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她16岁就凭借才气征服了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之后就连北大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她却拒绝保送,随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她就是武亦姝。
只是让人失落的是,进入大学校园后的武亦姝却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几乎再没听到过她的消息。
01年少成名
2017年,一位16岁的少女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以其惊人的才华和知识积累,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
她,就是武亦姝。
这是一档对选手诗词功底要求极高的比赛,参赛选手大多是来自高校的中文系学生,甚至不乏博士生的身影。
作为一名高中在读生,武亦姝无疑是其中年龄最小的选手。
然而她丝毫没有因此而露怯,在个人飞花令环节,主持人提出"请吟诵一首含'月'字的诗",武亦姝沉吟片刻,便流畅地背诵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首来自《诗经》的名篇。
随后的团体对抗赛中,武亦姝以一己之力,击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人诗词精英团,其出色的表现让队友和观众惊叹不已。
在紧张激烈的角逐里,武亦姝时而沉稳淡定,时而才思泉涌,总能于关键时分给出叫人击节赞叹的答案。
那淡定从容、一招制敌的比赛风格,竟让人感受到一股"将军"的气势。
在第二季的总决赛里,她遭遇了其最为强劲的对手——出身北京大学的女博士陈更。
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与灵敏的反应速度,武亦姝最终脱颖而出,以些微优势击败陈更,荣获总冠军,成为诗词大会的“黑马冠军”。
少女的夺冠,在诗词界和大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武亦姝"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她也被冠以"少女诗仙"、"现代李清照"等美誉。
面对骤然降临的声名与赞誉,武亦姝竟泰然自若。她这份淡定,让人不禁心生敬佩,也彰显了其非凡的内心定力。
02成名后的选择
对很多人而言,登上全国性舞台并一举夺冠,是多么令人向往和兴奋的事情。
比赛落幕她未被鲜花与掌声迷醉,毅然回归学业,矢志追寻人生梦想,坚定地踏上那充满希望与未知的征程。
其实在名气上来后,不少厂家希望与她合作,蹭她的流量给自家代言,当然也会许诺其一些好处,可对此她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理智。
她婉言谢绝了所有商业代言和节目邀约,重新回到了课堂和书本中。 这一决定,虽然让许多商家和媒体感到惋惜,但却赢得了公众的广泛赞誉。
这种难能可贵的定力和自律,正是武亦姝过人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
03北大的邀约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不仅赢得了荣誉和赞誉,也获得了北京大学的青睐。
这所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向武亦姝递出免试入学的邀请函,期盼这位才女入驻燕园,为其增辉添彩。
出人意料的是,武亦姝未欣然接纳这从天而降的“大礼包”,而是委婉回绝了北大的盛情邀请,她表示自己的意向在清华。
武亦姝的这个决定,再次让人们对这个年轻女孩大吃一惊。
在很多人看来,北大的保送名额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机会,可以让她免去高考的压力,直接进入名校深造。
她认为,机会和名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经受住考验和磨砺,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实现蜕变和成长。
在拒绝了商业机会和保送名额后,武亦姝毅然选择了回归校园,专注于高考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埋头苦读,谨记"学业为重"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清华梦而努力。
2019年的高考,她如愿以偿。
这个成绩虽然不是全市最高,但却是武亦姝努力和付出的见证。
04董卿的话
武亦姝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为武亦姝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自记事起家中就常常回荡着父母吟诵诗词的声音,父亲武雷是一位诗词爱好者,每天下班后,他都会与女儿一起品读诗词,解析其中的奥妙。
在父亲的引领下,她也热爱读书,热爱古诗,热爱着传统文化。 母亲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也非常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她的教育下,武亦姝并没有表现出偏科的状态,各个方面都学得有模有样。
在这个家庭中,知识不分文理,学问无分高低,唯有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成就理想人生。
在他们看来,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
正如董卿所言,若期望孩子成为何种人,自身便应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此乃言传身教之真谛,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所在。
父亲武雷虽然是一名成功的律师,但他从未满足于现状。他利用空闲间攻读博士学位,给孩子做足了榜样。
在积极进取且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里,武亦姝深受感染。
05结语
大学期间,虽然她的才华和学识常常令同学和老师惊叹,但她却从不居功自傲、不夸夸其谈。
在她看来,惊才绝艳不足贵,凌云壮志不足多,唯有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方能成就大器。正是这种低调做人、注重修为的生活态度,赢得了师长和同学的由衷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