络上过于被妖魔化,是非常敏感的话题。

一旦想要去探讨国内女性思想的教化,思想觉醒,就不难会谈到"女权"两个字。

那么,作为影视剧博主,小编就从自己擅长的入手,从我国的影视剧时代变迁来聊一聊,中国女性的"女权变化"。

八十年代我国产影视剧市场,大多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为主,还有一些真实事迹为基调,戏曲舞台表演痕迹更重。

除去国内发展原因,更多的是因为那个时候国产影视并不成熟,大多跟着香港影视的脚步在摸索出路。

到了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得益于毛主席语录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国内女性走向了撑起家庭的"能人",正是小编九零后的奶奶辈。

因此1990年,在时代背景下央视推出一部大型长篇剧《渴望》

当年这部剧一经播出就火遍全国,几乎形成了全民观看的地步。

小编想,如果你是8090后人,即便你没有看过这部剧,但你一定听过这部剧的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

因为在此后的很多年,它依然经典流传。

《渴望》里的女主刘慧芳是一个温柔善良,却坚强独立的女性,她为家庭付出,为孩子隐忍,背负家庭责任,是一个好妻子。

这样的女性,在后来的年代剧里是不算特别,却是当时那个中国大环境下最让佩服的女子。

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这部剧,一定是觉得女主受尽委屈,替她抱不平的,可那个年代的女性却以这样坚韧独立的女性为荣。

小时候,小编印象里的奶奶,便是那种可以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的女人,她们一样的坚强有韧劲,在老公不在家的情况,可以一个人负担起家庭孩子老人。

也因此,在此后很多年,那个时代的女性都被夸赞。

时间发展极快,同时间,琼瑶剧开始席卷而来。

从早期的苦情剧《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三部曲》

因为国内经济的发展与政治宣传问题,为了方便人民的思想发展,九几那会政治方向都提倡婚姻自由,女性独立,恋爱罗曼蒂克的浪漫。

自由恋爱无罪推定,成了女性挣脱压抑束缚的一种途径。

俗称:真爱。

几千年的旧时代封建礼教,让新中国的男女都有了一种疯狂寻找浪漫真爱的勇气。

所以琼瑶的爱情剧兴盛而起。

无论是早期的虐恋情深,梅花三弄系列,还是后来的《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蒙蒙》

琼瑶阿姨的爱情剧,可以说对708090这几代人都有着颇深的影响。

与旁人不同,小编并不批判琼瑶爱情剧,拿当代的"三观"去批判它,显得极其可笑。

因为,琼瑶剧是时代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为战后经济复苏做了不少工作,妇女解放,工人就业,让女性终于开始反抗封建阶级的压迫。

鲁迅说,旧时代的礼教是吃人的东西,它吃男人,也吃女人,时代压迫下,他本人也是受害者之一。

说回影视话题。

"自由恋爱"是当时国家大力推行的政治方向。

所以,在那个时代,琼瑶剧应运而生,琼瑶剧里的女主角大多至情至性,为爱痴狂。

她们的真爱大过一切,里面为"爱"打破一切规矩是那个年代女性对于社会的反抗与挣扎。

是崇尚自由恋爱,对于西方罗曼蒂克的极端追求。

在数千年的解放压迫下,只有极端的追求"真爱"故事,能向整个社会发出反抗。

所以小编更喜欢把它归为"时代产物"

到了中国的第三个阶段,2000年后,我国迎来真正的发展时期。

而国产影视迎来了“灰姑娘偶像剧”由台湾引进内地的一系列偶像剧成为了年轻人必看的电视剧。

从最早期的《流星花园》

到后来的《王子变青蛙》《放羊的星星》《公主小妹》等等等。

剧的内容大多都是底层女孩偶然遇到帅气多金的男主,她们坚强不屈,如小草一般的性格通常都会吸引男主爱上。

在经历门第悬殊,各种磨砺之后,和心爱之人在一起的故事。

"灰姑娘情节",是美国作家科莱特.道林在他的畅销书《灰姑娘情节》中提出的概念,指女性在爱情中渴望得到一劳永逸的救赎。

小编个人,对于这类偶像剧男主理解为“女性对于男性的想象”

就像是女频小说对于男角色的虚假描写一样,他们本就不存在。

这类男性角色,让男性来看,他们会非常不适应,因为大多会觉得很假很虚幻。

而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形象塑造和魅力呈现,满足的便是女性对于“完美爱人”的想象。

