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再看李菁,才明白他和郭德纲散伙,压根不是因为分钱不均!

内地明星 12 0

十四年前,相声界的两大巨星李菁和郭德纲突然宣告分道扬镳,外界猜测纷纷,不少人认为两人分手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不公。

如果仅仅因为钱离开,那就未免想得太过单纯了。

坦白说,德云社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是郭德纲一个人埋头苦干的结果。

回想当年,德云社刚起步时,李菁甚至连工资都不在乎,全心全意地支持着郭德纲。

为什么李菁陪伴郭德纲度过了最艰难的十年,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离开?

从携手共进到好聚好散

李菁在离开德云社后,最后一次公开谈及郭德纲时的回答令人感到意外。

以郭老师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做到好聚好散。

在德云社最为艰难的时刻,眼看公司岌岌可危,李菁却毫不犹豫地带领一批人决然离开,另寻出路。

此举让许多人当时纷纷指责李菁:“要不是郭德纲,谁会知道你是谁?”

一时间,李菁被贴上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标签,指责之声纷至沓来。

当年,李菁、郭德纲和张文顺三人携手,共同奠定了德云社前身——北京相声大会的基础。

刚开始的时候,真是困难重重,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演出场地,只能在广德楼等场馆之间辗转。

当时观众寥寥,收入也十分微薄,每张票仅售 2 元。

然而,心中那份对相声的热忱,硬是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张文顺、郭德纲和李菁三人心意相通,首先由张文顺打头阵,献上一段时长一小时的单口相声,接着郭德纲接棒,继续奉上一个小时的单口表演,随后李菁上场,为大家带来约半小时的快板表演。最后,三人齐聚,合作完成一场群口相声,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他们相互扶持,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为了寻找那些即将失传的曲艺节目,郭德纲四处奔走,为后来的相声表演积累了大量精彩的素材。

尽管起初的道路异常艰难,但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逐渐地,观众也开始给予他们支持和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声大会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这个名称。

直到2003年,他们的演出队伍已经发展到数十人,因此决定将原来的名称更改为德云社。

2010年,德云社爆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李菁却在此时选择了离开。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猜测认为,这与当时郭德纲与北京电视台的矛盾有关系。

当时,李菁和何伟正在北京台接替郭德纲担任《星夜故事秀》的主持人。

在这种情况下,李菁和何伟若不宣布退出德云社并与其划清界限,凭某台长的心胸狭隘,他们显然无法继续在北京台工作下去。

李菁身为郭德纲的师弟,真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对德云社怀有深厚的感情,毕竟这是他曾与之共同奋斗过的地方。

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在北京台的工作。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李菁最终决定退出德云社。

此外,孙悦等人当时加入德云社时,大多数与李菁辈分相近,有些甚至是同门师兄弟。再加上孙悦业务能力出众,逐渐在德云社崭露头角,这使得李菁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他也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然而,这些并非李菁离开的主要原因。

以前的老演员在每次说相声时,总是充满热情。无论谁要上台,大家都会提前聚在一起,进行切磋交流。

后来,演员们一演完就离开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每当郭德纲一登台,后台总是挤满了等着看他表演的演员。

这样的相声环境让李菁感到压抑,再加上两人在德云社的发展理念上存在分歧,这才使他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当时,德云社扩张速度很快,李菁认为德云社已逐渐走上正轨,应该招收一些具备相声基础的演员。然而,每次郭德纲选择的徒弟都是毫无基础的新人,经过一段系统学习后便匆忙登台表演。李菁觉得这种方式违背了相声的规律。

由于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分歧,两人最终选择了各奔前程。

自从李菁离开德云社后,他便背负上了“叛徒”和“落井下石”的名声。然而,那些指责李菁的人,难道没有想过老郭是否也同样在落井下石?

李菁的离开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才逐渐坚定了他的决心。

在正式离开德云社之前,李菁内心极其矛盾,心情起伏不定,非常纠结。

他非常怀念与大家共同奋斗的那段时光,和郭德纲他们之间的感情也确实深厚。

然而,眼前接踵而至的问题与冲突,迫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李菁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迈出那一步,离开德云社,去寻找一个对自己未来发展更有利的新舞台。

李菁离开德云社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公开指责郭德纲,而是选择了相对沉默的态度。

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和前行的道路,既然已经各奔东西,便无需再纠结于过去的对错。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的艺术成长中,继续在相声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

散伙后的发展

李菁离开德云社后,开启了他全新的艺术之旅。

2011年,他与搭档何云伟携手登上央视春晚,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广泛赞誉。

这一亮相,不仅使李菁的名字再次为大众所熟知,也向世人展示了他即使离开德云社,依然能够在相声界大放异彩。

之后,李菁频繁现身于各大卫视的节目中,处处可见他的身影。

李菁在传承相声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使这门艺术更加丰富多姿,展现出多样的魅力。

三年后,李菁将相声与喜剧电影相融合,采用独特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同年,他参与了喜剧真人秀《喜乐街》的录制,节目一经播出便迅速走红,李菁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2016年,他在《跨界喜剧王》中以相声演员的身份亮相,向观众展示了相声的多种全新表现形式。

一年之后,他再次参演喜剧电影《解忧奇贱店》,在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喜剧才华。

之后,他不仅在舞台上表演相声,还将其与电影、电视剧等新兴形式相融合,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菁在演艺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在曲协完成换届后,他出任了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他能够担任这一职务,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也充分展现了他在相声界的深远影响力。

与此同时,郭德纲领导下的德云社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培养了岳云鹏、张云雷、烧饼等众多杰出的相声演员,在业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高度评价。

德云社的演出门票经常供不应求,其将娱乐圈的“饭圈”文化成功带入了相声界。以张云雷为例,他凭借一首《探清水河》迅速走红,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德云社因此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郭德纲在推动德云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部分人对其是否偏离了相声艺术的初衷产生了质疑。

另一方面,他与徒弟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外界对他为人处世方式的质疑。

通过对比李菁和郭德纲在分道扬镳后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尽管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仍然在为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菁始终坚持传统相声的独特魅力,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而郭德纲则借助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将德云社打造成相声界的领军品牌。

结语

郭德纲更倾向于创新型的商业化发展,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唯有持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与需求。而李菁则专注于传统相声的传承,凸显了坚守传统价值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传统是文化的根基,承载着祖先的智慧与高超技艺。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虽不断受到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冲击,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传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