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刘涛“婆婆”,国家一级演员享受“跑龙套”,“奶奶”专业户

内地明星 3 0

没有小演员,

只有小角色,

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

对很多演员来说,演话剧相较于拍电视剧,更一气呵成、更过瘾,所以,话剧院往往“大隐于市”着一群老戏骨。今天的主人公、国家一级演员李坤棉来自山西省话剧院,她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边演话剧边接拍电视剧,从姐姐、嫂子演到母亲、奶奶……如今,已经73岁的李坤棉仍活力满满,辗转于各个剧组,享受着晚年“龙套”生活。

01

奶奶眼中的“戏子”

李坤棉1951年生于广东河源,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军官,母亲曾在东江纵队司令部担任卫生员。因父亲转业被调往山西,举家北上,定居太原。那年,李坤棉9岁。

时代的浪潮波涛汹涌。1970年,19岁的李坤棉到父亲的老家河北下乡插队,她本不想去,倒不是怕吃苦,而是受父亲影响,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女兵。但由于父亲的政审存在“问题”,李坤棉没能实现梦想。

下乡插队后,李坤棉被安排到磨坊磨面,每天收工时就像“白毛仙姑”。一天,父亲突然发来电报,说山西人民话剧团(山西省话剧院前身)要招学员,让她回去试试。于是,李坤棉请假赶回太原,参加考试。

考试时,老师问:“你知道什么叫小品吗?”李坤棉摇头。对方又问:“知道什么是无实物表演吗?”还是摇头。老师只好教了她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还让她准备了一段话剧《刘胡兰》中的经典台词。就这样,一个话剧“小白”走上考场,面对考官,无知者无畏,把准备好的表演全部来了一遍。

表演结束,一个男考官走过来递给李坤棉一张纸,上面写着:“你已被选上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看到纸条,李坤棉当即对考官说:“对不起,我不能考试了,生产队给我来信了,我要上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说罢,给考官们鞠了躬,拿上外套就往外走。这时,她听到身后有人喊她回来:“刚才你演的是什么?”李坤棉壮着胆子问:“这算是小品吗?”考官们都笑了。

结束考试,李坤棉第二天就回到村里继续磨面。谁知无心插柳,不久后,父亲再次发来电报,通知她到剧团参加排练。李坤棉收拾行囊,跟奶奶告别。奶奶很不解:“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去当‘戏子’?”

初入话剧团时留影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进入剧团后,李坤棉参与的第一部剧是《刘胡兰》,由如今的“国民奶奶”吴彦姝主演。1965年,该剧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演出,剧组人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当时,李坤棉只能演群众角色,不排戏时就到服装组帮忙,缝补丁,钉扣子。然而好景不长,1972年1月,吕梁要成立文工团,剧团被下放吕梁,改编成吕梁地区文工团话剧队。

和吴彦姝老师(前排右三)演出独幕剧《银针凯歌》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在吕梁,李坤棉一待就是6年。这6年,生活很苦,好在实践机会很多,慰问部队演出、山村巡回演出,李坤棉不仅锻炼了演技,还与剧团同事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大事。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年的大好青春被耽误了,但她觉得,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剧团回到太原后,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前辈们也正值壮年,李坤棉演戏的机会依然很少。她不善交际,只能默默在排练室看老师们排戏、在侧幕条后看老师们演出。

李坤棉出演《西安事变》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剧团在排练《西安事变》时,饰演美国记者的演员因为生病临时请假,角色只有三句和“毛主席”的对话,没有替补。舞台监督正着急忙慌找人时,李坤棉毛遂自荐:“我能演!我每天在侧幕条后看戏,调度、台词都知道。”“好,那就你上!”就这样,李坤棉正式踏上大舞台。

光阴荏苒,李坤棉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山西话剧院,兢兢业业,直到退休。其间,她还获得“国家一级演员”称号。深耕主业的同时,李坤棉也会接拍一些电影、电视剧,担任剧组场记。

02

五句台词六个问题

退休后,由于做场记的经历,李坤棉接到很多影视剧的邀约,演绎了各式各样的“妈妈”或“奶奶”。在赵宝刚导演的《老有所依》里,李坤棉饰演主演刘涛的婆婆,这位善良的老人被保姆虐待时的表演让太多人动容,而在这部剧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电视剧《老有所依》剧照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当时,刚和剧组签约,李坤棉就犯了胆结石,不得不做手术。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她做完手术没多久就进了组。没想到,拍戏期间,李坤棉再次犯病,住进医院。“陪护的同事看我上吐下泻,还以为得了什么重病,就给我女儿打了电话。”当时正值春节期间,女儿瞒着父亲赶到北京照顾她,好在经过检查,只是虚惊一场。

还有一次,山东临沂的一个剧组找李坤棉演一场戏,当时天气炎热,而且戏份不过半页纸,台词只有寥寥五句话,她本不想去,可剧组说时间紧,虽然戏不多,但份量重,对主演杨幂演的角色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能找素人演。话已至此,李坤棉不想让对方为难,只好接下。

