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洋徒弟大山:四上春晚声名鹊起,却因冯巩点醒果断离开中国

内地明星 16 0

大山,这个名字对于80、90后来说,绝对是春晚记忆里一抹亮眼的色彩。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一口京片子比好多北京人说得都溜,再加上天生自带的喜剧效果,想不红都难。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和满屏的“爷青回”。

很多人说他是“中国胃”,说他骨子里流淌着中国情结,可他毕竟是个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

文化差异、身份认同,这些问题他不可能没想过。是什么让他义无反顾地扎根中国,又是什么让他在巅峰时期选择转身离开?

很多人都以为“大山”是艺名,其实他一开始还真有个更“中国化”的名字——路世伟。这个名字,仿佛预示着他与中国的缘分冥冥注定。

说起来,大山跟中国的缘分还得从他爷爷那辈说起。1922年,一对加拿大小夫妻,怀揣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他们一个行医,一个传教,一待就是三年。这三年里,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坚韧。这三年,也成了大山家族记忆里一抹挥不去的中国印记。

虽然大山没赶上见爷爷最后一面,但他从小就听父母讲爷爷在中国的故事。那些关于战火纷飞的故事、关于淳朴百姓的故事,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生根发芽。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他,选修了一门“现代汉语”的课程。

这一学,就学出了一片新天地。他惊叹于汉语的博大精深,也沉迷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就这样,他从“选修”变成了“主修”,一头扎进了中国语言文学的海洋里。毕业的时候,他不仅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还获得了去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

1988年,大山踏上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兴奋地游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座古老城市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学习之余,他开始尝试着用相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理解中国文化。

谁也没想到,这个“洋学生”竟然对相声情有独钟。他不仅能听懂那些包袱和笑点,还能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语气和节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央视元旦晚会的舞台,表演了一个关于“洋女婿”的小品。

就是这场演出,让“大山”这个名字响彻了大江南北。

一夜成名,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蜂拥而至的掌声和鲜花,大山没有迷失方向。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热爱的,是相声这门艺术,是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

他知道,要想在中国说好相声,就必须得拜师学艺。而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师父,就是当时相声界的“扛把子”——姜昆。

说来也巧,姜昆在看过大山的表演后,也被这个“洋徒弟”的语言天赋和表演热情所打动。尽管当时有不少人质疑姜昆收洋徒弟是在“炒作”,但姜昆力排众议,坚持收下了大山。

在姜昆的悉心指导下,大山进步神速。他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相声的养分。他不仅苦练基本功,还深入研究相声的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

那几年,他跟着姜昆走南闯北,参加了各种演出。从剧场到电视,从城市到乡村,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幽默风趣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他四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跟潘长江、唐杰忠等众多大腕合作表演相声和小品。他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也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

可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在相声界风生水起的大山,却在事业巅峰期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离开中国。

有人说他是“水土不服”,毕竟在相声这行,语言只是敲门砖,更重要的是文化底蕴和社会阅历。作为一个外国人,大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再深刻,也难免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更何况,随着德云社的崛起,相声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郭德纲的“非主流”风格,在传统相声界掀起了一股风暴,也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面对这种变化,大山不是没有过迷茫和困惑。他开始思考,自己这条“相声之路”还能走多远?自己还能为中国文化交流做些什么?

就在这时,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要想成功,你得主动跳出舒适区。”这句话,让大山醍醐灌顶。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来中国的初衷,不仅仅是说相声,更是为了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

而相声,只是他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如果一直局限在这个窗口里,他就永远无法真正走近中国,更无法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中国,回到加拿大,带着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去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离开中国,并不意味着告别。回到加拿大后,大山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以一种更成熟、更自信的姿态,活跃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

他不再局限于相声这种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将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他主持电视节目,用流利的英语和汉语,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他参与话剧演出,用精湛的演技,演绎着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故事。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加两国的友好交流牵线搭桥。

他就像一座“文化摆渡人”,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他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致力于中国文化项目的策划和推广。他把中国的相声、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他还积极推动中西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结语

如今的大山,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依然热情地传播着中国文化。他娶了一位中国妻子,生了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一家四口幸福美满。

有人问他,离开中国后,还会不会想念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会笑着说:“中国就像我的另一个故乡,我对那里的感情,永远都不会变。”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文化交流的力量,也诠释了“世界公民”的责任和担当。而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也将继续书写下去,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信息来源:

澎湃:大山:又见大山

腾讯:《可凡倾听》| 走近演员大山:又见大山

搜狐:初代“洋相声演员”大山,曾火遍全国,如今去哪了?

标签: 春晚 冯巩 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