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拉夫·迪亚兹,这个名字注定被载入亚洲影史。新千年以来,菲律宾电影进入新浪潮,虽然延续着70年代以来菲律宾艺术电影的“民族志”使命,但电影语言的创新已走得很远。新浪潮这十多年来涌现出电影作者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当然,这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西方影评人对第三世界电影猎奇式的探索。
布里兰特·曼多萨早早已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并且在2009年凭《基纳瑞》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奖;2006年,拉亚·马丁的《独立短片》入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彼时他只有21岁。而菲律宾新浪潮拿到的最高荣誉,则是今天分享会带来的这部2016年拉夫·迪亚兹拿到的威尼斯金狮奖的电影——《离开的女人》!
《离开的女人》2016
导演: 拉夫·迪亚兹
编剧: 拉夫·迪亚兹 / 列夫·托尔斯泰
主演: 切洛·桑托斯-孔奇奥 / 约翰·洛伊·克鲁兹
豆瓣7.0IMDb7.2
拉夫·迪亚兹是目前菲律宾最有影响力的新锐导演及独立电影制作人。自从影以来,他陆续获得过各种国际性电影大奖,在获得银熊之后,《离开的女人》更一举拿下了威尼斯“金狮”奖。
或许是被4小时的片长吓到,或许是缺乏宣传,这部金狮奖作品在国内很少有人看过,豆瓣也只有800多人标记。甚至,许多影迷对拉夫·迪亚兹的印象也只停留在那个“片子很长的菲律宾导演”的传言里,但他的电影,你无论如何都剪不下来多少。
拉夫·迪亚兹影片的精彩之处恰与其时长不可分割,这位菲律宾导演从90年代末便开始拍摄电影,最初的几部还是普通长度的。2001年,他在5小时的《魂断城西》中初试“Slow Cinema”,2004年,《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足足有11小时时长,此后的《死在桃花源》《耶利米启示录》《忧郁症》时长分别是540分钟、540分钟、450分钟,而这些影片也使他和他的“慢电影”真正进入到国际视野。
众所周知,菲律宾有着漫长的被殖民史,西班牙、日本和美国都在这个热带群岛留下了足迹。菲律宾在二战后虽然经历了短期的经济增长,但马科斯长期的独裁又使这个国家陷入了泥沼。拉夫·达兹则对这个上个世纪的历史耿耿于怀。
《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贯穿马科斯十多年的独裁史;2016年打破欧洲三大主竞赛单元片长纪录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讲的是19世纪末菲律宾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的历史。不过,这些对历史的呈现不是通过宏大叙事,而是借由几个人的经历去表现,并且时不时借电视或广播交代政治背景,《离开的女人》也使用了这一手法。
首先,这是一部黑白电影,不节约篇幅打破线性叙事模式,不玩镜头花样,以固定镜头拍摄,纪录风格,冷静而淡漠。这听起来像是一部非常沉闷冗长的电影,导演却大玩景深、构图,将这部电影的影像风格极度艺术化。其次,在这样的镜头里,导演却讲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故事,不亚于商业片一样的狗血情节。
影片讲述讲述一位蒙冤在监狱被关押了三十年的女人赫萝西亚,在获得清白和自由后,离开监狱寻找失散的家人,同时一心要报复陷害自己的男人。她回到潮湿肮脏的棉兰小岛上,无论白天黑夜,徘徊在仇人的驻地和附近等待时机,复仇和痛苦啮噬她的身心。
这期间她认识了路边兜售小吃的驼背小商贩,看似疯癫却无所不知的游荡女人,并慷慨帮助他们。当有异装癖在黑夜街头舞蹈的变性妓女荷兰达发病倒在地上,她也没有袖手旁观,两个灵魂同样受到折磨的人,慢慢走到一起。善良的赫萝西亚用母亲一般的关爱抚慰着荷兰达,而荷兰达则选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回报。
导演把故事拆成碎片,分散到226分钟之中,用颇有戏剧张力和饱含情绪的场面,吸引观众一步步走到故事里,观影过程像是完成一个极度复杂的拼图。我们需要一片一片的拼完整个篇幅,才能窥见全貌,这是一种特别的观影体会。
《离开的女人》将导演关注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问题,借助一个女人的遭遇表达,又远远没有停留在个体上,抽丝剥茧般的点点滴滴渗透深入,走进菲律宾的广阔社会中。
镜头精密的捕捉人物的每一个表情动作,和它背后的社会历史暗示,可以看到精英阶层的傲慢和他们与宗教的错综复杂,富有阶层面对绑架威胁的自危,也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的贫穷和生存挣扎,整部影片展示出史诗气质的社会写生长篇画卷。放心花4小时去感受,《离开的女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处处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