第二天,她坐了七个小时高铁,中间换乘了三次,到了临沂又坐了一个半小时汽车,赶到剧组吃了口东西就马上试妆,回到宾馆已是晚上十点。第二天一早立刻拍戏,当时正值酷暑,剧情却要求演员棉袄、棉裤、棉鞋全副武装。李坤棉为拍戏折腾了一天一夜,却不到一小时就杀青了。“我演的是个‘睁眼瞎’,拍戏时拉了杨幂的手,摸了她的脸,但连她长什么样都没看见。”

当时,剧本只有五句话,人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知道是个瞎子,和女主角的母亲相识,这怎么演?按剧本演也可以,但是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不明确,台词肯定说不对,人物情感也不准确。于是,她一连向副导演提了六个问题:“郭妈妈是宁绣绣母亲的陪嫁丫头还是后来招的佣人?什么时候瞎的?什么时候离开宁家的?带过绣绣还是看着绣绣长大?我儿子和绣绣什么关系?大脚是什么人,和我什么关系?”

“可能别人会说我矫情,就几句话,怎么写就怎么演好了。但是我不行,就是小角色也要搞清楚来龙去脉,搞清楚人物关系。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

李坤棉在拍摄中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李坤棉对待演戏的认真态度,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拍摄电视剧《上甘岭》时,副导演要求找一个会说山西话的老人扮演支前模范徐大娘。机缘巧合之下,李坤棉被介绍给了剧组。拍戏时,导演给李坤棉讲了戏,并说要改一下剧本,“这个老妈妈不能是剧本上说的腿脚不利索”,李坤棉表示赞同:“这个老妈妈应该是精神的,腿有毛病还怎么去支前?”两人很快达成共识。

对戏的演员是王雷,在之前的一部剧中,李坤棉还演过王雷的妈妈。当时,王雷饰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在李坤棉眼里,王雷特别聪明,要求也很高。她还跟王雷讨论起了剧本:“你这个角色在太行山打过仗,我是来自太行山的,一定知道你,所以我找你根本不需要问人。”王雷说:“对,你应该叫我的外号‘秦大刀’。”

第二场是徐大娘知道儿子在上甘岭牺牲后再见秦军长的一场戏。秦军长单腿跪地,二人双手紧紧握着,演得非常投入,台词早就说完了,导演仍不喊“咔”,这场戏就不能停。秦军长突然紧紧拥抱着徐大娘,徐大娘则抚摸着秦军长的后背,眼含热泪。导演这才喊了一声“咔”,随后,微笑着张开双臂拥抱了李坤棉。

离开时,李坤棉问副导演:“导演,我没给你丢人吧?就是戏太少了。”副导演笑着说:“李老师,你演得很好,这部戏只有三个女演员,你是女三号。”

03

演员素养与身不由己

作为演员,有太多身不由己。李坤棉饰演的角色,经常要跟“生老病死”打交道。有一次,在北京某医院告别厅,李坤棉扮演一位去世的老人,她需要躺在放尸体的冷藏柜里,接受“家人”送别。当时她刚做完手术,有些抵触,“担心阴气重,对身体不好”。但出于职业精神,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阵。拍戏前,一位有经验的前辈帮她想了个办法:进入冷藏柜后屏气凝神,双手拇指掐住中指第二关节,还教了她一句口诀,让她在冷藏柜里一直默念。“进了告别厅,和谁都别说话。”前辈最后叮嘱。

拍摄当天,李坤棉认真做着前辈教的动作,心里默念着那句口诀,战战兢兢地躺进了冷藏柜。剧本设计原本只需要往里推一点点,但冷藏柜下面是滑轨,很难把控,一下子滑进去大半个身子,“感觉冷气都已经浸入全身了”。好不容易拍完,两名工作人员把李坤棉扶了出来,她回头一看,发现躺的隔层下面竟然真的有个死人!

李坤棉并不介意别人说自己是龙套演员,相反,一些来自“大人物”的善意让她念念不忘。谢晋导演的儿子谢衍也是一位著名导演,在电视剧《牵手人生》中担任制片人,在去片场的大巴车上,李坤棉刚上车,谢衍立刻站起来说:“妈妈坐!”在剧中扮演妈妈的李坤棉受宠若惊,连忙摇手拒绝。但对方却很坚持:“在片场里,演员最大!我要谢谢你!”

与曲云老师合作演出《刘胡兰》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李坤棉的偶像是八一电影厂的曲云老师,她的《苦菜花》深入人心。两人在合作《刘胡兰》时,李坤棉就被曲老师身上的老艺术家精神吸引了:“曲老师演刘胡兰的奶奶,我演她的儿媳。有一天,夜已经深了,我和曲老师的戏份结束后在宾馆休息,其他人还在继续拍戏。曲老师突然对我说:‘儿媳妇,天太冷了,咱们去给他们送点热水吧!’当时路又黑又难走,我们拿着暖壶打上热水,举着手电筒给现场工作的演职人员送水。曲老师是老革命,一把年纪了,却还是时刻想着别人。”

李坤棉剧照 /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一棵菜精神”是李坤棉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是一句戏剧行话,意思是演员没有高低之分,所有人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呈现完美演出。李坤棉的演艺生涯一直伴随着这种精神。回首人生,自己对于演戏,究竟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早已分不清,但她坚信,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财富。

标签: 刘涛 婆婆 专业户