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自贡籍表演艺术家陈戈

内地明星 13 0

自贡籍表演艺术家陈戈

陈戈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尊敬的表演艺术家,四十余年来,他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南征北战》中的我军师长、《党的女儿》中的将军、《停战以后》的司令员、《浪涛滚滚》中的省委书记等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使他一直在影剧界享有盛名。

陈戈,原名谦眙,后改谦益,自贡市大安区人,1916年10月1日生。幼年时在高硐碳商小学读书,1932年蜀光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美专研习西洋画。次年冬天,因祖父去世,家庭经济拮据,只好辍学。1934年考入伙食免费的成都大同电影学校,从此与影剧表演结下不解之缘。同年年底该校停办,陈戈回到家乡自流井,组织光华剧团,后应邀去重庆参加西南话剧社,参加《颤栗》《苏州夜话》等剧的演出,后加入金星魔术团,不久转去成都,参加曙光剧社演出《回春之曲》,并在商务图书馆做店员。1936年,他先后参加剧人协社、国防剧社,并开始从事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戏剧活动。1937年,陈戈加入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出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队辗转于川西北、川西南地区近40个县市,深入到农村、市镇宣传抗日。演出剧目有《塞上风云》《民族万岁》《保卫卢沟桥》《血溅九一八》《放下你的鞭子》《抓壮丁》等。

1940年,陈戈转赴延安,在新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后任青年救国总剧团演出股长,并任延安青年剧院演出部主任,曾参加《雷雨》《铁甲列车》《塞上风云》《渡黄河》《抓壮丁》等剧目演出,他饰演的剧中人物真切感人,其出色表演给延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戈在苏联名剧《铁甲列车》中扮演农民瓦西里,荣获延安青年模范工作者奖。他还创作了《大兵》《教师之家》等剧,剧本皆出版发行。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在炮火硝烟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陈戈进入电影界,曾在长影、上影、北影拍摄了近十部影片。他组织拍摄了歌颂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他参加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在前进的道路上》(1950年),扮演主要角色何局长。之后,他在《南征北战》(1952年)一片中成功塑造了解放军师长的形象。他那朴实、浑厚、真挚、豪放的表演风格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特别是他一口带浓郁乡土气息的四川口音,更使人感到亲切、真实、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后,他又陆续在《党的女儿》(1958年)、《试航》(1959年)、《停战以后》(1962年)、《浪涛滚滚》(1965年)等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将军、政委、党委书记、省委书记等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影坛上以扮演领导干部形象著称的优秀演员。

陈戈是一个多才多艺、勤奋好学、兴趣广泛的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全部精力投身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他不仅在银幕上和观众见面,而且还频繁地活跃在舞台上。他除了编写《飞越天险》《团圆之后》筹电影剧本外,还尝试编导了影片《黎明的河边》。长期刻苦的艺术实践使陈戈成为一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艺术家。1962年,他参加创作的话剧《抓壮丁》在北京舞台上演后,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赞扬。

后来,他又把《抓壮丁》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担任导演和主演,获得了极大成功。陈戈不仅善于演正面人物,也善于演反面角色。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王保长同舞台演出一样,通过准确而夸张的造型和表演,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个两面三刀、鱼肉乡里的恶棍形象。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捧腹之余,令人深思。

1964年,我国电视剧尚处于起步阶段,陈戈调任中央广播文工团艺术指导兼导演,又开始在电视剧制作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先后拍摄了《顶天岭上的风雪》《焦裕禄》等剧,曾引起较大反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戈受到无情打击和残酷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81年1月1日凌晨,饱经磨难的人民艺术家陈戈,终因病不治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