可它依旧建立在传统男权意识形态上,因为在这类剧里女主大多缺乏解决事情的能力,关键时刻男主总能挺身而出为女主解决一切麻烦。

男性角色的强大权威被表面的"苏"感粉饰,当观众被剧中魅力四射的男主折服倾倒时,她们已经在不知不觉被隐藏的父权意识形态影响并塑形。

但随着国内的高速发展,女性渐渐意识到,偶像剧如同泡沫,在08年整个经济跌宕起伏的状态下。

她们不在仅仅满足于性格上的坚韧不拔,而是事业独立。

国内女性急于在工作上求得成功,她们的意识形态开始变得更全面,可与此同时生活并没有磨灭她们对于爱情的向往。

所以,这个时期的女性大多以“爱情面包”都要的青春女孩,在工作爱情上努力奋斗。

而国内影视有了令八零后极其共情的赵宝刚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

这个时期的女性,个性变得张扬,别具一格,各有生活态度,这也反应了,中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给大多青年提供了底气。

女性的自我坚强,意识形态得初步改变。

这是一个好的发展。

而国内的时代变迁飞快,这个时期并没有太久,国产影视就飞快进入另一个时期即——

大女主剧时代

从女星赵丽颖最早爆火的《陆贞传奇》到《花千骨》《楚乔传》

再有其她女星的《甄嬛传》《三生三世》等等

大女主剧的诞生,逐渐表诉着国内女性的新的意识——“靠男人不如靠自己”

这类剧的女主角大多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追求,她们看似思想觉醒了,想要有着属于自己的地位,想要打破更多的陈规陋习。

所以早期许多人,也冠以“事业女主”来称呼她们。

但终其根本,这类剧并不没有真正的"意识觉醒"

可能许多女性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很多大女主剧在情节设置上,都有着不少男性角色来帮助她们,这些角色或身份尊贵,或有能力有手腕,他们能有一百种不可思议的理由去帮助女主。

编剧导演在这类剧的潜意识里,终究无法放下父权男权体质带来的深刻影响。

大多剧里,还是在以"所有男人爱上我"来证明女主的魅力成功,似乎只有得到男性的凝视认可,你才是真正的有魅力。

而这类剧,也标签化了男性,工具人,纸片人,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大女主剧的潜意识并不是真正的女权觉醒。

因为它依旧有着"男性帮助,男性付出,我独立成功了"的虚假理念。

对应了虚假独立女性,依旧在父权意识下要求男性付出,却觉得自己觉醒大女主人设的"伪女权"意识。

不过——

随着国内生活压力与经济的双重重压下,国产影视近些年又走向了另一个时期

现实主义剧,如《欢乐颂》《三十而已》

它们对标当代女性生活,在工作与情感的双向选择性上,对映着女性的真正需求

她们的生活,面临的是生活中大家最常见的,如何选择工作,如何选择另一半,如何面对原生家庭,如何面对婚姻孩子。

不同的生活阶层,不同的城市户口,与不同的老公,都让她们在面对生活的重担同时,迷茫过,失去过,最后坦然接受,找回最初的自己。

很多时候,这个时期的女性主旨,已经是在告诉我们,爱别人,也要好好爱自己,生活与面包依旧不是绝对的二择其一,而是你在面对生活时,需求什么,就选择什么。

谈到这里,小编个人有一些见解,女性在面对生活时也许并没有太绝对的选择,很多时候在你做那个决定的时候,只要记得为自己而做就行。

"不婚与婚姻都不是我的选择,幸福生活才是我的选择",希望女孩子们都懂。

最后,浅谈一下国内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之路。

个人观点,虽然我国当代女性虽然终于摆脱了封建阶级的压迫,却迟迟没能在精神层面建立真正的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

从民国初到如今,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长期局限于政治层面的制度解放,而没有深入社会层面底层跨阶级。

若没有彻底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国内女权问题任重而道远,日韩便是跟好的例子。

宣扬女权并非男女对立,而是做到真正的男女平权,是社会体质下的同工同酬,是机制平衡下女性角色服务于家庭,职场,都能得到尊重和所得。

西方因经济变革而推崇女性主义,当年国内政治推崇的女性能顶半边天,上面人的方向为的也是国家的发展,所以这不是一个男女问题。

而影视剧中,因为国内社会女性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成熟的性别意识,男女平权,自然也就无法从影视上构建起真正的"女性觉醒"故事。

是以才会出现颇多的"虚假自主独立理念"故事

聊了这么多,关于女性意识问题,小编个人觉得,国内新一代的女性会有属于自己的脚步答案。

(文化浅薄,就聊到这里了)

下期见!

拜拜!

标签: 影视 内核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